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文居

首页 > 故事大全 > 爱情故事 >

斯人湮青史,绝唱醉唐音

时间:  2024-05-09   阅读:    作者:  马爵

  1

  王之涣生于女皇武则天当政年间,兄弟四人,他最小,家庭系太原王家为名门望族。

  王之涣自幼聪颖好学,少年时豪侠义气,放荡不羁,常击剑悲歌,从五陵年少游,不到二十岁便能精研文章,不到壮年,便已穷经典这奥。

  唐玄宗开元年间,王之涣当了官,娶了上司县令的女儿,此时的王之涣,有才华,有事业,有家庭,生活顺风顺水,未来可期。

  但是,曾经的家境优厚和才高气盛,造就了王之涣恃才傲物的性格,不久后,他便体验到了官场上的残酷冷漠。

  由于得罪了同事,王之涣遭人诬告。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才气过人的王之涣怎能忍得下这个恶名,一气之下,王之涣向岳丈大人辞了职,把孩子和妻子都留下,自己开始了无拘无束的旅行。

  2

  世界那么大,总得去看看。游历过大好河山,见识过诗与远方,方能将生活上的迁就和官场的苟且,抛诸脑后。

  行程的开始,王之涣便登上了山西黄河岸边的鹳雀楼。

  既是名楼,自然少不得,一篇配得上它的文学作品;

  既是名楼,自然免不了,被文人争相吟诵。

  此处,早已留下过许多文人骚客的华章,因此,鹳雀楼又被称为诗人们的“赛诗楼”。

  有一年,诗人李益来了,他挥毫泼墨,写下了《同崔邠登鹳雀楼》:

  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

  汉家萧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

  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

  风烟并起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

  八句话,对鹳雀楼的壮景和古今人事茫茫的慨叹,皆入其中。

  3

  后来,儒士畅当登上了鹳雀楼,留下了一首诗: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短短四句,就把鹳雀楼那“楼远凡世间,江河入峻山”的景致展现无遗。

  可惜,李益和畅当这两人的诗都没有火起来。

  只因王之涣也在此题了诗。

  王之涣站在鹳雀楼上,眺望着白云苍茫与滚滚东流水,一番剑舞过后,灵感上头,研墨铺纸,提笔运力,写下了传诵千年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即便今时今日,只要是学过唐诗的人,哪怕是四五岁的黄口小儿,都对此诗朗朗上口。

  诗因楼作,楼因诗成名。

  4

  随后,王之涣一路向西,走了许久,来到荒凉的边塞——凉州城。

  见凉州山川雄阔苍凉,边城戍卫处境孤危,他有感而发,遂写下《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四句之中,一个关于沙场无情,征人离愁的边塞故事,跃然纸上。难怪后来,就连清朝慈禧太后都成为其“粉丝”,将诗句描于扇上,反复诵读。

  而诗中的“玉门关”,古代丝绸之路的遗址之一,游客络绎不绝。

  5

  王之涣的诗,大多已经散失在历史长河之中,载于《全唐诗》中的仅有六首诗,包括《登鹳雀楼》《送别》《宴词》《九日送别》和《凉州词二首》。

  但不论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还是“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都承载了王之涣无数的情思,这些优美的诗句都是陶醉后世的杰作!

  《凉州词》和《登鹳雀楼》,被人誉为七绝和五绝的压卷之作。

  其中《凉州词》一诗被誉为是“传乎乐章,布在人口”的名作,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唐玄宗天宝元年,由于好朋友的劝说,王之涣再入官场。

  王之涣在职期间,官风以清白著称,理民以公平著称,颇受当地百姓称道。

  遗憾的是, 不久, 他身患重病去世, 享年五十五岁。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每日一善文案(精选94句)有一种牵挂叫做:甘心情愿!高情商emo文案(精选110句)每日一善文案正能量山村雨后题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精选27句)你在我的诗里,我却不在你的梦里时光是个看客止于唇角,掩于岁月左手流年,右手遗忘唯有暗香来蓝色风信子那一季的莲花开落其实爱不爱,变没变心,身体最诚实无处安放的爱情少年的你那首属于我们的情歌,你把结局唱给了谁你是住在我文字里的殇为旧时光找一个替代品,名字叫往昔青瓦长忆旧时雨,朱伞深巷无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