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中国人,就一定知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名言,所以杭州和苏州也就历来成为人们十分向往的地方。你只要到了杭州,自然要去西湖,而到了苏州,就必定会游吴中第一名胜虎丘。
虎丘就是坐落在苏州西北郊的虎丘山,远古时期,因这里是一片汪洋,多岛屿矗立,其中虎丘最为矮小,每当潮起潮落,似沉若浮,所以被称为“海涌山”。相传春秋时的吴王阖闾死了之后,他的儿子夫差将其葬于此丘,葬后三日有白虎踞其上,后人便说虎丘之名由此而来,其实,虎丘是因形似蹲虎而得名,不过它只有36米高,说其是山实在有些牵强,还是称丘为妥。虎丘虽然不甚高大,但却绝岩耸壑,气象不凡,大文豪苏东坡曾说“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因此便使虎丘自古成为苏州的游览胜地,并享有“吴中第一名胜”的美誉。
我曾先后三次去过苏州,也就光临了虎丘三次。首次是和一位相识不久的兰州朋友,从杭州乘船沿大运河前来,第二次是因与江苏的友好单位互访,和十多位同事一同前来。这两次的游程几乎相同,都是先后去了两个园林和寒山寺后才到虎丘,而第三次却是和一女友相伴,直奔虎丘。有这三次游览经历,自然对虎丘就毫不陌生了。
虎丘的整座山有河环绕,并被包围在云岩寺里,来到虎丘,先是山门前广场,可见一座雕有“海涌”二字的石碑,然后在头山门的照墙上又看到“海涌流辉”四个大字,可见历史上的虎丘的确是海岛,“海涌山”名符其实。过了头山门,便是二山门,此门是建于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站在门殿下仰头可见正梁有明显断开的的缝隙,故被称为“断梁殿”。再细看便会发现有二十四根“琵琶木”,把整个屋顶的重量分解到立柱和墙体上,构思极其巧妙。这样的建筑全国独一无二。
虎丘中最引人入胜的古迹就是丘巅的世界第二斜塔虎丘塔,即云岩寺塔。它高耸入云,古朴雄奇,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是苏州的城市象征。
虎丘塔塔身平面呈八角形,仿楼阁式砖木套筒式结构,屋檐为仿木斗拱,飞檐起翘。塔身由八个外墩和四个内墩以及回廊和塔心室组成,内墩之间有十字通道与回廊沟通,外墩间有八个壶门与外回廊相连,塔内有两层塔壁,仿佛是一座小塔外面又套了一座大塔,体现出唐、宋时代的建筑风格。由于塔的基土厚薄虚实不均,塔墩基础设计构造缺陷等原因,从明代起,虎丘塔就开始向西北倾斜。现塔尖倾斜2.34米,塔身最大倾斜度为3度59分,虎丘斜塔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的比萨斜塔”。
虎丘塔下面就是著名的剑池。剑池约45米宽,深约6米,清澈见底,终年不干,可以汲饮。春秋吴国先王阖闾的墓即在池下。历史上也曾多次在剑池下发现“墓道入口”。明正德年间,苏州王鏊、唐伯虎等名士在干涸的剑池底发现三角形的洞口,入内只见“垒石数层若横板而已”,遂在剑池东侧崖壁上刻有两篇纪事。建国后,虎丘管理人员两次在疏浚剑池淤泥时,均发现“墓道入口”,所见情况与明代唐伯虎等人记载一致,也可见阖闾墓的传言非虚。
剑池边有块红色的巨石,传说是吴王阖闾死后,将一千多名工匠统统杀死,鲜血染红了石头,阴雨天时尤为鲜红,此石因此叫做“千人石”。当然这只是传说,其实虎丘的岩质本就是红色的酸性流纹岩。最为奇怪的是,它中间凸起来的两块岩石,四壁非常整齐,宛若刀劈,也甚是奇特可观。
在千人石北望,可见一道圆洞门,旁壁刻有浑厚遒劲的“虎丘剑池”四字,为唐颜真卿独子颜頵所书。洞门内石壁上笔法潇洒的“风壑云泉”四字传为北宋米芾所书。池崖左壁篆文“剑池”二字,也传为是东晋王羲之所书。剑池也曾被唐人称为“天下第五泉”,其实在虎丘还有“天下第三泉”,相传是被封为“茶圣”的陆羽在贞元年间来到虎丘所挖的一口井,并以此井泉水为标准,对比各地水质,撰写了我国第一部《茶经》。在剑池上方十数米处还高悬一座建于南宋的单孔拱桥“双井桥”,桥上有两个并列的圆孔,可以用吊桶向下提水,这也是虎丘的一处著名景观。
除了一塔一池,虎丘上还有一块试剑石,相传是春秋时期,铸剑名师干将莫邪夫妇为吴王阖闾铸了一把剑,阖闾试剑,手起剑落,将这块石头一劈为二。其实这块石头是典型的火山凝灰岩,久经风化形成裂隙,酷似剑劈。另外有一座真娘墓,据说安史之乱时,善歌能诗,才貌出众的真娘逃难来到苏州,无依无靠,被迫坠入青楼卖艺。后不愿被一财主凌辱,投缳自尽,财主大为震惊,逐将真娘厚葬于虎丘山,并在墓上建亭纪念。这可真是贞女可叹,财主可赞。
虎丘另外还有憨憨泉、折叠孙武练兵场、折叠、、西溪环翠等十多处人文和自然景观。其中清光绪年间建于山上的拥翠山庄,依山势形成独具风情的台地园格局,而东麓的万景山庄,更是当代园林艺术与苏派盆景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可惜我虽三次来过虎丘,却对这些景观皆无一涉足,以后也可能再也不会来虎丘,这也就成了永久的遗憾吧!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