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清朝乾隆年间,黄海之滨有个小渔村叫乐安村,村里的几十户人家都靠在海里捕鱼为生。
这天傍晚,村头的码头上聚拢了许多村民。大家翘首期盼,都在等待着自己的亲人出海捕鱼归来。
傍晚,两条渔船从海面上划过来。大家定睛一看,原来是周青和他的儿子周小虎。人们心里不禁犯起了嘀咕:老周家不是只有一条渔船吗,今儿个咋每人划着一条呢?等渔船来到近前,大家才看明白,原来周青划的那条是孙发家的船。
孙发是周青的邻居,和周青年纪相仿。孙发的妻子当年生产时大出血,生下女儿翠翠后就撒手走了。孙发一个人既当爹又当妈,把翠翠拉扯长大。后来,在村里媒婆的张罗下,孙发给女儿招了一个上门女婿,叫卢大庆。
还没等渔船靠岸,一直在岸边心急如焚的翠翠就拨开人群冲了过去,用带着哭腔的声音问周青:“周大伯,我爹他人呢,为啥你把渔船给划回来了?”

原来今天晌午,周青和小虎正撒网捕鱼,看到孙发划着自家渔船从远处过来。小虎站在船头跟他打招呼:“孙大叔,今天咋又是你自己一人出海捕鱼,我大庆哥呢?”
孙发摇摇头无奈地回答:“你大庆哥今天身体不舒服,去镇上抓药了。唉,别看他年纪轻轻的,身体还不如我这糟老头子呢!”
周青听罢安慰了他几句,正想嘱咐他一个人多注意安全,却见不远处的海面上泛起一个巨大的水花,紧接着,两条三四米长比成人小腿还要粗的腕足从海水中悄悄伸出来,扳住了孙发渔船的船帮。爷儿俩惊叫一声,那两条腕足突然竖起来,从孙发的身体两侧绕到他的胸前,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他缠住。孙发吓了一跳,回过神来刚要反抗,那两条腕足却猛然发力,一下将他拖进了海里。水面上又泛起一个大大的水花,孙发连同那两条腕足都不见了踪影。
周青和小虎都吓坏了,站立在船头呆若木鸡。小虎率先缓过神来,结结巴巴地对周青说:“爹……咱还是……赶紧走吧,别让那畜生……把咱俩也给……祸害了!”
“不行,咱不能丢下你孙大叔不管,赶紧把船划过去看看!”周青惊醒过来,弯腰拿起甲板上的割网刀,命令儿子道。
小虎只得战战兢兢地划着船往孙发那条渔船靠去。待两条船靠近后,周青一个箭步跳上孙发的渔船,手里握着那把割网刀,警惕地往周边海面上看去。海面上平静如初,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
周青怕再出意外,摸起孙发渔船上的船桨开始划船,一边划一边对儿子说:“小虎,咱无论如何也要把你孙大叔的渔船划回去,这条船是他们全家人希望啊!”
还没等周青讲完,翠翠已昏厥过去。卢大庆得到消息赶来,把妻子背回了家。
二
第二天上午,周青和儿子没有出海,一来海里出现巨型章鱼,他们不敢再去冒险;二来呢,他们打算帮着卢大庆料理他岳丈的后事。这时,几个捕快从外面冲进来,问清他们的姓名后,用铁链锁上他们就要带走。周青急了,问道:“我们犯了哪条王法,你们要锁拿我们?”一个捕快睖着眼珠子回答:“咱们之间犯不着话,有话你们到大堂上问知县老爷去!”
周青和儿子被锁拿到了县衙大堂。知县于春升堂问案,乜斜着双眼看着堂下跪着的周青和周小虎,问道:“堂下所跪何人?”
周青回答道:“回大老爷的话儿,我叫周青,是乐安村的一个渔民;这是我的儿子,他叫周小虎。”
于春拿起惊堂木重重拍在案上,怒道:“周青、周小虎,昨天你们如何杀死的孙发?赶快从实招来!”
“冤枉啊,大老爷!”周青口呼冤枉,接着把昨天的事发经过又讲了一遍。
“一派胡言!本官到任之后,也曾去过几次海边的渔港码头,看到渔民捕获的章鱼,最大的也不过拳头大小。你口中所言腕足比人腿还粗的巨型章鱼,本官从未听闻。你这分明是故弄玄虚,糊弄本官!”

周青听罢刚想辩解,于春却冲堂外喊道:“带原告!”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