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同学跟我说,她最近老做回老家的梦。
她退休一年多了,一时清闲下来无所事事,加之身处异乡,年事已高,难免会回忆起过去,回忆起故乡,尤其是对小时候的一些模糊记忆,总想把它理清楚。
老同学跟我说,她要回老家一趟。
说心里话,我很羡慕她。她有家,她的家在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天柱山脚下。尽管父母已故,但家在,家里的老屋在,养育她的那方水土在。她能在哪里寻觅到属于自己的光怪陆离的童年,她能寻觅到温暖她心底的一草一木一茶一饭……她能寻觅到生她养她的根。
我羡慕她是因为根对我而言存有一定的缺憾。
我出生异乡,从小就跟随父母身处异地,住所几经更迭。读大学前,我对故乡的印象NN很淡,因为只回过故乡两次。
第一次回故乡,我大概只有七八岁。虽然距离故乡只有不到一百公里的距离,但由于那时的交通条件不是像现在这样便利,很吃了一番苦头,需乘火车,坐轮船。一番车船劳顿,又步行了十几里地,才回到故乡。在故乡我第一次见到了我的奶奶和叔叔婶婶们,说实话,对于一个几岁的孩子来说,面对这一张张从未谋过面的面孔,没有产生多少亲近感,反而更多的是好奇跟陌生。
第二次回故乡是我拿到高考录取通知书的那年暑假。小叔叔到我家走亲戚,临走一定要带我回一趟老家去“光宗耀祖”,我于是随叔叔第二次回了趟故乡。又是一番旅途折腾,从中午折腾到第二天中午才回到老家。奶奶一把将我揽在怀里,久久没有放开,我握着奶奶的手,不自觉地轻轻将奶奶的手贴在了我的胸前。晚上奶奶一定要我睡在她的床上,让我和她一起睡。晚上奶奶小声的跟我说:“我天天盼着你们姊妹几个能回来,我每天就坐在门口往路口看,说不定什么时候你们几个就有一个回来了!……”
这趟故乡之行,家族亲人轮番盛情邀我吃饭,我为这难却的盛情而感到一缕又一缕亲情的温暖,但我对故乡的一草一木多多少少还是觉得有种陌生感。
工作了以后,常回去看父亲,但那是奔着思念父亲而去,那里的一草一木引发不了我内心深处情感上的共鸣,因为那里既不是故乡所在,也不是我童年少年生活的地方。
父母过世以后,每年清明要回故乡祭祀,加上交通越来越便利,回故乡的次数多了,与故乡亲人的往来与感情交流也日渐增多。每次回去,故乡的亲人们老老少少会就近赶过来,围坐在堂厅,人多坐不下,就会坐在门口或院子里,喝着茶,聊着天,吃着零食,一大家子其乐融融。我每次回去也会买上很多东西,一一去看望我的各位长辈,临走会给长辈们留下一点钱,以表达做为晚辈的孝心和我这个游子的歉意。时光荏苒,对故乡的那份感情渐浓,尤其是年过半百以后,对故乡的依恋感越来越强烈。
去年年底,三叔过世,族人齐聚。凭吊之余,不常见面的亲人之间嘘寒问暖,聊不完的家常话,道不尽的思念和牵挂。长辈们及我的堂弟堂妹那一声声“常回来看看”,让我鼻子一阵阵发酸,眼角一直噙着的泪水止不住留了下来。年过八旬的大叔跟我说:“退休了就回来吧,家里那么多房子,这些年也没什么人住,几棵果树上的果子都烂在树上了也没人吃,你回来可以种种菜,没事的话串串亲戚”。看着大叔混浊的目光、苍老的容颜,我只能安慰性的说:“我会常来看您的!”
三叔入土的那天,站在三叔的墓前,再望一眼爷爷奶奶的墓碑、父母的墓碑、婶婶的墓碑……心里真的是五味杂陈。仰起头,看着这片父辈祖辈们生息的土地,我终于明白,这也是属于我的土地!
今年清明,再次回乡祭祖,再次踏上这块一马平川满地黄花的土地,踏上这块既陌生又熟悉、非生于此非长于此的土地,踏上这祖辈们休养生息的土地,心里觉得莫名的踏实、温暖。
故乡永远是心中抹不去的怀念、心所系恋的地方,不管走多远,总有那么一缕情思牵着你,温暖着你!
我的故乡在远方,那是我安顿心灵的地方!那是我的根!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