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文居

首页 > 杂文荟萃 > 网络文摘 >

“负表扬”艺术

时间:  2023-12-18   阅读:    作者:  陈仓

  鲁迅先生曾经告诫过近现代“上智”们,上边有愚民政策,下边有愚君对策。“下愚”们特别善于自力更生,创造条件,以非常艺术的方式,合理合法地批评官员。在群众批评有风险,表扬无限自由,没有风险的环境中,老百姓的“负表扬”艺术彰显民间智慧。

  2011年5月9日,安徽合肥市中年妇女陈先红和其老母亲陈福翠一起举着锦旗,站在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公众入口”的门外,给合肥中院送锦旗。上款:“憎:合肥市中级腐败法院”。锦旗中间的对联:“规避事实枉法裁判,损法尊严丧心缺德”;落款:“灾民:陈先红丁汝胜惊”。媒体报道和现场照片上网后,舆论一片哗然,有人说案件当事人陈先红“玩行为艺术”,有人说陈“恶作剧”。以案说法,就《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而言,陈先红的做法属于“负表扬”,即以自由表扬权批评审判机关,表达自己的不满意见。就法治史和司法实践而言,在两造对抗的审判中,任何案件的满意度最高为50%,不可能使双方都满意。陈先红的主张与诉求是否正确,案件尚未进入司法监督程序,没有最终定论,暂且不论谁是谁非,单说陈先红的“负表扬”的“创意”和效果。锦旗是常见常用的表扬形式,陈先红却在内容上反其道而行之。对联内容不是常见的颂词:“司法为民”、“为民除害”。陈先红将“赠”改为“憎”,以表示愤怒;将“敬”改为“惊”,以表示惊讶、震惊。将“人民法院”的“人民”二字改为“腐败”。仅此两字,不但让人啼笑皆非,且产生对司法腐败的合理怀疑,并对严峻的法治问题产生种种意味深长的联想。截至目前,没有任何一部法律禁止公民给国家机关送锦旗,也没有一条法令说送锦旗是违法的。就公民权利而言,法无禁止,既是合法,这种民间智慧旨在既发出批评的声音,又合情合理地规避违法。陈先红的“负表扬”锦旗送到合肥中院门口,长时间无人来接。说明法院习惯了接受群众颂扬的锦旗,而对突如其来的“负表扬”或者措手不及,不敢“接招”,或者乱了方寸,不会应对,说明司法机关在应对民间智慧方面没有智慧,至少是在遇到“行为艺术”挑战时,缺乏危机公关艺术,“上智”败在“下愚”手里。

  西汉刘向在《说苑·谈丛》指出:“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民间有高人,民间智慧由来已久,生生不息,非常普遍,并非今日陈先红女士首创。1980年代,鉴于“文革”时期“大字报”的危害性,国家立法取缔包括“大字报”等“四大”,但是,取而代之,新的民意表达渠道尚未开通,许多基层群众无法正常表达自己的批评意见,于是,民间“高人”创意的“绝招”和“怪事”旁逸斜出。

  我早年生活过的一个小镇上就发生了一件流传几十年的“怪事”。乡长滥用职权、收受贿赂、腐化堕落,民愤极大,群众无法表达。于是,有“高人”出招,请农民作家起草,农民书法家执笔,用大红纸书写“表扬信”,反话正说,历数腐败乡长“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上级政策”(违法乱纪)、“经常组织干部支持餐营业并千方百计地节约机关办公经费”(吃喝欠款)、“热爱人民更热爱人民的货币”(受贿)、“思想特别解放”(胡作非为)、“密切联系群众尤其密切联系漂亮小姐群众”(嫖娼)、“热心给群众送温暖尤其热心给个别小寡妇送温暖”(性交易)等等“丰功伟绩”,欢送腐败乡长“到上级机关担当重任,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建议上级机关“提拔重用”那个“年富力强,工作能力特别强”的腐败乡长。乡民们用形式合法的“表扬信”代替非法的“大字报”、“小字报”,大造舆论,在群众的一片狂欢中,腐败乡长“被欢送”滚蛋。

  偏好赞扬,厌恶批评是人性的弱点之一,因此,表扬自由无限,表扬渠道畅通无阻,而批评自由有限,批评习惯性受阻。国家机关由人组成,人性的弱点会因为机关公权力和官员权势而无限放大。《宪法》规定的公民言论自由首先是批评的自由,因此,温家宝总理曾经指出的“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可谓切中时弊,击中要害。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是及时化解矛盾,避免突发事件的需要,也是建设“责任、法治、服务”型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每日一善文案(精选94句)有一种牵挂叫做:甘心情愿!山村雨后题你在我的诗里,我却不在你的梦里止于唇角,掩于岁月时光是个看客唯有暗香来左手流年,右手遗忘蓝色风信子那一季的莲花开落无处安放的爱情青瓦长忆旧时雨,朱伞深巷无故人那首属于我们的情歌,你把结局唱给了谁为旧时光找一个替代品,名字叫往昔少年的你行至盛夏,花木扶疏你是住在我文字里的殇其实爱不爱,变没变心,身体最诚实南方向北处,似有故人来墙外篱笆,墙内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