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丹县里湖、八圩瑶寨一带,誉称白裤瑶之乡。白裤瑶是瑶族支系。白裤瑶男白裤裤长仅过膝,衣对襟,圆领背开一小叉,包白头巾。白裤瑶女四季均穿齐膝百褶裙。女上身穿挂衣,胸前和背后两块家织黑布,上绣图案,两肩各用黑布相连,无领无袖,腋下无扣。
白裤瑶住境峰峦叠嶂,道路蜿蜒曲折,用背篓背东西,比肩挑担子安全、省力。故此,竹背篓成为白裤瑶重要的运输工具。瑶家的粮食收藏不放在居家,而藏放在村外边的粮仓。
白裤瑶居住在高山,山上缺水,换洗的衣服积几天才到山下里湖或樟江河去洗晒。在这瑶山的里湖边,樟江河畔,常可见到赤身裸体的浣衣瑶女。
白裤瑶的婚俗。白裤瑶族至今保留着本民族的原始风俗,很少与外族通婚,因此他们族人个头不高,长相相似。白裤瑶族的男女找对象,在圩日的晚上,男女就会聚在一起,互相对歌,并寻找意中人。如果男女双方有好感,则悄悄离开歌场,然后上山,天当房,地当床。女人怀孕后,男人才把她娶回家。随着现代文明的渗入,这些旧习,基本上得到了改变。
南丹白裤瑶,是一个由原始社会生活形态,直接跨入现代社会生活形态的民族。至今仍遗留着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阶段的社会文化信息。在婚前的两性交往上,母系社会文化遗存最为突出。恋爱中,女子往往占据着主导地位,主动选择,大胆追求,女子挑选男子,支配男子,男子处于从属地位。结婚之后,女子从夫居住,绝对服从男子的领导。白裤瑶人口大约三万人,主要居住在南丹县里湖和八圩两个乡镇。
南丹县里湖白裤瑶风情
白裤瑶族的葬礼。白裤瑶葬礼主要由打铜鼓、开牛组成,打铜鼓祭祀情景很壮观。到场铜鼓少则几个,多者几十个。铜鼓声低缓沉重,悲壮肃穆。
牛是白裤瑶的图腾。开牛就是砍牛,开牛用水牛。开牛后牛肉分给参加葬礼的人吃,牛角立在墓碑前,作为老人的陪葬品。
开牛前,先喂牛。把牛拴在树边,死者家属排队用谷穗喂牛。其后哭牛,情真意切,催人泪下。哭牛后是颂牛,由白裤瑶巫师完成。颂牛开始,巫师以类似吆喝的歌唱让丧主过世的祖先,来引领刚逝者登上天堂。巫师念毕,身强力壮的开牛手,持刀砍牛。牛倒下。牛血入酒杯中,分散给众人饮。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