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耕夫来自田间,表明吴昌硕的朴素而低调的为人作风和宽博的人文涵养。如今,西泠印社中到处都有吴昌硕的遗迹,他的光环太过于刺眼,以至于每一次到印社参访,都觉得他那个时代其他印人都被淹没了似的。
吴昌硕晚年在上海过上了安定富足的生活,除去研究金石书画之外,还带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学生,王一亭、赵古泥、赵云壑、陈师曾、陈半丁、钱瘦铁、潘天寿、王个簃、沙孟海、诸乐三等,可谓群星灿烂。因吴昌硕诗书画印无所不长,弟子或学书法,或习治印、绘画,日后在自己的领域都成为一代名家,有些弟子还开宗立派,传承金石书画,百年不绝,还有日本弟子,把他的篆刻艺术在东洋发扬光大。
西泠印社有一遗迹,在小山上看过还以为是一山洞,走近看,才发现是一石龛,里面供奉一尊吴昌硕的塑像,塑像是日本艺人朝仓文夫于1921年所作。本为铜铸半身像,后被人在半身像下拼接石料,改为全身坐像,有点金石融合的意味。1927年夏,吴昌硕在西泠印社避暑曾在此处照相留念。秋天,返回上海,一日,他竟然发现自己指甲红润得如同年轻人,这种蜕变之相,在朋友来看是长寿的预兆,纷纷与他道贺。八十四岁的老人,也觉得自己还很健康,在孙女出嫁前,还跟着忙来忙去,晚上又与朋友吃饭,并画墨兰一幅。哪知第二天早晨就得了中风,丧失了语言能力,昏迷三天,多方诊治无效,于1927年11月29日病逝。
吴昌硕出生于1844年,农历甲辰龙年,今年恰好180年矣。从安吉回来,余寻访苏沪杭等地,读缶翁刀痕与笔墨,撰此文,是为记。
5/5页
上一页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