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家乡虽难及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但也山清水秀,物产丰富。在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山上种了板栗树。
板栗树的命很贱,不用施肥。几场贵如油的喜雨落地之后,老树新枝便争先恐后地换上绿装,寂静的山村也因它们顿时有了灵气儿。六月一过,板栗花就谢了,被风刮落在地上。偶尔,喜欢恶作剧的我会将一两串形似毛毛虫的板栗花,偷偷塞进别家孩子的衣领里。一时,胆小的孩子吓得手忙脚乱。板栗的果实跟城里人养在阳台上的仙人球差不多,只是个儿小些。乡下孩子给它取了个很土的小名,叫“板栗苞子”。板栗苞子在期盼中由绿变黄,并相继咧开嘴。
那时,念小学的我们常结伴到别人的山上去“打游击”(偷板栗)。大家简单分工,两个人负责放哨,一个人照看书包,其余的人全部去捡板栗。够得着的板栗用树枝往地上打,够不着的用弹弓射或石子掷。顷刻,金黄的板栗苞子雨点般往下落,像一只只小刺猬四处乱窜。有的掉下来时,板栗与苞子壳就分了家。没有分开的,用鞋底踩住使劲一搓,板栗便会从壳中露出来。没抢着的一赌气,索性上了树,使出浑身力气猛摇树干,恨不得马上从树上掉下一个更大的板栗来。不过,我们“打游击”十次有九次被发现。在越来越近的“这是谁家的孩子”的喝问声中,大家捂着鼓鼓的衣兜落荒而逃。如果被逮住交给学校,除了当着全校师生的面念检讨书,屁股还得挨父母一顿抽,那火辣辣的滋味够人受的。
金秋十月,乡下亲戚又捎来久别的家乡板栗。甘甜的板栗汁儿丝丝沁人心脾,被烦恼和琐事困扰的灵魂仿佛回到了童年时光,再一次体验到了“打游击”时的那一份天真和那一份心跳。
温馨启迪
文章先写家乡的板栗树命很贱,不用施肥,几场春雨过后,老树就争先恐后地生长,给寂静的山村带来了灵气,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接着写“我”和伙伴们“打游击”(偷板栗)的事,真实、生动、具体。读后,仿佛看到了那群天真可爱的“捣蛋鬼”。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