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会儿,从大堂外面走进来一个人,跪在了周青身旁。周青偷眼一瞧,原来是孙发的上门女婿卢大庆。
“卢大庆,周家父子如何谋害了你的岳丈,你可如实讲来,本官会为你做主!”
“回青天大老爷,早年为了一艘渔船,周家父子曾与我岳丈大动干戈,他们早想报当年的一锨之仇。”说到这里,卢大庆顿了顿又继续说道,“另外,我岳丈有一块祖传的宝贝——玉貔貅,戴在身上可护佑平安。周家父子早就对那块玉貔貅垂涎三尺,一直想据为己有。昨天我岳丈独自一人出海捕鱼,周家父子见时机来了,就趁他不备,将他杀死后抢走玉貔貅,尸体则抛入大海,并编出我岳丈被巨型章鱼拖走的瞎话儿,还装模作样地叮嘱大家最近不要出海捕鱼。请青天大老爷为我们做主!”
“卢大庆,你这是胡说八道!我和你岳丈早已冰释前嫌,两家关系现在非常友善。”周青气得浑身发抖,“我们好心好意把你岳丈的船划回来,你却恩将仇报,是何道理?!”
“住嘴!”于春一拍惊堂木,凶巴巴地说道,“周青,你和周小虎是如何杀死孙发的,快快招来,否则大刑伺候!”
“冤枉啊,我们没杀孙发,他真的是被巨型章鱼拖走了!”周家父子辩解道。
于春派衙役去周青家搜查,还真在他家炕席下搜出来一件玉貔貅。于春让衙役把那件玉貔貅拿给卢大庆辨认。卢大庆翻来覆去看了一会儿,对于春说这件玉貔貅正是他岳丈的那件。
于春大怒,把周家父子判了个斩立决,关进死囚牢,并向上级行文汇报,待上级审核后将两人问斩。
消息传到乐安村,村民们唏嘘不已。当年,村里有个渔民要转让一艘渔船,本来呢,周青和那个渔民已经讲好了价钱,结果孙发得到消息后从中间插了一杠子,为此两个人发生了激烈争吵,后来就动了手。孙发趁周青不备,用铁锨一锨把他拍进了臭泥塘,让他颜面尽失。两人从此就结下了梁子,好几年没说话。两年前,在乡邻们苦口婆心的劝说下,两人才握手言和、重归于好。
难道真的是周家父子难忘旧仇,加上见财起意,一时糊涂犯下了案子?人们对此议论纷纷。
三
其实,于春并不是一个糊涂官。对于这起案子,他也感觉有诸多疑点。比如,周家父子俩都信誓旦旦地说大海中有巨型章鱼,是真有还是假有?巨型章鱼拖走孙发时,还有没有其他人看到?那件玉貔貅到底有多值钱,让周家父子冒着杀头之罪铤而走险?……疑点没搞清楚之前,他之所以匆忙定案判决,是想先安抚住原告,然后腾出工夫细细访查。
于春经过乔装改扮,带领一名随从,拿着那块作为物证的玉貔貅去了古玩街。但几家古玩店走下来,都说那块玉貔貅是假货,既不是玉的,也不是翡翠玛瑙的,就是用普通绿石雕刻的,根本值不了几文钱。
于春和随从抱着最后一丝希望走进最后一家古玩店——甄宝斋。店主仔细看过那件玉貔貅后,笑着对于春说:“这位客官,不知你的这件东西是从哪里来的?”
“怎么,掌柜的认识这件东西?”于春不动声色地反问道。
“实不相瞒,这件东西正是出自本人之手!”店主用得意的口吻回答。说完后,他意识到有些失言,赶紧干咳一声,又把玩着那件玉貔貅装模作样地说,“不过呢,细细看去,又不大像……”
于春见状赶紧问道:“掌柜的,这件东西到底是不是你雕刻的?”
店主把玉貔貅还给于春,用手托着下巴看向店外,再也不肯说一句话。于春无奈,只得亮明了身份。店主得知于春是知县老爷,不敢再隐瞒,只得竹筒倒豆子般讲述了实情。
几个月前,有个年轻男子来到他的店里,从怀里掏出一块玉貔貅给他看。他鉴辨之后,认定那块玉貔貅是用上乘的和田玉雕成的,雕工精美,是宋朝时期的老物件。他当即开价二百两银子。谁知,年轻男子却告诉他,这件玉貔貅他不想出手,只是让他参照一下,给雕刻一件仿品。刚好店里新搞到一块南山绿石,他就答应了。他用那件玉貔貅做了一个拓模,仿照拓模雕出了两件石貔貅,都让那个年轻男子买走了。
于春听完店主的讲述,又问他:“掌柜的,你确定这件玉貔貅,哦不,是石貔貅,是你雕刻的?”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