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的希冀
地球公转一周,就将那无休无止的时间长河切割一段出来:一年。
一月,则是一元复始的开端。首先为读者献上《一月的希冀》。
新年岁首,特定的时间因素作用下的特定心态,多数人大半都会有所希冀。“岁岁平安”最为普通,而有个健康的身体,无疑应是平安的首要内涵。
人有老幼而年分四季。一月是我们北温带最冷的时候,北国更是千里冰封。于是,大自然赐予我们锻炼抗寒体魄、考验意志品质的机会了。羽绒服和皮夹克一冬市场看好,机警的倒爷们早把生意做到了莫斯科去。但电视上又在不违时令报道冰灯树挂景象,介绍冰雪运动乃至冬泳盛况。人们勇敢地验证着自身的体能适应极限,所谓“欲与天公试比高”。拥裘围炉未偿不为乐事,而我更叹赏风雪狩猎破冰捕鱼。我们不应丧失自己的原始生存能力,不宜无视战天斗地的壮伟。
一年之初在一月,硬作一点比附:一生之初在幼年。
中医儿科医药典章,开宗明义的要旨历来都曰:小儿若要安,莫怕饥和寒。这要旨与其说是针对小儿,毋宁认为它首先是给为人父母者开出的心理治疗良方。关心爱护下一代,本是天性,何须宣传。独生子女所伴生的小皇帝现象,倒是提醒我们对下一代呵护太过,过犹不及。娃哈哈、智力宝和羽绒裘皮童装大盈其利,其功过着实难以评说。
我父亲说他小时过冬,与几位伯叔挤一盘土炕合盖一张破被,大家又比赛似的尿炕,早晨起床时,汗湿的棉衣会站在身旁而破被早冻成一块铁板。老人家至今健在,也许不无少时苦寒日月的功绩。我则迟至二十岁在新疆当兵时,才见识到了真正的寒冷。在风雪哨卡执勤,篝火烤到烫手的饼子紧吃慢吃,吃到一半剩余部分已坚如顽石。复员之后曾坚持了多年冬季冷水浴,以为乐事。我的儿子今年保送上海外语学院并直接升读二年级,算得争气。但那厮身体不及乃父乃祖,来信叨叨一干热水袋、汤婆子之类话题,实属该我反省当初。
据说,英国孩子冬日感冒,绅士淑女阶级的父母会赶他到户外,以为缺乏锻炼。日本东京多所国立小学别有管理规章——孩子们一年四季都必须穿短裤短裙之校服。抛却崇洋媚外的心理障碍,参照借鉴一下番邦异域习俗,也许不无益处。银须飘飘的老者呵白气打太极的景况已令人神往,半桩孩子堆雪人开雪仗的场面岂不更撩人心潮。梅花初绽,蚊蝇绝迹,或天降瑞雪,四野皆白,好一个洁净清爽利于健康的一月!
天下尚多寒土,温饱问题未曾彻底解决,病弱者拱肩缩首苦于凛冽。但严寒既至春日还会遥远吗?
“一月的希冀”,大约不是妄言吧。
二月的企盼
我给自己出了个难题:硬要按月令顺序完成十二篇散文短稿。当然这不属于“强迫症”,倒是有如医师立项,决心攻克某一专题。而相比之下,纸上谈兵实在要容易得多。
以太阳年为基准的西历二月,恰是我们夏历正月。夏历以太阴周期建月,又以置闰办法设立二十四节气手段,适应太阳周期。久远厚重的农耕文化影响深广,旧历年虽更名曰春节,中国人过罢春节才觉得算是过了年。
农耕文化之下,早春二月是个企盼的月份。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类字眼处处可见,而春联上“连年有余”,便是明证。农耕文化形成了中国农民春种秋收的经营理念和承受限度,十年树木就觉着太漫长。“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还写在流行歌儿里,诉说着几多酸涩。百年树人,跨世纪的人文建设,多少年来只有少数有心人在呐喊。呐喊而已。
人生的二月不过十来八岁。“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大约不应该只是简单理解:孩子们的天赋个性已决定了他们的一生。我看还应该理解这样一层:整个社会究竟能给我们的孩子们提供什么样的早期教育。
一方面,是相当数量的孩童失学。缸里没水,灶头没柴,责任田里没施肥,场上的庄稼没打扬,能等到你大学毕业回来才割麦子吗?
另一方面,是孩子们不堪教育的重负。学校里课程太重,家庭早期开发花样太多。绘画天才音乐天才等等头衔,比茅桶水担更其沉重地压弯了孩子们的精神脊梁。
我在村里随祖母生活时,是六岁上山砍柴的。这还是祖母疼爱放宽了尺度,父亲一辈皆是五岁上山。而我在作品中多次描写过的“宝山”的原型是我大哥,他少年时就驮了背,衣服前襟快要打到膝盖。而且早早就掉光了牙齿。唉!那是什么样的童年啊!
健康下一代,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穷苦山乡的儿童健康,还只能依赖山乡的农民自身。
相对生活安逸的城里孩子,则宜于倡导艰苦而不无益处。
“食得菜根,百事可做”,《菜根谭》成了畅销读物,发人深思。
三月的浪漫
许多国家有“母亲节”乃至“少女节”,我们只有一个放半天假的三八妇女节,还是全球通用的。我们整个社会究竟是否尊重女性值得商榷。而从家事决策到国际大赛,又呈现一派阴盛阳衰大势。这脉相,容易望闻问切一个端底吗?
草芽破冻的三月是青春的三月,柳丝拂面的三月是浪漫的三月。永远的三月属于永远浪漫的少男少女。
战国时代,夫子制礼。男丁十六成年,女儿十四及笄;可以婚配,而且是虚岁。越王卧薪尝胆,养备兵丁,又将男女婚配年龄提早一岁。半老徐娘,历来有定解是指三十岁的女士;作为艺术瑰宝有数百年历史的京剧行当里,吊嗓子的小生都是些变声期的毛头小子。
当今农村早婚现象严重,丈夫会种地而妻子能养猪,生下孩子结实赛牛犊。宣传早婚早育如何不利便显得极其苍白乏力。唯有城里人特别是高知识层晚婚而节育,二十八九的大姑娘娇羞万状,经不得一两句过分的调情话儿。文化和知识使人进步了、还是退化了?
而人生的青春期无可回避,生命的热血如战鼓催动烈马,如马蹄敲击大地。青春期问题因而成为问题。学校和家长实施全面镇压,是我们多少年来的惯伎。
时至今日,许多中学明文规定:不许学生穿牛仔裤,不许男生留长发,不许女生穿高跟鞋留披肩发,等等。这样的学校还要得回奖牌大书曰“精神文明”,令人齿冷。
医学上权威的、统治多年的所谓要言妙道,则叫做“转移”。青春期的性冲动怎么办?老先生教导说:你们锻炼吧,学习吧,拉提琴吧,学油画吧,循循善诱,苦口婆心。报纸上却一再惊呼犯罪低龄化,中学生谈朋友甚至小学生递纸条几乎蔚然成风。埋怨黄色书籍污染了青少年,只不过是宣传“转移”法失败罢了。
步入后工业文明时代的许多国家,中学生派对交友司空见惯,明智的母亲传授女儿如何避孕极其平常,好似教她怎样缝纫。那国家,那社会,垮掉了吗?未必。
医师出身的鲁迅先生教育孩子,采用打破神秘化一法。不瞒诸君,我和我的一双儿女,关于“例假”“遗精”等尖端话题一向无所不谈。而我可以骄傲地宣称,我并不曾精神污染了我的孩子。他们健康成长,各方面指数优良。
被祖父姥姥们多所指责的少男少女并没有反转来诅咒老年迪斯科和老年时装表演。青春的顽强和博大正在争取着全社会的认可与宽容。阳春三月,春寒料峭,青春痘以及毛茸茸的小胡子却有如遍地草芽,春风吹又生。眼花缭乱的化妆品广告中不也开放了一枝“少女之春”了吗?
浪漫的三月第一个节令是惊蛰。大地复苏,生机万象。愿老年人忘却自己的“死亡情结”,中年人战胜自己的“统治欲望”,给浪漫少年以更多的理解。我们失落了的让他们赢得吧!让青春无悔,让无悔的青春拥有永远的三月!
四月的祈祷
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达成某种默契交融的南亚文化圈内,读八为发,视四为死。电话号码“8888”卖价超过港币千万,而汽车牌照“4444”卖价竟也超过港币千万。因为这位老板在东南亚开有四大殡仪馆,而富豪和乞丐莫不皆有一死,阳历四月上旬,先有一个寒食节,纪念被晋文公烧死的介子推。山西因而有县治介休;因而有千百年官家禁令不许百姓届时煮饭烧炕的无理作法;百姓们预蒸一些熟食面点以备果腹,花样翻新竟形成民间风俗,近年来还拍了电视跻身国际文化交流节目。
寒食节后一日则是清明节,传统习俗,祭拜祖先。老乡们不免混淆了两个节,我祖母当年便称清明为寒节。这样,两个节日都和死亡有关,都在春天。而春天到底是春天,寒食节于是千百年来又成为踏青节。戏曲有才子佳人偷情作怪多折剧目,南方少数民族著名的“三月三”歌会,选情人而订终身大约也在这时分。繁殖的需求和生的强大,断然尽扫死亡阴霾。
人生四月,大约已到婚配季节。少男少女春情萌动递个把纸条儿,道学家必要侧目而视惊呼男女授受不亲。而孩子们到了法定年龄,再道学的家长也说是“女大不中留”,或者急着要抱孙子,又各方施加压力恨不得立即做公公、当岳母。前者,对青年的情欲形成某种压抑。压抑对于成长是必要的,过分了就难免不利。后者,对青年的婚姻则形成某种胁迫。胁迫之下,许多中国青年的恋爱、婚姻乃至初次性生活,就意外“完善”地三位一体。而基础脆弱经不得些许风雨的家庭组合、或维持会式的婚姻状况,在中国也便极其普遍。
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呼唤出一夫一妻的婚姻样式,一夫一妻生死白头的婚姻因而派生出爱情专一,爱情专一于是要求全面占有。男尊女卑传统文化之下,男人要占有女人的现在体现于洞房花烛,要占有女人的未来则有许多有形无形的贞节牌坊。贪婪的男人还要占有女人的过去,处女膜问题于是格外严峻。
古老的中国发展到二十世纪末,卫生报刊和法定婚检诸方面终于出现某种程度的倡导,处女膜“禁忌”开始有些许松动。而据我所知,许多婚检医生仍在强调那一层肉膜的完整与否。许多恶性婚变确然与此“血肉相连”。
因之,在祭祖和踏青的四月,我祈祷。祈祷死人不再统治活人,祈祷每位新娘顺利通过婚检,更祈祷将要昂首步入下一世纪的男人们真正具有新世纪的风度。男子汉们,有勇气接受我的祈祷吗?这样,你在踏青节将最有可能得到姑娘们的青睐!
五月的欢欣
为减少出血,近代产床史上卧式分娩一枝独秀。从产妇便于用力着想,坐式分娩新潮一族。其实山西乡间产妇向来就是坐着生孩子,没报专利罢了。剖腹产是小手术而水中分娩法已试行多例。众说纷纭,怕是把我们天生有本事的女人们要弄得忘掉看家本领了。
鲜花盛开山清水秀的五月该是旅游的季节,新婚夫妇青春做伴莫错过好时光。载欣载奔的饱览大好河山途中,小两口或就共同孕育了新生命的胚芽。头年外出游玩过的夫妻此时该做了幸福得无以复加、忙乱得不亦乐乎的婴儿父母了吧?
人生五月,大略正是生育的最佳时分,五月于是成为欢欣的五月。
国外风行一时而中国各大都会初始抬头的潮流,一等潇洒号称独身贵族,二流享受叫做无子女文化。而我在这一问题上有如一匹犟驴,认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甘当等级外人类。大家都上了等级人类岂不灭绝?
而在事实上,地球人早已忧心忡忡度过了“五十亿人口日”。节育优生问题尤其突出地呈现到中华民族面前。早婚早育多子多福是否好?其实不成其为一个理论问题。横里比较,友好邻邦俄罗斯历来地广人稀,政策鼓励早婚多育。产假格外长,政府发津贴,生孩子多而有“英雄母亲”金牌巨奖。竖里举例,我祖母生有七子二女,老人家享龄八旬发不脱而牙不落,七个儿子个个都是种田能手扛麻袋的好汉。节制人口因而是针对中国人口太多现实的一项国策。
宣传之余,必须辅之以严峻法令。有法不依,违法不究,中国的人口问题形势严峻始终未有缓解。唯有城市都会节育有效而派生出了同样严峻的独生子女问题。如何胎教、怎样产娩、婴幼护理、营养过剩、呵护娇纵、温室花草等等有如系统工程。
现身说法一回,我母亲十四成婚十六生育,可谓早婚早育。我父亲当年做地下工作,迫于白色恐怖,随时准备撤回山区根据地;我母亲身材矮小而我系巨型胎儿,出生体重几乎达十二斤之重,不得已在美国教会博爱医院施行剖腹手术兼而做了绝育。所以,我又是早一代的独生子女。父母管教严厉,许多痛打无人分享由我独吞,我这样一个独生子女因而茁壮成长,著名孝子的声誉盖过了著名作家的名堂。
所遗憾者,我是剖腹产。一个活泼泼的生命从无忧无虑的子宫踏入险象环生的人世,狭窄的产道是对这生命的最初和最严酷的考验锻炼;少了此一环节,这一个体生命的历程至少是不完善的。起码,被困入气闷的穹窿而找不到任何出路的噩梦,曾经无数次地折磨过我。
并非难产,仅止为了保护产道而剖腹;这样的母亲及父亲我认为是自私的。“自古而然”也许不足为训,“自然”却是大道。
在欢欣的五月,愿年轻的母亲们有仅此一次的生育的惊喜。天生为女人,你们自然而然无所不能!
六月的潇洒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经历使然。
夫子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直至“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其时夫子走过了七十载人生历程。任何旷世奇才都无法战胜时间。子不语怪力乱神,不加评说,为什么?我们没见过鬼,实在不好武断地否认他人之亲历亲见。
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白居易《观刈麦》所写农历五月正是西历六月。其时,南方收早稻插晚秧,北方打夏麦而锄秋田。不种责任田的城市人,难以体察农家繁忙。
人生的六月所谓人到中年,多半是人生最多负担、最有压力、最为忙乱的光景。上有老而下有小,老人刚出院孩子又患了肺炎。母亲嫌你只给媳妇买了一条连衣裙,你给她孝敬两听罐头她又数落你乱花钱。孩子怨你不参加家长会,不能随口答应一海里等于一点八五二公里;老婆说某某同学上月提拔了副处长,你顿时觉得身边躺着一只刺猬。职称太低而楼层太高,晋阳烟发苦而高粱白太辣。你在生活中扮演着太多的角色而几乎迷失了自己。
何况,相当比例的夫妻在这个时节又难免面临婚姻危机。你写过的求爱信白纸黑字,疾风暴雨式的爱情毕竟只能说明过去。不许三五七九生孩子,独生子女掌上明珠也已不太耗费你的时间精力。科里新分来的女研究生,可能真真假假喜欢你成熟男子汉的魅力;老婆单位的局长,又夸奖你考婆身材苗条舞姿曼妙,耳边轻轻说只恨相见太晚。身为男人你希望女性风流便于勾搭而最怕自己老婆风流,身为女人你希望自己独用霞飞特白蜜而她们买不到奥琪增白剂。
活着还是死去?哈姆雷特式的困惑纠缠如毒蛇。平平安安活到老、还是何不潇洒走一回?质言之,米面夫妻恰如酒肉朋友,维持会式的家庭太多而婚外恋着实不少。这是一个敏感话题,但也无疑是全社会无可回避的现实。中年人在各行各业皆是中坚力量的同时,他们的家庭在社会伦理建构中也处于关键部位;说他们负担太重,毋宁说心理压力超过了负荷。当全社会共建希望工程并且大都市出现临终关怀医院的时候,谁来关怀中年人呢?指望满街电线杆上公然招贴专治阳痿的江湖骗子们吗?中年人唯有自救。他们干了一点事业而雄心勃勃还想干大事业,他们如牛负重而无权向父母哭诉、不能给子女叫苦。
换一个角度讲话,比之于无所事事行尸走肉,身负重责的中年人任重道远。在人生舞台上你只有这个时候是主角,你不能“回戏”放弃演出、也不该放弃这弥足珍贵的表演机会。观众目光如炬,看你演什么更要看你怎么演。
不要太潇洒噢!
七月的热烈
美国当代有一位女人说,人生从四十岁开始。
意大利中世纪有一位大艺术家讲,一个四十岁的人要对自己的长相负责。
中国古代则有一位哲人曰,四十不惑。
任何界定都是一种局限,三种说法也许都有道理,但只是不同角度的道理。问题在于,他们为什么不约而同强调四十这个数字?
年初开始写这一系列稿子,尚是冰天雪地;眨眼到了七月,赤日炎炎。日月果然如梭,流年真个似水。与四十余岁人论谈,四十年时光不过弹指一挥间。人生假如比作一座拱桥,七月人生,如日中天,大约已到拱桥顶端。顺利或坎坷、欣慰或痛苦的往事皆成回忆,来时路径一目了然;瞻望前程,一览无遗的视野里,或许还有起伏山峦曲径高峰,但长途跋涉的终点已绰约在望。
达到这样年龄的人,性格基本定型,事业追求多数也有小成。而人所追求的事业本身、成功本身、追求过程本身,成为塑造个人品格气质的不可逆转的因素。好比一棵树由它的每一圈年轮所构成。而人的性格气质这些内在形象,又必然会反映到人的言谈举止甚至音容笑貌上来。所以说,一个四十岁的人要对自己的长相负责。你建造自身已经数十年,再也无法怨天尤人。
有心人也许会注意到,近年有相当比例的女孩子、包括时装模特儿,不再仅仅是行走的衣架。她们气质高雅、行之端方,有某种内在的蕴涵。我曾经说过:与其买各种化妆品,不如读书。
对自己的长相负责。四十岁的女士,你们觉得是这样吗?
八月的开朗
高中时代,看着大学毕业刚分配来的老师年龄很大;三十多岁我在北大作家班读书,看着研究生们嘴上无毛个个都是小孩子。早年读报刊,看着“年过半百”字眼,觉着那可是老了;如今我四十六岁年近半百,半百之身竟不觉老。年龄真是太相对的一种量度。千年铁树与一现昙花实在不宜分其高下。
八月上旬,立秋季节。暑热尚有余威,秋风已暗送凉意。虽未秋高,却也气爽。高天湛蓝,远水悠悠。燥闷心绪为之一扫,胸臆间不由开阔爽朗。四时寒暑变化,自然而然带给人们多少乐趣!今夏空调走俏,去冬电暖器畅销,追求享受的现代人是否同时失去了什么?
人生八月,年过半百。半百而知天命,天命又是什么昵?我们不是圣人,作为凡夫俗子我们也许是只知道自己快退休了。女儿已为自家生了外孙,儿子领回家来第三个对象。不愿退休,还能工作,听说有改户口变年龄死乞白赖要坚守岗位的。大锅饭制度把人养得弱化,经不得任何风险变故,离了那份被派定的职业再也百无一能。回家来因而也不愉快,儿子是白眼狼、女婿是蓝精灵。女婿带一瓶酒来就要扛走一对旧沙发,儿子结婚花去三万,过节连一瓶酒都拿不来。媳妇白吃,女儿白拿。一年享受一次体检,结果检查出肝部肥大。这就是天命吗?
而西方社会寻常说法是,五十五岁的男人最为辉煌。男人辉煌,女人怎么办?五十多岁的女人,更年期也已平安度过,嘴尖毛长,歇斯底里,已是一去不返。调整得好,她将脱胎换骨,成为丈夫眼中的贤惠妻子,媳妇眼中的开明婆婆,孙儿眼中的慈祥祖母。无论男女,工作上功劳苦劳,家事上含辛茹苦,胡子一把皱纹一列,年龄超过半个世纪。他们到了受人尊敬的年岁。或者说,一个人是否受人尊敬全然取决于他自身。你通达,你开朗,你曾经沧海而不卖弄,你历尽苦难而不悲观,年轻人声泪俱下你却只道天凉好个秋。你开朗的气度因而能征服他人。你已经可以承受,所以你能够获得。
退休之后怎么办?大约是这一年龄段的人迫切需要进行心理医疗的首要病症。人死了怎么办?烧掉就是。退休又如何?也不过是退休。工作还不怕,倒怕歇着吗?找些力所能及的事做,并不难办到。松下手谈、岸边垂钓,几世做好事才修来这样的享受,千万不要看轻了它。有志者,有力者,学识渊博专业优长者,尽可自由安排,尽兴发挥。你只要开朗些,前头还是一个金灿灿的丰收的秋天呢!
九月的宽容
前几年,《读书》杂志介绍过外国作家房龙的著作《宽容》。宽容,这个我们熟悉的字眼在我脑海得到了强化。
那本著作我没有去读,已从心底领悟了宽容的真谛。宽容是一种品格,一种气度,它尤其应该体现于对异端的态度上。此时的异端可能正是它时的真理,如哥白尼首倡的“日心说”。宽容却又是强者的风范,说中国足球队特表宽容,岂不是讽刺吗?
沉甸甸的谷穗倾下头颅,唯有莠草傲岸自雄。任何比喻都难免蹩脚,但只有半瓶醋才逛荡,这一现象道出了某种人生真实。
九月人生,六十耳顺。儿成女大,孙男外女。人生该有的,你差不多都有了,你只盼寿数再高一些;青年中年所不曾经历的,你却已经俨然过来人。儿子打孙子,轻轻一拍,你就觉着过分,忘了自己当年打儿子的巴掌重如山。蝇营狗苟,争名夺利,你也都已见惯。觉着他们可笑,清夜自省,自己当初又如何?年轻人动气上火的事,你可能不动神色。刺耳的话,心中微有不快,已难得伤害你,利刃砍在石块上倒只会折损攻击者。你宽容,你气度恢弘,得益的将是你自身。比方心平气和,利于养身,你或许真的能够长寿。
但生活中确有太多的花甲老人太无自知之明。不觉自己落伍,只嫌他人新潮。长头发看不惯,超短裙也看不惯;媳妇去跳舞要摔茶杯,电视上有人亲嘴就敢骂中宣部。年轻人迪斯科大赛说是群魔乱舞,中老年健身操又说是为老不尊。办公室节日发饮料说是拿公家钱收买人心,不发呢又骂他们只巴结领导忘了群众。儿女们怕你躲你,你还要责怪他们认为你老不中用。你总是责备求全,首先你就不是完人。种种表现说明你是个病人,病得不轻。
我当主编时三十八岁,有的老作家就觉着我太年轻。老作家自己三十岁就已经是十级干部了哩!这是一种什么心理呢?当中老年迪斯科盛行开来,曾备受谴责的青年人并没有反转来诅咒老人们。年轻人比老人更宽容,老人们不该反省一下吗?我们曾经得到的,年轻人为什么不该得到?我们不曾得到的,难道就不肯祝愿年轻人得到?不是口口声声解放全人类,振振有词寄希望于下一代吗?
九月仲秋,天高云淡,月白风清;属于你的那片庄禾已经成熟。年轻人尚在播种耕作,他们用除草剂而施复合肥,实在不必指责他们离经叛道。泰然注视自己的园地吧!你的收获也许不丰硕,但那毕竟是你亲自耕耘。愤世嫉俗,脾性乖张,了无宽容,难道你不想长寿吗?
十月的成熟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离开安全舒适的子宫,来到红尘万丈的人世,对那胎儿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出生,却是自然规律,不可逆转,无从选择。那么,死亡呢?就那么可怕吗?既是自然规律,怕也无用,人们不得不遵循它。或者可以这样比附:死亡,也许正是人们离开天地包容的这个“子宫”,去到另一世界的途径。
孔子寿数七十三,孟子寿数八十四。老子留下道德经五千言骑青牛出关,不知所终,想来寿数也不低。他们的思想永存,肉身毕竟化为泥土。基督佛祖,莫不如此。唐代大诗人杜甫留下了“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名句,道出了世间的普遍真实。
人类繁衍至今,医药发达,生存环境改善,和解的主旋律主宰着世界政治,战乱只在少数地区发生。七十老人随处可见。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上各先进国家日程。这真是全人类可喜可贺的事情!
常见一些国外旅游团体中,鸡皮鹤发的老人兴致勃勃来周游我们的名山大川。我们的老人则多数打太极拳,盛行鸡血养生、甩臂疗法和冷水长寿等法门。“生活质量”因而是值得重视的一个大话题。
太极拳不花钱不占多少场地就能健身,我们这样发展中国家的老人们也只好选择它。我平时爱讲一句话,不抽烟、不喝酒,整天打太极而活到一百岁,有什么意思?自我反省,这话太主观。你不是老年人,你难以体察老年情怀。你无权说长道短。你到老时,说不定也整天“白鹤亮翅”、“如封似闭”呢!
人生十月,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他们真正敢于自称是过来人,一生的往事尽成回忆。体力多半仅能自理起居,智慧的头颅成熟如深秋的穗实。指点儿孙几句,常是微言大义;但他们多半已不再指指划划,懂得只有时光和经历才更教育人。他们含饴弄孙,好似返老还童。他们像燃尽的篝火,只剩微温伴了露营者;他们像风暴后的大海,广博而深沉。即便最神奇的算师,真能读懂古稀老人面上的每一条皱纹吗?
我父亲今年七十三岁。就我的接触,发现脾性强劲的父亲只是近两年才真正消尽了火气。如陈年老窖,如酝酿了几十年的一部作品。也许时时可能面对死神,他已经不再忌讳谈死,而能从容安排自己的各项后事。当一个人能坦然迎接死神的时候,他最终达到了成熟。当穗实累累的庄禾、以他们的成熟装点了大自然丰硕的秋天,我们只有心存景仰。只是秋风容易起,盼古稀老人们珍重傲霜枝!
十一月的收获
给八九十岁长者贺寿,寿者渊博而贺者高雅,贺寿礼品也许不是寿桃寿面而只是一幅画:猫蝶嬉戏图。猫蝶者,耄耋也。汉字文明高深莫测,有任何表音的字母化文字所不及的独特功能。鲁迅先生等文化前驱曾大力主张汉字字母化,主张大胆而不乏积极意义,我却始终怀疑它的可行性。说汉字难认影响了全民文化普及提高也太牵强,日本国而四小龙属儒汉文化圈却发达兴旺,这又如何解释?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渴望长寿是人类抗拒死亡的本能反应,是人类欲要战胜时间的个体追求。无论在生活中还是从影视画报上,我们看到八九十岁的长者总会油然而生敬意。或基于先天素质,或因了后天功夫,他们创造了奇迹。这奇迹丝毫不逊于其他任何人间奇迹。
我祖母和外祖母都活到七十九岁。祖母生有七子二女,外祖母生有六女一子;而且两位老太太都是地道的“贫农女社员”,新中国成立前吃糠咽菜,新中国成立后还是咽菜吃糠。她们不懂养生也没有条件养生,她们活到不能干活的时候总是埋怨自己为什么不死,埋怨老天爷不赶快“收”了她们去。荒旱年头成批死人,她们的说法是“老天爷收入哩”!她们活得那样质朴自然,或者正是质朴自然的生活本身使她们得享高龄的吧?
我的一位堂伯活了八十七岁,耳聋眼花,后几年连我父亲都不认识了。但他日日下地,腿脚僵硬不能站立,就跪在地里干活。拔草平田,间苗锄地,日头当午时爬回村里来。现今我出生的村庄里,女性长者九十三岁,男性高寿八十有五。两位老人还都能看孩子,八十五岁那位爷爷寻常领着一对双胞胎重孙。他们是幸福的呢,还是不幸呢?从旁观者的角度,我觉得他们十分辛苦;从内心总又升腾起某种敬仰,如同见到辛劳无语的老黄牛。
千千万万这样的老黄牛,有谁想到给他们树碑立传呢?而他们也从没有这种虚荣的奢望。他们活了不少的寿数,后来死了,没有故事,没有传奇,如此而已。
但,他们活了八九十岁,这本身是一种收获。是他们自身的收获,更是全人类的收获。比起屠杀老弱的原始部族时代,人类到底是进化了。数千载历史,故纸几页,掀动这几页史书,人类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
从最寒冷的一月跨越三个季度而到十一月,进入初冬。阴阳拮抗,化育新生,我们能说没有收获吗?“老还少”,是一种老年生理或曰病理现象;“返老还童”,却是我们的想往和祝愿。当我们面对一幅猫蝶图时,我们的感受绝不是苍老和衰朽,那么这也是我们意外的一点收获呢!
十二月的圆满
历史上新朝初建或新君登基,钦天监与地方官免不了报告一些“天现五色祥瑞、地产双穗稻禾”之类的喜庆新闻。近现代一些总裁总理就任,也要登泰山。顺天应人,天人合一,这也是华夏文化的讲究之一。在上列喜庆新闻中,百岁老人称做“人瑞”。
在讲求孝道的中国,有“敬菩萨莫如敬父母”的传统说法。谁家有百岁老人,几代人有活菩萨来供奉,真个功德无量。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百岁老人格外多,那至少能提高平均寿命指数。客观上也多少反映人们的生存环境包括医疗卫生事业的若干状况。“人瑞”二字,应称贴切。
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国运大兴,政府注意关怀百岁老人。据说还发放若干津贴。我母亲一位同事的老父亲,早几年不肯承认他有一百岁,后来听说发津贴就又承认了,甚至要求补发好几年的空缺。这老人也够可爱的。
我亲眼见过的百岁老人是我们村的德元老太。她家住在村边,我们上学路过,常见她坐在石头围墙边,头发稀疏,手脸苍然,如一截树桩。每年问她,都说是九十九。据说,山西方言读百如鳖,老者们因而忌讳自己年满一百。1960年大饥荒,野菜吃光吃树叶。甚至从来不能食用的树叶也将被捋光,我七十多岁的祖母都不曾经历过,她都慌了神儿。全村唯有德元老太不慌,她说:娃子们,不怕!树皮还全全的哩!在她百年经历中,竟是有树皮都被吃掉的记忆!这位不慌神儿的德元老太却未能熬过1960年。据装殓她的人透露,她没牙的嘴里嚼着几缕棉花套子……
常见卫生报刊介绍一些长寿老人的养生秘诀之类,我一向不以为然。此一个体的经验也许不适应别一个体,而此一个体的经验也因为不可重复的一次性人生而无法“证伪”。比如说他不吸烟,假如他吸烟会怎样?这实在是无法证明的。何况,离了人类生存的整体环境来讲养生,本身就违背了自然运数。我宁可希望世界和平、国运昌盛、风调雨顺、衣食丰足、医疗发达、攻克癌症,否则再来一个所谓“三年自然灾害”,任何长寿秘诀都将贬值不及一粒小米。
在发达国家平均寿命七八十岁的水准下,少数人类幸运儿活到一百岁,整整一个世纪,这是一个圆满的人生了吧!相信到公元2000年,全世界会有不少百岁老人庆贺他们的百年生辰。每位世纪老人都是一部分,众多的世纪老人的经历则汇总了整个世纪的历史。
我们有幸生于这一个特定的世纪,我们希望这是一个圆满的世纪!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