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条小溪的一间茅屋,祖孙俩个人在一起生活。每天清晨爷爷都在看书。孙子不喜欢看书,偶尔也学着爷爷那样看几页,很难懂,有时似乎懂了一点,可是放下书就忘掉。他问爷爷像他这样,读书有用么?
爷爷没有回答这个孩子,他拿出一个落满灰尘污垢的竹篮子要孙子去小溪打水。看似满满一竹篮子水在溪水中流,可是每当提起篮子,却是空空的。孩子沮丧的提着空篮子回到爷爷身边,爷爷抚摸着他的头,告诉他别灰心,明天继续去溪边打水,明天打不到还有后天……
转眼过了七天,这个可怜的孩子还是没有打到水。依旧沮丧的站在爷爷面前,爷爷依旧抚摸着他的头,要他再看这个篮子--那些灰尘污垢都没了,整个篮子几乎和新的一样。
读书,有时如同竹篮打水,记不住任何东西,但那颗心,也如同竹篮,被洗涤得干干净净。
这是一个故事,版本很多,意思差不多。
女儿小时候,我常常把这个故事讲给她。
读书,是否能洗涤一个人的心灵,故事,是否触动一个人的习惯,我常常会想……
北方的夏季,只要是晴天,多习惯把被子拿出去晾晒,我每次晾被子,都要把晾衣绳上的蜘蛛网清理,女儿问我,为什么总有蜘蛛网?这是个简单的问题,我回答,因为蜘蛛要结网捕捉食物。她又问。每次蜘蛛网都要被毁掉,第二天又有了?我想了一会,告诉她,因为这个地方,适合蜘蛛捕捉食物。她继续问,为什么不能把晾衣绳拴在别的地方,为什么不能多拉几根晾衣绳?我没有及时回答,女儿哭了,我把她抱起来,问她为什么哭,她说,她姑姑,就是我的妹妹,晚上在街上摆地摊,为什么总被城管撵。
那一刻,我好像也想哭。
我惊讶女儿的想象力,却难以正确详细地回答她的问题。
于是,我在院子里多拉了几根晾衣绳,任凭蜘蛛结网。拉几根绳子对于我,举手之劳。
蜘蛛网对于蜘蛛,却是食物的来源,也可以说是生存的基础。这样的话,七岁的女儿不会说,更难以表达出来。
那一刻,我明白,心灵能够洗涤,习惯可以被触动。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