西周时,以所用鼎的大小及多少代表贵族的身份等级。
“楚子问鼎”的典故,显示了楚庄王觊觎周室之意。“问鼎”成了“篡夺”的替代词。
夏朝经历了470年,到公元前1600年,夏桀无道亡国,九鼎为成汤所得,成汤就建立了商朝。
商朝经历550多年,到前1046年,纣王暴虐亡国,九鼎为姬发所得,姬发就建立了周朝。
西周前期,居于江汉的楚国甚弱,不闻于诸侯。西周后期,楚国始大,周王在楚国北部汉水之阳设立姬姓诸国,以遏制楚国向北发展。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楚国开始开疆拓土,公元前704年,楚君熊通自立为武王,断绝与周王室的朝贡关系。接着历代楚王励精图治,荆蛮之地尽为楚有,汉阳诸姬或降或灭。齐桓公时,率诸侯伐楚,楚成王使大夫屈完与诸侯会盟于召陵,诸侯退兵。齐桓公卒,宋襄公欲谋霸,召楚成王,楚王大怒,率军破宋,俘获宋襄公而后释之。不久,晋、楚大战于城濮,楚师败绩。
公元前626年,楚太子商臣逼死楚成王而即位,是为楚穆王。十二年后,穆王卒,其子旅即位,是为楚庄王。
庄王即位三年,不出号令。大臣伍举、苏从进谏。
伍举说:“有鸟停于高冈,三年不飞不鸣,是何鸟也?”
庄王说:“三年不动,将定意志;不飞,将长羽翼;不鸣,将览民则。”又说:“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于是庄王听政,所诛者数百人,所进者数百人,国人大悦。
国内大治后,楚庄王开始与各诸侯强国逐鹿中原。在他即位的第六年,楚军大败晋军于北林(今河南新郑);次年,楚王助郑国大败宋国于大棘(今睢县南)。
公元前606年,为周定王元年,楚庄王八年。庄王亲征,讨伐陆浑之戎。陆浑之戎是姜戎的一支,是不同于华夏族的少数民族。陆浑之戎原住在西北的瓜州,由于不臣服于秦国,秦国率兵驱逐之。晋献公认为,姜戎是炎帝后裔,应与华夏族同等待之。于是把伊水中上游的山地封赐给姜戎。于是姜戎立国于伊水,熊耳山区尽为戎地。陆浑之戎成为楚国北扩的重大障碍,楚庄王决定武力剿灭。
陆浑之戎生性剽悍,习于骑战,但不习于战阵兵法。楚军长驱直入,大破陆浑之戎。楚军到达洛水,楚庄王在洛水之滨举行盛大的阅兵式,欲以威吓天子,与周分割天下。
楚军阅兵于周疆的消息传到洛邑,周王室极为恐慌。周大夫王孙满请求慰劳楚王,以观其动静,周定王许之。
王孙满素有贤德,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到达洛水之南,见楚军营帐相连,甲胄鲜明,楚王居于中帐,不降阶相迎。
王孙满见了楚王,向其表达了天子劳师之意。
楚王问:“九鼎在周,其大小轻重如何?”
王孙满见楚王问鼎,知其有灭周之心,遂从容对道:“统治天下在乎德而不在乎鼎。”
庄王很不服气地说:“你不要依仗九鼎,我楚国有的是铜,我们只要折断戈戟的刃尖,就足够做九鼎了。”
王孙满说:“大王您别忘了,当初夏禹是因为有德,天下诸侯都拥戴他,各地才贡献铜材,启才能铸成九鼎以象万物。后来夏桀昏乱,鼎就转移给了商;商纣暴虐,鼎又转移给了周。如果天子有德,鼎虽小却重得难以转移;如果天子无德,鼎虽大却是轻而易动。周朝的国运还未完,鼎的轻重是不可以问的。”
庄王无话可说。从此以后,人们就将企图夺取政权称为“问鼎”。
东周战国时期,周赧王也遭遇了一次问鼎的尴尬。
秦武王跑到洛阳去参见周天子的时候,周赧王在他的要求下带他去看了九州之鼎,武王年轻,天生神力,跑到雍州鼎前高兴地说:“此雍州之鼎也!”说完,举臂欲抱,赧王阻挡不及,武王已经抱起雍州鼎走了好几步,不过鼎实在太重了,后来武王力竭,鼎掉下来砸了他的脚趾头,武王大呼:“痛哉!”就倒地昏迷了。
周天子为此大急,急忙差人把秦武王以最高规格送回秦国,不久,武王就死了,由于武王没有儿子,所以请了他的同父异母的弟弟昭襄王继承了王位。昭襄王就是安国君的爸爸,子楚的爷爷,秦始皇的曾祖父。
延伸阅读: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君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成语一言九鼎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