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1837年-1909年),贵州兴义府(今安龙县)人,字孝达, 号香涛,时为总督, 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他是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1 8 3 7 年(道光皇帝在位第十七年)9月2日,张之洞出生于贵州兴义府官舍,他是举人张锳的第四个儿子。张之洞幼年聪慧好学,5岁入家塾,1 6岁(18 52年,咸丰皇帝在位第二年)考中顺天府解元,27岁(1863年,同治皇帝在位第二年)考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开始他46年的官场生涯。张之洞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他为官清廉,为国为民,支持洋务运动,为清朝的延续做出一定贡献。
张之洞执掌政务, 劳心劳力。因为政务纷扰,他常常夜以继日地工作。
就在1895年,张之洞身体开始感到疲劳不堪,似乎承受了太多的压力。这时,他的下属赵茂昌送来了一盒人参,希望通过这珍贵的草药为总督的身体找回活力。然而,这一举动却引来了张之洞的怒火。
“人参?这是什么意思?”张之洞怒不可遏,因为他得知人参的配方后,觉得赵茂昌将他的名声毁于一旦。一场激烈的争吵爆发了,这让整个府邸都陷入了紧张的气氛中。
作为两江总督,张之洞的责任重大。他每天都在处理各种政务,案牍成堆,劳累不堪。夜幕降临时,他还在办公室辛勤工作,让妻妾们彻夜难眠。昼夜颠倒的生活使他的身体逐渐出现颓势。
在一次医疗尝试后,医师告诉张之洞,多年来积攒下来的病恐怕无法轻易治愈。这让他感到沮丧,于是他开始四处寻找解药,希望能够挽救自己的身体。
正是在这个时候,赵茂昌察觉到了总督的病情。他决定亲自出马,寻找能够治愈张之洞的良药。在大江南北奔波寻找之后,他终于找到了一盒珍贵的人参。
这盒人参被浸泡在鸦片水中,形成了一种神奇的配方。赵茂昌怀着一颗为国家出一份力的心情,将这特殊的人参送到了张之洞的府邸。
当张之洞再次面对这珍贵的人参时,他无法拒绝赵茂昌的好意。于是,一碗参汤摆在了他的面前。神奇的是,张之洞的身体竟然逐渐好转,不仅精神焕发,而且妻妾间竟然有了新生命。
这一切的美好并没有持续太久。当张之洞停止服用人参后,他的身体开始变得更加糟糕。他变得颓靡不振,对家人发火,不再是从前的那个坚韧的总督。
赵茂昌再次出现在张之洞的面前,这一次他揭示了人参的真相。原来,这神奇的人参并非简单的草药,而是浸泡在鸦片水中的,使其产生了神奇的功效。
这个消息让张之洞怒火中烧。他义愤填膺,让赵茂昌滚出了府邸。自责和懊悔充斥着他的心头,他决定戒掉这个看似神奇却竟能致命的参汤。
戒断的过程却让张之洞遭受了巨大的痛苦。他每天都生不如死,身体更加虚弱,但他坚定地走过来。这个艰难的过程不仅让他体验到了生命的无常,也唤起了他对抗鸦片的决心。
张之洞战胜了这场身体和心灵的煎熬。尽管他的身体已经受到了不可逆转的伤害,但他重新获得了清醒的头脑。他对抗鸦片的过程成了他生命中的重要转折,一个不可磨灭的记忆。
1909年1月,张之洞因患上足疾前往河南静养,数月后病情越发严重,在他临终时,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的生父曾亲自去看望他;1909年10月4日,一代名臣张之洞病卒。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