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和老伴在退休后,俩人在合肥、深圳两地过着候鸟生活。来回乘飞机、坐卧铺,来去自由。自从进入耄耋之年后,自由行动的权力被儿女“没收”了。凡是出远门(乘车、乘飞机)必须由他们亲自“看管”。儿女孝心重!把我们像小朋友一样监护起来。
孩子们的超前消费观念远远超过我们。孝顺的儿女近年“强迫”我们体验高铁商务座。说让我们享受、感受一下商务座。
30年前从合肥到深圳最快的火车也须27个小时。后来火车不断提速,路途时间逐年缩短。现在从合肥到深圳乘高铁只须7个小时。
如今,乘高铁不用去窗口排队买票,提前在网上订票,车次、等级、座位号还可以自选。然后刷身份证直接进站,这比以前便捷了许多。进了站,在站台的地标上,找到标识着每节车厢号的位置候车,避免了上车时争先恐后的混乱。造型新颖别致的高铁车从远处款款而来停在了身边,全然没了绿皮火车发出的那种巨响,也看不到浓浓的黑烟。大家都礼让着,有序地先下后上。
购了高铁商务座车票,高铁站里设有专门的候车室,提前到车站即可凭票进入,候车室沙发、洗手间、电视、车次提醒屏幕;以及免费的wifi、充电、零食、饮料、报刊、影视、行李搬运等服务......
车进站后,由专人引领经专用通道上车。
商务座的座椅,前后左右间隔较远,宽敞舒适,座位可平躺、半躺等可无极调节转换的功能,而且商务座人少,环境安静。
每个座位上还配有毛毯、靠垫;设有阅读灯、充电口,备有报纸杂志等。免费配给一次性拖鞋、纸巾、小湿巾、零食等。
商务座票价比飞机贵,体验后才知自有其贵的道理。的确比飞机头等舱舒适!飞机头等舱沙发座可以坐,可以半躺,不可平躺;其免费餐食仅有两款供选择。而高铁商务座有多款免费餐饮供选择食用。
商务车厢里所有座位都像家里的沙发一样,不管坐在哪里都很舒适。车厢内有空调,车内严禁吸烟,空气清新流畅。
每到一站,屏幕上显示站名、停靠时间、车外温度等。车在行进时,还显示车速等。可以看沿途风光,一目了然。
上车由帅哥、美女引领经专用通道送到车门口。下车由佩戴红袖章的帅哥、美女二人引领出站。亲自送到接站的轿车上。
因是首次坐商务座,无意中多次折腾了商务车厢乘务员。座位右边扶手上设有多个按扭,我不知晓每个按扭的功能。好奇使我试按,就先按第一个圆形按钮。一按,车厢推拉门立即自动开起,乘务员进来彬彬有礼问有何需求,我无任何需求。车厢自动门关闭后,我又按一下,自动门再次立即开起,乘务员又进来,双手叠握于胸前、标准的立姿、温柔询问有何需求。如此反复几次,我儿子发现了端倪,原来被我反复按的那个键是呼叫乘务员的。儿子就过来耐心地对我进行了“扫盲”“补课”辅导:那些按钮的作用。哪个是调节座椅靠背半躺的按钮,哪个是平躺按钮,哪个是让脚踏板伸出、缩回的按钮,哪个是调节脚踏板升高、降低的按钮等。
高铁火车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快捷,彰显时代进步,同时车厢社会里的文明与和谐,也在随着中国火车的发展而快速转变和改观。
对于吃退休金的我来说票价虽然有些离谱,但其设施服务的确无可挑剔。
02
不少人回忆第一次乘火车乘的是绿皮火车。
我第一次坐火车,乘的是“闷罐车厢”。上世纪中期,蚌埠和合肥之间有火车。蚌埠市到颍上县没有铁路,也没有公路。
1964年初春节后,我尝试坐火车去学校,因学生乘火车是半价票。我经颍河小轮船到淮河大轮船,到达淮南的田家庵轮船站,下船转乘火车。
在田家庵等乘火车,当年田家庵车站一无所有。旅客们都站在高低不平的碎石地面上。天黑了,只有铁路两边微弱的路灯照明。无候车室,冷风刺骨。旅客们为了抵抗寒冷,人们不停地蹦跳着。好不容易听到老远就鸣着的汽笛,一会儿车头冒着滚滚浓烟。以前只在电影里见过火车,第一次看到这庞然大物,心里很是新奇,也很兴奋,从车厢这头跑到那头。没想到它不是在电影里看到的绿皮火车,是闷罐车。
闷罐车厢中间两侧有推拉式的铁门,需要几个人合力才能打开或关闭。人们纷纷爬上车。车厢里没有座椅,地板由粗糙的厚木板铺成,还有不小的缝隙。车厢没有窗户,只在车厢两侧上端开有几个很小的通风口。
一声汽笛长鸣,闷罐车徐徐启动了,随着列车哐当、哐当声,一路向前方缓慢地前进。列车越开越快,车厢里外漆黑一片。只听见有节奏的哐当哐当轮轨碰撞声,伴随着剧烈的摩擦声,有人竞酣然入睡。闷罐车厢里昏昏暗暗、朦朦胧胧、摇摇曳曳,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到了蚌埠火车站。
回到学校,寝室里同学尚未就寝。家在合肥市的同学当笑话,说我乘的是运牲口的火车,他们说的不全错,也不全对。因闷罐车运载牛马等,也运载旅客。
03
1960年6月我初中毕业,考取阜阳师专的“五年一贯制预科班”,承诺5年学完7年的课程,承诺毕业发给本科文凭。9月开学后就到阜阳上学。先从家步行30里到县城。颍上县城距阜阳城60多里公路,当时的交通工具是唯一的无棚卡车。卡车后面一个挂在车厢上的铁梯子,供旅客攀爬上下车。顺铁梯爬上车箱沿,再抬脚跨入车箱内。下车也得从挂梯上,背朝后,一搭梯,一搭梯地退着下。车内没座椅,人少时,旅客们都挤坐在车箱中的木地板上,人多时都挤站在车厢里。
站在车厢里的旅客,夏天顶烈日,冬天冒寒风。遇大雨大雪天气,卡车就不开了。炎夏乘车还好过一些,寒冬时节,那无棚无遮挡的卡车开起来后,深感到寒风的威力可怕。先是脸膛被吹得有些发麻。等提速以后,就感到老天爷好像拿着千万把扇子,齐往身上扇。冬日的猎猎寒风,寒风透过空筒棉袄,迎风的面,皮肤如针刺寒痛。风像无数条细细的皮鞭抽打着。人们的身体在哆嗦,眼睛在流泪。
后记:没坐高铁前,只是听说比绿皮车时速要快上好多倍,真正体验后才知道那是既快更稳的轻松享受,没有丝毫旅途的辛劳感觉。
家乡有“草棵里葫芦井底蛙”的俗语,形容没见过世面人。我认为自己是草棵里的葫芦,与草根为邻。而不是井底的蛙,井底蛙好歹还见一块天。而草棵里的葫芦——没见过天就老了。乘高铁商务座后,让我感受到,我从草棵里的葫芦变成井底的蛙了——也算见过一小块天了。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