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年前,一位萍水相逢的读者写信给我,讲了自己的故事。
她上学时,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瞎玩,只有她在默默地学习。高考时,她以应届生的身份一举上榜——她说,其实很多人比她聪明,只是开始得太晚。
她上了中国最好的大学,获得双学位,然后去美国,去日本,拿了博士学位回国。她只想以教书为生,却又发现了做生意的乐趣。
与她见面是在牛排店里,她切牛排的手稳定、优雅。她教我,要挺直腰板,微笑而专注地对付面前的牛排:“你必须竭尽全力,才能显得毫不费力。”
这句话,我记了很多年。
我那时写作已有十来年。我无书不读,每天都写,写出来的每个字都要斟酌,一定要保证是最佳选择。我坚信文章如拼图,必须每字、每句、每段都镶嵌得恰如其分。
我渐渐小有名声,也得到了一些诚恳的批评。他们说我的文章“太紧”,总在追求一种喘不过气来的密度;有时候,看我的文章看得很累。
我相信他们的话,因为我自己长期在电脑前为了一个字一个词折腾,每天都腰酸背痛。我知道,文章的高妙之处就在于“三分随便”,但我就是随便不起来。
直到遇到这位读者,我才渐渐放下焦灼。
她说她刚去美国的时候,非常在意自己的英文发音,一紧张就结巴,越告诉自己要放松就越紧张。怎么办?她大量地听和看,一有机会就背大段大段的英文散文,没事儿就和人聊天……
单词量非得积累到一定程度,听惯了当地的俚语,也能与老师和同学开玩笑了,才能专注于内容,放弃对发音的执着——这就是放松了。
她的话并没有立刻说服我——成年人是不可能被一段话改变的。但我一直往前走,渐渐明白了。
我开始懂得,文章不一定要“好”,有时候要的是“快”,有时候要的是“准”,一味追求字词华丽是炫技,是卖弄,能把想说的话心平气和、用读者一看就能懂的语言表达出来,才是本事。这道理,很多年前苏轼就说过,“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仍是山”。
如果可以,谁都想轻轻松松,一来身心舒畅,二来是对个人智商与能力的肯定。我当然也想像电影里那些天才一样,潇洒自如——但没有一位天才是轻轻松松成功的。
玛丽莲·梦露开创的“金发尤物”形象空前绝后。但她也是好莱坞史上最勤奋的女演员之一。从进入娱乐圈开始,她就把所有的片酬都用来上表演课。她曾一贫如洗,常常徘徊在花钱买吃的还是上表演课的两难境地中。她会带老师进组,一组镜头拍完之后,她会看向老师,征求他的意见。如果老师摇头说不,她就坚持重拍。电影《热情似火》中,一句台词,她重拍了40次;另一句更简单的“是我,甜心”重拍了61次。你在银幕上看到她所有自然流露的样子,都是反复锤炼过的。
这就是巨星的成长史。
竭尽全力吧,不要担心自己过于紧张。到某个时刻,你会自然地松驰下来,到那时,即便已经竭尽全力,但陌生人仍会认为你是毫不费力的。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