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是我朋友的女儿,考取了北京的一所大学。开学前的一天,我请他们一家吃饭。
饭桌上,朋友及他的妻子的表情喜悦无比,在看着悠悠时,眼神里充满了骄傲。
你子强叔叔去过北京,听他讲讲。朋友说,这孩子从小到大一直没出过远门。
悠悠闪烁着和朋友一样清澈明亮的大眼睛,期盼的看着我。
我有些茫然,北京,还是我20多年前去过的。就在我迟疑的片刻,悠悠把头转向他的父亲,在她那眷恋的眼神里,我感到里面似乎隐藏着一丝不安。
于是,我就说了我一段亲身经历的事。
那一年我也是20岁,同事工伤在北京住院,单位派我护理。3个月,同事基本恢复。我也是第一次离家这么长时间,很想家,就准备一个人先回去。
来一次北京总应该到天安门看看,我在前门站走下公共汽车,看到了和“和大前门”烟盒一样的前门。我跟着下车的人流,稀里糊涂的往前走,我看过北京的市区图,知道前门后面就是天安门,没走多远,就看见一群人围着好热闹,我好奇的挤了进去。
原来是卖鞋的,我毫无兴趣转身要走,却被一个中年女人拉住。她说,孩子,帮大婶一个忙,她一个人来北京看病,来一次不容易,她想给儿子买双鞋,他儿子的个头就和我这么高,要我帮他试试鞋。
我仔细打量她,斑白的鬓角,苍白的脸。紧盯着我的眼神是那样的亲切,让我忽然想起离家时母亲看我的样子。
于是我帮她试鞋。刚穿上鞋,面前就出现一个身材魁梧的青年人,对我说,这双鞋你穿正好,100元!我以为他弄错了,对他说,我是给大婶试的,我不买。
我没有啊!那个在一瞬间酷似母亲的中年女人冷笑着不停的摇头。
我才明白我已经上当。于是,我花了100元买了一双即便在我们当地最多值10多元的一次成型的合成橡胶运动鞋。
90年代年,我在东北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到一百元。
这件事,就发生在每天新闻联播里出现的天安门前。像自己母亲慈眉善目的的,也可以是骗子。
我说完这个故事,饭桌上变得沉默。
第二天,朋友一个人找到我,开口就说,你怎么能骗孩子!
是的,我的确骗了悠悠。故事真实的结局是:我慢慢的换上自己的鞋,系好鞋带问那个男人,多少钱,还没等他回答,我迅速的狠狠的打了他两个耳光,这一举动出乎他们预料,还没等那个青年有所反应,我快速走出人群,拦了台出租车直往永定门火车站。
我认为,前一种故事结局更适合悠悠。她的路是崭新的,形形色色的骗局让我们防不胜防而且无可奈何。暴力,更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正如同一个人落在水里,他费劲全力精疲力尽的游上岸,不会引起太多人的关注警惕。而一个人不幸身亡,人们就会知道、记住这个危险的区域。
也许,避开问题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好办法吧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