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文居

首页 > 杂文荟萃 > 读书随想 >

一声长叹的真实现实—— 读方方的《惟妙惟肖的爱情》

时间:  2024-05-26   阅读:    作者:  赵新

  2020年年初,在重读了一些方方的作品后,《惟妙惟肖的爱情》带来了不少新的体验和认识。

  《惟妙惟肖的爱情》发表于2014年,至今已然有六个年头了,再次阅读这篇小说依然丝毫没有物是人非的感觉。人们常说:“酒是陈的香”,时间也往往是文学最权威、最生动的解读者。文学是时代的先声,这部小说发表六年来的时代的发展变化,无不印证了方方的这篇小说主题的深刻性。六年来的时光变迁,历史真是按照作者的预见轨迹而发展,这也印证了作为实力派作家的方方的“实力”。《惟妙惟肖的爱情》就是当代知识分子的真实写照,更是一曲知识分子的时代“灰色”挽歌。

  重读这篇小说,一如初读时刹那间想到的一部作品——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这部小说诞生以来,就有了一个永恒的文学典型——“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形象。这类形象多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各种小人物,从塑造的形象上看,方方的《惟妙惟肖的爱情》也是这一类小说,不过,这里“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对象不是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而是当今的高级知识分子。

  这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位大学历史教授禾呈的两个儿子——孪生兄弟惟妙、惟肖的故事。众所周知“惟妙惟肖”是一个成语,是非常逼真的意思,那么把惟妙、惟肖兄弟冠以主人公名字的小说中,他们的人物命运、爱情经历真的会“惟妙惟肖”吗?

  作品写“两个小孩相貌是惟妙惟肖,性格却完全两样。惟妙好静,喜读书,惟肖好动,爱打架”。后来惟妙考上了大学,读了博士,留在大学教书;惟肖没有考大学,成为一名司机。他们的成长经历仿佛告诉人们:惟妙、惟肖会有截然不同的人生。在改革开放之初重文凭或者说人们笃信“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有着博士头衔的大学老师惟妙,必定会开启自己的“远大前程”;而仅仅工人出身的司机惟肖,必定会因为没有高学历,走上自己的“艰难时事”。一切好像顺理成章,可是一个人——雪青的出现让两兄弟的命运从此逆转。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雪青是作品里的一个关键人物,是禾呈的表姐,也就是惟妙、惟肖的表姑妈,她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还是惟肖的事业的引路人。在她的提携下,惟肖的命运得以改变,一步步成为商海里的成功人士。作家笔下雪青仿佛只是惟肖的表姑妈,视惟妙为另类。雪青是以禾呈对立者的形象出现的,她聪明却没有考上大学,却洞透社会、洞透人生,成为房地产商,一个高中生,后来摇身一变竟然成了大学的博导!没有高学历的雪青可以轻而易举获得的博导资格,而在高学历的禾呈那里却直到他退休都遥不可及,这让禾呈情何以堪。这一切是什么造成的?雪青的世俗哲学可谓振聋发聩:“你没有拿到博导,是你人太老实。而这个时代根本不是人老实人好好活下去的时代。”“人不能跟时代拧着干,要跟它合作,要顺着它的流水走。”“时代可能改变不了你,但它能淘汰你贱看你无视你。”

  “灰色”依旧是“不相信爱情”的方方的一贯的视野颜色,《惟妙惟肖的爱情》当然会围绕爱情去写。惟妙、惟肖兄弟的爱情是怎样“惟妙惟肖”呢?马教授介绍自己的远房亲戚大学生马小珍给惟妙认识,最终却成就了惟肖的爱情婚姻——马小珍没有选择作为博士的大学教师惟妙,选择的是没有文凭、不学无术、事业上却是风生水起的、又有车有房的、人也有趣得多的惟肖!后来,惟妙只得和一个并没有爱情的“想留在城里的大学生”结了婚。

  这个故事的开头似乎不那么“惟妙惟肖”,但情节发展到最后,“惟妙惟肖的爱情”的爱情果然“惟妙惟肖”——惟妙、惟肖都离了婚:惟妙是妻子嫌他没有本事,而生出外遇,跟个有钱的开发商跑了;惟肖则事业更加发达后,又恋上一“女星”,补偿给马小珍“一笔巨款外加一栋别墅和一辆轿车”后,也离了婚。这样惟妙、惟肖俩孪生兄弟,他们虽然相貌相同、性格却相反,选择的道路根本不同,命运也大不一样,离婚这一点上却殊途同归。如果《惟妙惟肖的爱情》仅仅表现这样的主题,就显出了内容的单薄,方方恰恰没有简单地处理这一题材,而是借着表现“惟妙惟肖的爱情”,反映出一个深刻的主题,那就是知识分子当下的无奈与尴尬。

  《惟妙惟肖的爱情》最为深刻的地方就在于她塑造了两类人物:禾呈、惟妙与雪青、惟肖。前一类人物是高级知识分子,正直古板、清高孤僻;后一类人物是成功的商人,唯利是图、不学无术,二者根本对立,不仅志不同,道不合,而且命运、结局也大相径庭。

  禾呈“很热爱教书这一行”,可是他都五十多岁了,卡在缺少科研成果上,依旧才是个讲师。为评职称他写成一部专著,变卖了家电凑够钱,求表姐雪青给买了个书号,出了一本无人去买的书,好歹算是评上了副教授。再后来,临近退休为了“回家赋闲时有了教授这块金牌装点门面”,无奈之下靠老婆在校长家“以上吊的方式抗议”,才当上教授,上演了一场足以令禾呈汗颜的“斯文扫地”的闹剧。

  以上种种现象,无不是当今众多高校的现实。老师们面对评级、晋升职称,被逼无奈只得热衷花钱到名校进修甚至海外留学镀金,花钱发表无人去看的几乎是“文字垃圾”的论文,购买书号出版无人去买的专著。国家领导多次批评的当前社会“唯文凭、唯论文”衡量人才的做法,却根深蒂固、堂而皇之地成为了高校职称评定的不二标准。此类可笑的现象成为了当前的常态,是今天许多学者面临的真实状态,也成为他们心中永远的痛,这种种现象不应该令我们好好反思吗?

  惟妙继承了父亲的衣钵,却也在复重着父亲的悲剧:有钱、有车、有豪宅的是工人身份的弟弟;娶美女明星的是胸无点墨的弟弟;大学教师的哥哥被工人身份的弟弟“抢亲夺爱”;大学教师,被开发商插足戴绿帽子;有着博士学位的大学教师,在自己的学校、自己的课堂,却被“成名”的弟弟的所谓“励志演讲”吸引得只剩下三个学生……

  雪青、惟肖一类暴发户多么像今天的某些网红!网红们也开始牢牢地占领着大学的圣殿,禾呈、惟妙连“读书永乐”“教书永乐”都终成奢望。《惟妙惟肖的爱情》中,知识分子和商界成功人士这两种形象的关系处理上,作者刻意为之地将二者对立,深刻揭示了前者的安分、僵化和固守,后者的虚伪、活套和投机,特别是商界成功人士在财富获得巨大成功后,要么不惜巨资追求一个“红顶”,好让他们成为“红顶商人”,从而得到官宦的威严;要么不惜巨资追求一个高校或文化界的高学历、名头衔,好让他们一洗“没有文化”的耻辱,从而得到心理的满足。惟肖这么一个未上过大学的、靠“钻社会的空子”“吃饭喝酒,送礼、出国、送女人,还有塞钱”搞定“有权的人”的成功商人,以假论文成为名牌大学的真博士,这样的故事在我们今天还少吗?

  方方以入木三分的笔触,把这种投机钻营和“注水文凭”的社会现象,讽刺得淋漓尽致:“见两个儿子,一个未读大学的博士,趾高气扬,一个硕博连着读出来的真博士,却神情落寞。”这似乎在说明:转型期社会中,社会变革在加快,价值体系、利益结构在调整,人们的经济地位被重新洗牌,固有的价值观已经被彻底颠覆,社会发展的轨迹预示着“惟肖”们会成为时代的宠儿、成为大咖、成为“网红”,引领网红经济的发展,收割各种红利;而“惟妙”们正在经历着“知识贬值”“文凭贬值”的煎熬,他们的坚守,也只能是“堂吉诃德”式的无妄与无奈。这也让人想起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孔乙己不就是一个时代巨大变迁后,知识分子茫然无措后的一个不适应者、一个被淘汰者、一个自我扭曲者、一个自我萎缩者。“惟妙”们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新时期的孔乙己、堂吉诃德。

  小说的结尾特别具有警醒作用:惟肖为父亲禾呈、哥哥讲起了他的庸俗“历史课”,竟令这两代历史学人无言以对。伤心落寞的父亲禾呈为同样伤心落寞的儿子惟妙念了两句诗,“啼得血流无用处,不如缄口度残春。”为自己觅得一个杜荀鹤这样的千年知音,文章就此戛然而止,留下读者的无限深思和悲叹。

  方方的 《惟妙惟肖的爱情》是一曲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悲歌,读毕让人唏嘘不已,內心深处涌起异常强烈的沉重感和压抑感,让人感同身受般地体会到作者对身处当今社会现实的知识分子身上表现出的种种荒蛮感和不适应感,以致四处碰壁后的尴尬、无助又无可奈何的心态,寄予了深深的悲天悯人的情怀,也表达了作者对知识分子前途命运的无比忧虑之情。《惟妙惟肖的爱情》这篇小说是一声悲凉的叹息,也是一声微弱的呐喊吧。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每日一善文案(精选94句)有一种牵挂叫做:甘心情愿!山村雨后题你在我的诗里,我却不在你的梦里止于唇角,掩于岁月时光是个看客左手流年,右手遗忘唯有暗香来蓝色风信子那一季的莲花开落无处安放的爱情那首属于我们的情歌,你把结局唱给了谁青瓦长忆旧时雨,朱伞深巷无故人你是住在我文字里的殇其实爱不爱,变没变心,身体最诚实为旧时光找一个替代品,名字叫往昔少年的你南方向北处,似有故人来行至盛夏,花木扶疏墙外篱笆,墙内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