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雨抢在气象预报之前来了,是那种放纵而毫无节制的雨,敞开浑身毛孔,淋漓着欢乐与悲伤。
至此,我空洞的内心陡然竖起了巨大的落差。
雨住了。白天披一袭黑斗篷,只身打马陷入深邃的黑暗。
阳台上,儿子养的那只唤做“蜡嘴”的鸟儿比黑夜更黑,它失去了白天的活泼好动,蹲在那根横搭在鸟笼间的塑料棍上,耷拉着头,一声不吭。想想白天它金黄的大嘴不是卖弄地歌唱,就是熟稔地嗑着带皮的谷物,我怀疑它是睡着了,隔着笼子戳了戳它,还是一动不动,想象它的眼睛里一定充满了恐惧,也不知是怕窗外无边的黑暗,还是怕窗内我佝偻的影子。就在我转身欲回屋之际,蓦地,它引颈长鸣,四下潜伏的檐滴醒了,应和了起来。
这些雨或雪的精灵,是一群玲珑剔透的女子,有着水的骨肉,清洁的灵魂,第一声啼哭总是响亮而欢愉的。她们居高临下,沿着瓦槽与屋檐曲折起伏的内心,以水银的速度打击如注。这是一种纯粹的打击乐,天然去了雕饰,总让我想起某些重金属铿然落地的瞬间。
檐滴们秩序井然地排着队,一滴接着一滴,像密集的液体子弹,又像错落有致的棋子,穿过黑暗通道,从高处笔直地自由坠落,有些砸在地面粉身碎骨了,有些掉进草丛躲藏了起来,还有些不偏不倚地注入了我空洞的内心,叩问我的前尘,巨大的落差是通向回忆的唯一路径。在这空旷而明亮的背景音乐中,某些渐次隐去的亲人的面孔,凋零的笑声,青草的哭泣,腐烂的苹果,暗香一样四处浮动,一根火柴擦过含磷的黑暗,渐次点亮了我内心的烛台。这些都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是我成长的蛛丝马迹,沉睡在某个隐秘的角落很久了,是檐滴唤醒了它们,让它们在巨大的落差中笔直地站立起来,陪着我将过去重新走了一遍。
站在斗笠一样的屋檐下,数着更漏似的檐滴,我反复提醒自己:生活不仅在遥远的别处,也居于我们头顶某些笔直的高处,譬如檐滴带来的落差与回忆。
温馨启迪
文章以美丽的语言,生动地将檐滴描绘下来,同时入木三分地抒发淡淡的伤感。观察细致,想象力丰富。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