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教育专家说过这么一句话“象农民种地那样教书育人”,这句话曾感动鼓舞了很多教师和教育研究者。叶圣陶先生曾也说过这样类似的话“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细细品味,“农业”与“工业”最根本的区别,或许农业的对象是人的生命罢。从这个意义上讲,工业所需的只是一名技术熟练工罢,而农业所需的却是能真正关注生存和生命的人。
农民种地,首先得有对土地别样的激情,他的一生,除了翻土,播种,除草,喷药,施肥,收割外,还得去捕捉不可预知的东西。如是农民种地总是不断地调整,因地制宜,因物制宜地栽培,细心地呵护。所以农民常教导说,人勤地不懒,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农民奔走在山水间,视野很宽,他常看透季节,看透风雨,农民的本事在于一生都在期望,一生都在憧憬,一生都在苦和累中追求人的生存和生命价值。
教育呢,也有季节,也有自己的大“土地”,也得象季节农人一样,需要一种大教育观的视野和境界,需要在大教育观的理念下,不停息地去做一些连串细微的过程。因为“人不是一件东西”。无论哪个人生季节,“人是一个置身于不断发展过程中的生命体”。人在生命的每一时刻,他都在成为却永远尚未成为他能够成为的那个人。人的精神和灵魂的发育,成熟和提升,除了知识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还得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呵护,去让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教育树立大教育观,她的灵魂在于对每一个人的终身教育。而终身教育的过程,除了对人耐心,信任,宽容外,还得象农人那样具备季节激情,还得象农人一样,耐心呵护庄稼情节中的细节。若要完成这个大教育过程,任何搞教育的人都得要具备农人的心性。
想到当今教育的大教育,必然想到当今大教育理念中的教师,想到大教育观中教师的素质。想到各个教育学科研究者的“研究,指导”能力。
教师和各个领域的人才研究者一样,是按课程及专业设置的,应具有过人的传导授业和研究指导能力,用当今一个几分亮人眼球的词说,应是大教育实施过程中的“达人”,也可说是大教育工程的预知“达人”。
从教育学角度而言,这个“达人”,应首先懂得“欲知千古事,需读五车书”的道理,既要了解古今教育,名人史故,又要去清晰些世界基础教育的发展脉迹。从目前现状来看,坐在指导教师教育教学位置上有些教研“达人”,因关系而到达,仅只是一个称号,一个谓之“能力”的研究者,其实,他们头脑简瘦,胃囊墨单,对于研究课题指导课题及一些高深学术难以分晓。他们下基层指导,最大的能耐,只是个信鸽使者,只是个坐看教师课堂表演的观赏者,他们达不到捷克教育家夸美妞斯所说的,研究教学,指导教学,“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并使教育达到迅捷,简明,愉快,彻底之途径”。
他们有的人,因能力而无法去“土地”亲尝果子,尤其大“土地”上。他们去“田园”采撷,懂而不敢“抄犁”,知深浅而不敢涉步,他们令诸多教师疑惑而哑然。有位高中数学教师对人说,一个州级数学教研员,仅只具备初中教学能力,则去指导高中数学讲座,说那只是场文字炼狱罢了,对于备课的,上课的,听课的,评课的,作业批改的,抑或是理论探幽的,压根没有亲身或深入体验,他们生涩的指导,难以让教师“造烛求明”,难以唤醒另一个灵魂,悲哉苦哉,结末,教师还得靠自己去做教学的“达人”。
有位历史学科教师,他所教的学生会考及高考成绩,常达到或略趋省级极格率,曾多次获得过教学质量奖。他的成绩,来自于他对学科知识常年的积累和创新。他利用课时和闲暇,不仅发现和指出现行历史教材中存在的百余个误点,不仅撰写出论文在北京一家权威刊物上公开发表,甚至还将数百乃至上千个知识点,授人以渔,编撰出了一本几十万字的辅导读物,一时间受到省内外好些名校,好些历史学科教师的亲睐,一时间成了众多高考学子爱不释手的金宝。有人说,这样的教师,就是一位象农民种地一样的教书人,他注重了教学情节中的细节,用他的精神和他的能量,激发和唤醒了诸多高考学子的求知欲和灵魂,他是一个置身于不断发展的生命体,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学科带头人,而是一位知识品位很高的专家型教师“达人”。
这个教师任教的学校,学科带头人,当然不仅其一个,各个学科攥一把,而仿佛就是个智商团队。因而,风声在外,引来亲睐,通过上级评估部门对师资,教学质量,硬软件等指标综合性评估,这所高级中学,一举成了省级示范性学校。
教育需要鼓励,大教育需要大鼓励。多鼓励大鼓励,才会让人多鼓劲大鼓劲。
还有一位教师,好几家电台和刊物,都称她为“巾帼建功标兵”,《中国教育报》则称她为“中国素质教育推动人物”,她说,她其实就是一位民转公的普通小学语文教师。
1993年冬,当时她在一个乡镇小学任教,那时她自个悟出了一个“字变词,词变句,句变文”的研究课题,于是引起了地方教研部门的注重,刊发了她的实验文章。这个不经意的鼓励,从而坚定了她独劈蹊径,树立了让学生终身受益的大语文观的教学之路。2003年,她所处在的新县城小学轰动了,中央教科所“注音识字,提前读写”课题组的领导闻讯赶来,观摩了她的两节实验课,衷恳地说了这么一句话,“变型作文理念,把小学作文教学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通过变字词,变语句,变段落,变篇章,变体裁,变结构,变思想,变手法,变内容等系列变型训练,勇敢地挑战传统作文教学模式,带动了我国新时期课程标准的应用和推广,实在难能可贵”。这一大鼓励,愈加促使她的课改往深层次领域发展了。2006年,她出版了《小学变型作文》一书,并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第二届中国教育家大会。
象农民种地一样教书,还得象农民一样增强丰收的欲望和喜悦,年年“犁铧翻新景”年年“帘开见新月”,年年都想到并带动他人敲响自己的丰收锣鼓,这是一个教师,或全部的教师,或一个地方或一个领域,实施大人文教育必修的心性和课题。
看一个地方的大教育,其实,就象看一座城市璀璨亮丽的风貌一样。一座城市的风貌亮丽,会令中外宾客清新舒爽,笑逐颜开。涌来一个团队,给人一个直觉,你会感悟到这个地方人文教育的高尚,高尚得让人钦佩,春风梧桐绿,凤来声千里。自然,或也许,这个地方就会成为旅游观光者或取经者的名片和圣地。
因她们,或者因他们一个亮丽的效应,这个地方,这座城市,会不断让人叫得响亮起来,成为永恒的亮丽的榜样。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