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文居

首页 > 日志大全 > 伤感日志 >

饔飧琐话

时间:  2025-02-01   阅读:    作者:   王 晖

  敲饭榔心

  旧时隆冬与初春季节,合肥人家多以腌制的肉类或蔬菜佐餐。

  民间俗谚:“小雪腌菜,大雪腌肉。”立冬后,趁着天气渐趋干燥、阳光较为充沛的有利时机,家家户户忙着腌制肉类或蔬菜。取来腌的蔬菜,主要有雪里蕻、芥菜、韭菜、辣椒、萝卜等,通常俱放在陶坛、陶缸内腌制、储存,泛称“腌菜”。至于肉类腌制品,则俗称“咸货”。用来制咸货的肉类,较为丰富,包括猪肉和猪耳、尾、舌条、大肠、心、肝,以及鸡、鸭、鹅、鱼、牛肉、狗肉等,甚至野兔、野雉也可以拿来腌。腌制也是在陶坛、陶缸内完成,但与腌蔬菜不同的是,过一些时日后,这些腌制的肉类需取出,经阳光晒干,再挂至厨房内墙上保存。

  此种嗜食腌制品习俗的形成,与合肥地区冬春季寒冷,旧日市场新鲜肉菜供应不足,有很大关系。而“咸货”与“腌菜”的一大优点,就是易于储存,以备不时之需。数九凛冬,任它屋外寒风冷雨,乃至白雪飘飘,家里来了客人,或自己想打牙祭,从厨房墙上取下挂着的咸货,用清水洗去浮尘,切块。取来一只瓦钵,依据家中所有,在钵底选垫新鲜千张、白豆腐干,或铺放用水泡发过的干黄豆、青豆、花生米,上置咸货块,蒸熟,即可待客或自享。印象中,此类菜中以咸鸭蒸黄豆最受欢迎,蒸熟,甫揭锅盖,即满屋飘香;及至一钵热气腾腾地端上桌,则四座精神为之一振,不禁食指大动,纷伸箸头;鸭肉吃来香,就是那咸鸭骨头,也是越嚼越有味,洵为当日普通人家下饭或待客佐酒的上佳菜肴。自然,更多时候,寻常百姓家还是把腌雪里蕻或腌芥菜切碎,拌入一些葱花、蒜末、姜末、辣椒丝,下油锅同炒;或将它们置放到垫有一层新鲜豆腐或白豆腐干的瓦钵内,上火同蒸,菜上桌前,再于雪里蕻或芥菜上点滴一些小磨麻油,也是香味扑鼻,极宜佐饭的。

  若论当年这腌制肉类或蔬菜的美中不足,只因物质匮乏,普通人家从节省食用计,腌制时,放的盐总是过多,吃起来不免太咸。“一咸三分味,一辣到十成。”这是那个年代流传的一句民谚,从中不难理解彼时民间的美食标准,并可以想见如果能够享用得到,大多数人还是不拒绝,准确地说,是乐于津津有味地享用这过咸的美食。

  物质匮乏年代,这种口味嗜咸的现象,在很多地方都存在。于周作人谈饮食的文章中,我们就能屡屡发见。比如,他在《略谈乳腐》中写道:“其实乳腐这一类东西本来只是穷人们所吃的,因为咸的东西很是‘杀饭’,也写作‘煞饭’,言其只用一点便可以送下许多饭去。”并特别介绍了其故乡百姓嗜食的霉苋菜梗,是将苋菜梗粗壮者切段,腌藏发霉,因极可下饭,老百姓诙谐地称之为“敲饭榔心”,“榔心”即“榔头”之意。他更一语概括浙东乡民自制的霉豆腐、霉苋菜梗、霉千张和市售的勒鲞淮蟹等滋味:“无不极咸,这就是所谓食贫的滋味吧。”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发见常食极咸食品,是贫民无可奈何的生活选择,此为知堂知世之论。但称乳腐之类的咸东西只是穷人们的食物,结论则不免偏颇。宁波位居浙东,当地人喜欢喝雪里蕻咸菜汤,有民谚曰:“三天勿喝咸菜汤,两脚有点酸汪汪。”后一句是说走路都没劲了。我看过有关早期旅沪“宁波帮”的头面人物之一、旧上海赫赫有名的“赤脚财神”虞洽卿的传记,他富贵还乡,仍然喜欢似少小穷困时那般,倚在门前喝咸菜汤。穷奢极欲的慈禧太后,传说不也将王致和臭豆腐列为御膳小菜,亲赐“御青方”之名吗?饮食口味的形成,原因众多,简单以贫与富来机械剖析口味成因,难免不准确。何况,若腌制时用盐适度,做出的咸菜还真的是腴美鲜香、滋味悠长啦。

  如今,蔬菜、肉类四时供应充足。秋冬季节,于合肥街头巷尾,虽仍能看到居民挂晒的咸货,但较之三四十年前,实在是少得多了,可见家庭腌制咸货的习俗在民间确乎日渐式微。只是嗜食咸货的老饕似乎依然不少,略微留心许多农家乐饭庄乃至一些大酒店的食单与餐桌,就会发现我的结论不诬。“刀板香”是本地许多酒店都售卖的一款菜肴,说白了,就是将当年百姓家里习见的腌猪五花肉蒸熟,切成肥瘦相间的大块,放置类似砧板而略小的木板上登席。我去酒店吃饭,亦喜点此菜,倒不是空虚的怀旧情结作祟,实在是这略咸而腴香的腌肉,很能满足口腹之欲。另外,在食客酒酣,要求上饭或面条时,有的店家喜欢配赠一些腌韭菜、腌辣椒、腌萝卜条等,已吃了许多荤腥油腻的食客,此时,以这些清爽小菜佐食,最是可口。

  穷酒文化

  皖北豫东地区,历史上多栖存豪饮者。刘伶、阮籍、阮咸这些赫赫有名的酒徒,都在这块土地上逍遥过。

  法国记者皮埃尔·阿考斯和瑞士医学博士皮埃尔·朗契尼克合著的《病夫治国》,在介绍通过流行病学研究,寻找癌症产生的重要原因时,曾提及中国:“在中国北方,粮食酒乃是最为危险的敌人,……在某些地区,每十万人中有九十七人患食道癌,而这种癌患者中,十个有四个是嗜酒的人。”此段话叙述的着眼点是谈酗酒导致痼疾,但引发我关注的,却是它从侧面印证了包括皖北豫东在内的中国北方,自古至今,绵延不绝的尚酒风气。

  今次去皖北砀山县看梨花,觥筹交错间,听当地人言及过去饮食缺乏岁月,砀山及毗邻的豫东永城市和商丘市的夏邑县、虞城县等地民间存在的一种敬酒方式,甚为有趣。

  因饮酒过量,失态伤身。若非刻意让客人出丑露乖,大凡酬酢时,主人敬酒,视客人酒量大小,以杯碗为度,饮等量酒相陪;若主人酒量大且强调待客诚意,则明言并主动多喝些,而让客人酌量少饮一点——此为今日国内各地酒场礼数通例。可旧日乡村民众家庭普遍贫穷,请客不易,凑几个菜肴,备一点散酒,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宴客时,家中只有男主人陪客饮酒,女主人和孩子是不上席的。还记得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录存的毛泽东自述少年时代生活情形吗?“我刚识了几个字,父亲就让我开始给家里记账。……如果没有账要记,就叫我去做农活。他性情暴躁,常常打我和两个弟弟。他一文钱也不给我们,给我们吃的又是最差的。他每月十五对雇工们特别开恩,给他们鸡蛋下饭吃,可是从来没有肉。对于我,他不给蛋,也不给肉。”在漫长的岁月里,这实际上是分布在国内穷乡僻壤的大多数基层民众家庭生活的缩影,皖北豫东自无例外。既然散装的薄酒、简单的菜肴,都成了奢侈品,用来饷客的酒与菜量,当然也不会多,这就要求席间陪客的男主人,须少饮少食,把有限的酒菜省下来,保障客人享用。久而久之,在皖北豫东的贫穷家庭,敬酒便演化成一种主人起身举杯敬客,自己不饮,仅让客人饮的形式。当这种形式日渐被主客双方认可,约定俗成为一种地方习俗,便出现了今日人称“穷酒文化”中别具一格的敬酒形式。看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第四部,王刚饰演的和珅自忖与纪晓岚廷争获胜,晚归灯火辉煌相府,让家佣炒两个菜,温一壶酒,于灯下得意洋洋地独酌。家佣见其饮得高兴,趋前问是否再添俩菜。和珅只令添酒,不提加菜,并“知足常乐”地说:“喝穷酒别有一番滋味。”富可敌国的和珅,在这里意味悠长地畅谈喝“穷酒”体会,那十足是肥马轻裘之流的嘚瑟。他说的“穷酒”,和我们现在所谈皖北豫东当年曾流行的“穷酒文化”中提及的“穷酒”,实际内容判若云泥。

  长沙也曾有宴席饮酒留杯习俗。清朝长沙人周寿昌著《思益堂日札》,记写当地风俗,称:“赴乡人饮,每盏必留其半,云恐主人一时酒尽,以瓶罄为耻也。”当然,这是表述旧日长沙人忠厚,赴乡下亲朋处做客,怕主人家酒少,举杯饮酒,总是饮一半、留一半,以免放量饮尽瓶中酒,主人无以为继,颜面上过不去。追根究底,这自然也属“穷酒文化”范畴,但与皖北豫东流行的那喝“穷酒”存在差异,即:长沙是客人惜饮,而非主人惜饮。当属“穷酒文化”的别一形式。

  据说,邯郸人过去请客,也实行皖北豫东昔日那种敬酒习俗,且至今恪守。席间,主人敬酒,自己只喝一点,或竟完全不喝,以体现好客和待友真诚,而客人则需喝尽。我从没去过邯郸,也不认识那里的朋友,仅是耳闻而已。有时漫想,在物质大为丰裕的今日,宴间依然固守“穷酒文化”流行时代那种敬酒形式,外乡客是否会感觉主人是借乡风俚俗,来戏弄乃至欺辱自己这样的外来者啦?

  炮 仗

  漫步街头,如果看到一家食肆门面上写有经营“老炒炮仗”项目,你能猜出店家售卖的这款食品是什么吗?

  初抵甘肃张掖,我们几位来自南方省份的媒体人,立在市中心一爿食肆前,对着门额上赫然书写的这几个字,人人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幸亏一位同行的兰州姑娘指点迷津,她说:“就是炒面。”并告诉我们,“老炒炮仗”是张掖方言,她在大学的一位张掖籍同学提到炒面,总是这般称呼。

  张掖,又称甘州,盛产小麦,居民以面食为主,日常食用的面点品类丰富,有拉条子、揪片子、酿皮子、炮仗子、搓鱼子等。其中“炒炮仗子”,也叫“老炒炮仗”或“炒炮”。做炒炮,和好面后,需要先醒面半个小时。然后,将面团搓成三十至四十厘米的圆长条,放在托盘内,上面覆盖塑料布,再继续醒面约半小时。接着,将圆长条揪寸段,于开水中煮熟,捞出,和蔬菜、卤肉炒后食用。因寸段面条形似鞭炮,故名“炮仗子”。

  张掖炒炮店中,最出名的数“孙记炒炮”。这家坐落在市区繁华地段的老字号面馆,据称创立已有三十余年历史,经孙家两代人精心经营,形成了独特的风味。晚上,在高台县城关镇吃过晚餐,乘车回到张掖市,时间已接近八时,我还是满怀好奇地打的至闹市区,走进“孙记炒炮”店二楼餐厅,点了一份特色小碗炒炮,细细品尝。但不得不遗憾地说,这款颇富声誉的地方名吃,味道实在一般。“炮仗子”,和合肥餐馆内的面疙瘩、面鱼相仿;而炒炮中配伍的卤肉,柴而略咸,口感不够鲜腴。因在店内拍照,服务员告诉了店主之母王海英,其出来盘问,告知是收集资料,想写一些文字,不是来偷窃技术的。其始释疑,遂热情解说炮仗做法,问我吃炒炮的感觉与意见。听我言说卤肉略咸,即客气地吩咐服务员为我盛来一碗面汤,劝我喝下,云是“原汤化原食”。

  后来,我们在兰州、西宁街头散步,也不断看到一些食肆临街的玻璃窗上,贴有售卖“炮仗”“炒炮”“老炒炮仗”“干炒炮仗”等字样的海报。甚至,还有售卖“老炒炮仗”的食肆与售卖“烟花炮仗”的杂货店,隔街相望,门脸上俱标写着售卖“炮仗”的户外广告文字。想来当地人自能洞明同为“炮仗”两字的物品,在不同店家,含义是迥然相异的;去买所需东西时,绝不会弄出摸错店门的笑话。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听罢我的这通絮叨,朋友,当您某天若骤闻人言:“昨晚,我吃了一碗炮仗,味道美极了!”您恐怕不会惊讶了吧。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每日一善文案(精选94句)有一种牵挂叫做:甘心情愿!高情商emo文案(精选110句)每日一善文案正能量山村雨后题你在我的诗里,我却不在你的梦里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精选27句)时光是个看客止于唇角,掩于岁月左手流年,右手遗忘唯有暗香来其实爱不爱,变没变心,身体最诚实蓝色风信子那一季的莲花开落无处安放的爱情那首属于我们的情歌,你把结局唱给了谁少年的你为旧时光找一个替代品,名字叫往昔你是住在我文字里的殇青瓦长忆旧时雨,朱伞深巷无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