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文居

首页 > 日志大全 > 伤感日志 >

鼻饮

时间:  2025-08-10   阅读:    作者:  朱千华

  岭南古百越人离我们是那样遥远。他们的很多奇风异俗,至今无法理解。譬如鼻饮,顾名思义,用鼻吸饮。最早记载此异俗的,是《汉书·贾捐之传》:骆越之人,父子同川而浴,相习以鼻饮。在后来的许多典籍中,均有鼻饮之俗的记载。

  真让人匪夷所思。人体器官,各行其职,都有独自的功能。按现代人的饮食习惯,饮水、饮酒、饮汤只能用口,若用鼻吸饮,必然被呛,说不出的难受。很多年前,我在故乡河里游泳,有时呛水,水从鼻腔吸入,要难受好半天。但是,百越人却以鼻饮为俗,并且“快不可言”。无论我们怎么想象,都无法明白鼻饮是如何的快不可言。说鼻饮快不可言的,是大诗人范成大。

  范成大中进士后,踏入仕途,乾道八年(1172年),知静江府、广西经略安抚使,并于是年十二月七日赴任。这是个什么官呢,照现在说法,相当于广西最高行政长官兼桂林市长。在桂期间,范成大对当地奇异的风土民俗,作了大量的调查,并根据耳濡目染的风俗舆情,在他离开广西赴任成都途中,创作了古代广西的一部百科全书《桂海虞衡志》。其中就有鼻饮的记载:

  鼻饮杯。南人习鼻饮,有陶器如杯碗,旁植一小管若瓶嘴,以鼻就管吸酒浆。暑月以饮水。云水自鼻入咽,快不可言,邕州人亦如此。记之,以发览者一胡卢也。

  ——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器》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范成大是把鼻饮作为一则趣闻记载的。他觉得很好玩,记下来博大家一乐。从这则记录里可知,岭南人不光有鼻饮习俗,还有鼻饮的专用器具。可饮酒,可饮水。文中也说了,鼻饮,自鼻入咽,快不可言。

  范成大之后,在桂林做过小官的周去非,也撰写了一部重要的笔记《岭外代答》。记载了宋代岭南地区社会经济、少数民族的生活风俗,以及物产资源、山川、古迹等情况。周去非看过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他对书中的很多内容,重新考察,并提出异议。譬如,他在书中记载了这样的鼻饮习俗:

  邕州溪峒及钦州村落,俗多鼻饮。鼻饮之法,以瓢盛少水,置盐及山姜汁数滴于水中,瓢则有窍,施小管如瓶嘴,插诸鼻中,导水升脑,循脑而下入喉。富者以银为之,次以锡,次陶器,次瓢。饮时必口噍鱼鲊一片,然后水安流入鼻,不与气相激。旣饮必噫气,以为凉脑快膈,莫若此也。止可饮水,谓饮酒者,非也。谓以手掬水吸饮,亦非也。史称越人相习以鼻饮,得非此乎?

  ——宋·周去非《岭外代答》

  现在已经无法得知鼻饮之俗的确切起源。此俗违背人体正常的生理规律。后世有许多学者,都曾怀疑鼻饮之俗,是否真实存在过。史上许多文人墨客,野史笔记等等,都把鼻饮作为百越异事记载,煞有介事。仔细想想,人体结构十分奇妙,通过鼻饮,不是没有可能的。而且,鼻饮的习俗,在岭南的百越民族村落中,至今还有一些遗风存在。只是由于地域差异,鼻饮的器具,饮料,饮用方式都不相同。首先是饮料的不同。酒,水,还有一种“不乃羹”。不乃羹,即煲汤,用羊鸡猪肉和骨头熬成。在唐代,就有了饮用不乃羹的记载:

  交之人,重不乃羹……羹中有嘴,银勺,可受一升。即揖让,多自主人先举,即满斟一勺,内嘴入鼻,仰首徐倾之饮尽。传杓如酒巡行之。吃羹了,然后续以诸馔,谓之不乃会。

  ——唐·刘恂《岭表录异》

  这是一幅生动的宾主畅饮图。主人做好了肉汤,为了表示敬意,先盛一勺,把勺嘴对准鼻腔,仰头,一饮而尽。然后宾主依次传递,开怀畅饮。此鼻饮之俗,可视为百越人的一种特殊礼节。虽然周去非否认用鼻饮酒,但用鼻饮酒的习俗,毕竟还是存在的。范成大记载得很清楚。有分歧也很正常。岭南百越民族不计其数,能用鼻饮羹,为什么就不能用鼻饮酒呢。我查阅了大量资料。记载鼻饮的古代笔记,多达三十几种。其内容可归纳为两类,第一是治疗,第二是醒脑,去暑热,达到通窍舒畅之功用。此习俗只存于百越人之中。其实,古代很多习俗,都与当地自然环境有关。鼻饮也不例外。岭南炎热多雨,湿热地气和植物腐朽之气,在古代被视为厉瘴,土著们为生存,渐渐摸索出一些抵御瘴气和防暑降温的方法。鼻饮即其中之一种,且有奇效。

  通过鼻腔吸入的药物,有粉末,更多的是液体。一直到现在,我们仍能看到许多鼻饮的痕迹。譬如,鼻烟。在古代,闻鼻烟是一种非常良好的卫生习惯。嗅其芬芳之气,借以醒脑提神,驱秽避疫。这与吸烟,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吸烟有害健康,无论是抽香烟,还是抽水烟,都会将烟雾吸入肺腑,熏染内脏。吸鼻烟则不同。谁想闻鼻烟,就抹些鼻烟膏在自己鼻孔下边,自我陶醉,自得其乐。绝不会损害自己和他人健康。当然,这与鼻烟用料十分考究有关。把优质烟草掺入麝香、冰片等名贵药材,或玫瑰、茉莉花、桂花等香草类植物,磨成粉末,装入容器,密封陈化,数年乃至数十年后,才窨制成鼻烟。

  鼻烟,是当今风靡世界防暑佳品——风油精的前身。鼻烟有黑紫、老黄、嫩黄等不同颜色,气味醇厚、辛辣,以鼻吸闻。若患感冒,头昏鼻塞,即可吸鼻烟。鼻腔受了刺激,痛打几个喷嚏,立通关窍,呼吸畅通;若劳累过度,头晕目眩,吸点鼻烟,即可醒脑提神,有独到妙用。《红楼梦》记载:晴雯感冒,头昏鼻塞,宝玉命麝月取一西洋小壶,让其嗅用,连打喷嚏,晴雯的病即刻痊愈,这种神药就是鼻烟。闻鼻烟是唤其芬芳之气,借以醒脑提神,驱秽避疫。它有驱寒、治头痛、开鼻塞、明目、活血等作用。

  到目前为止,在岭南的广大瑶族山寨,仍可见到用鼻吸法给药,用以治疗感冒,且有神效。这种奇特的给药方法,是由百越先民创造,并为岭南民间广为采用。此法虽然不能为岭外人所理解,但其医疗价值不可忽视,它包含物理降温和黏膜给药等科学因素。如今,很多壮医,瑶医,还在使用鼻吸法给药,用以治疗鼻病、喉病、呼吸系统病症,均有奇效。究其源流,与古代鼻饮不无联系。

  鼻吸法,是将一定药物制成粉末吸入鼻内,使药末直接作用于鼻黏膜。由于本法所使用的药物多为芳香走窜之品,吸入鼻腔中,对黏膜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因而多伴有喷嚏反应。嚏,是内脏气机强烈激动,能激发脑神之气,通关开窍,激发身体诸气的运行,使全身经络畅通。最常见的是治疗感冒。现在很多人用西药治疗感冒,图的是速效。但西药的副作用也很明显。且看岭南土著是如何治疗感冒的吧。

  取川芎、藿香、元胡、丹皮、雄黄、白芷、皂角各12克,朱砂3克。将所选药物研成细末,粉状。用手指蘸取药粉少许,置鼻孔处,令患者吸气,将药粉吸入鼻腔。药入鼻腔后,随即会出现喷嚏、流涕、溢泪等反应。反应愈明显者,疗效也愈佳。一次感冒,吸两天就能痊愈。

  鼻饮作为一种特异的去暑醒脑法,至今还在岭南偏僻的山寨里流行。一些上了年纪的男子,还保留着鼻饮的习惯。我所知道的鼻饮方法,是这样的:

  取辣椒少许,薄荷、香菜、葱、蒜等捣碎,用纱布包裹,浸入水中。取其清水汁,倒入葫芦瓢中。劳动之后感到疲劳,就把葫芦瓢里的清水,沿着瓢把上的小槽,徐徐倒入鼻中。吸水升脑,循脑而下入喉。提神醒脑,一阵阵的凉意流遍全身,那感觉一定是前所未有的舒畅。据说,这样的鼻饮,一旦养成习惯,要改变也很困难。所以,在岭南偏僻的山区,还有少数老人保留着鼻饮的嗜好。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每日一善文案(精选94句)高情商emo文案(精选110句)有一种牵挂叫做:甘心情愿!每日一善文案正能量山村雨后题你在我的诗里,我却不在你的梦里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精选27句)止于唇角,掩于岁月时光是个看客左手流年,右手遗忘唯有暗香来其实爱不爱,变没变心,身体最诚实那一季的莲花开落那首属于我们的情歌,你把结局唱给了谁无处安放的爱情蓝色风信子少年的你为旧时光找一个替代品,名字叫往昔青瓦长忆旧时雨,朱伞深巷无故人你是住在我文字里的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