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1月和第二年5月,尘封的历史悬案再度揭开,中央、公安部要求上海公安侦破搁置已久的案子。
正因此,专门负责处理此类案件的办公室成立, 简称“悬办”。其中,第4组承办的案子是“马字三号”一案。
1930年白色恐怖时期,中共坚持开代表会,不料地址被泄露,会议代表遇险,幸得地下党成员赵宝昊的帮助,这才死里逃生。
然而一个月后,本以为逃脱国民党审查的赵同志,却被当局抓住,为保守秘密,他选择了自尽。
而这个案子由中央首长负责调查,只是那时情况紧急,无法展开调查,此案搁置。哪想这一放,就放了19年,那么当年是谁泄露了会议地址,而赵宝昊又是被谁陷害的?
1930年5月15日到18日,正是中共召开代表会的日子。5月中,各根据地代表,还有红军代表,30 多名代表分批次秘密抵达上海。
那时,白色恐怖已席卷上海,为确保各代表安全,会议顺利进行,中央主要负责人亲自参与会议整个流程, 十分尽心竭力。
开会地点定在了上海的公共租界成都路1143号,在党开设的“德康医院”内进行。
按计划, 代表们将以“病患”的身份,被引入医院内,而后就不能出去,会议结束后,由专员护送撤离会场。
这个会开了4天,会议一结束,大家就立马快速撤离。
但在“德康医院”附近就有当局的巡捕房,马路上也有巡逻的警察,为确保安全他们分开撤离。
就在撤离最后一位代表时,医院里迎来了三名不速之客。他们对医院内部的构造相当熟悉,径直冲向后院病区,称自己是替老板来选“休养病房”的。也是这个理由,门卫无法阻拦,只能放人进行搜查。
而事后,中央才知道那三名不速之客,都隶属当局的侦缉大队。领头的叫钱祖谊,他身后还有两个特务,而他们的目标正是病房内最后两名患者。
三人与赣东北苏维埃代表直接碰面。
这两人是当局统计名单上的知名人物,为首的少校督察官早就将他们的相貌给记下了。
钱祖谊内心激动,当即下令:“抓起来,赶紧打电话给队部,让他们弄辆‘大牌照’救护车,给这两位转个院!”
“德康医院”地处上海公共租界,那时各租界内颁发了不同牌照,各管各的,要想跨区,车上需挂上“大牌照”。
如果钱少校没有“大牌照”就把人带走, 那就“越界私查”。为了不惹麻烦,他们便以“转院”为由,想将人带走。而就在那千钧一发之际,两特务中瘦高个的突然举枪,朝着钱少校和另一特务开枪。
两人当场倒地毙命,随后他对两位参会同志说:“两位长官请带着枪快走,他们已经死了,剩下的我来处理!”
他刚说完,就朝自己左肩头开了一枪,丢下手枪倒在地上,而二人这才得以死里逃生。
随后,成都路的巡捕接到报警,赶往“德康医院”时,发现在血泊中,有三名男子遇袭,两死一伤。
他们身上没有判断身份的证件,幸存的伤员也不愿透露案件细节。公共租界的警务处接到现场报告后,认为是起重大凶杀案,便组织展开了调查。
那么,那个在紧急关头开枪出手相救的“特务”是谁?
那个人叫赵宝昊,是中共安插在淞沪警备司侦缉大队的线人,他直接隶属于中共的机密机关,是非常忠诚的同志。
1926年秋,在中共第一次工人武装起义前夕,他协助地下组织的同志们维修损旧枪支。在这一过程中,他觉悟提高,并要求留在地下党内,而那时中共正需要他这样的人才。他便如愿加入了组织,只不过,他没能实现上前线战斗的愿望,但起义后,他在现场修理武器。
机缘巧合,在党的委派下,他加入了白崇禧组建的护送戍卫司令部,经训练分配到了侦缉大队,成为一名特务。该组织的日常领头的是熊式辉,作为代理卫戍司令,处理机构日常大小事务。
三年来,赵宝昊严格遵循党的要求,低调潜伏,单线联系。代表会解围一事他没有收到党的消息,只是钱少校碰巧把他和他那辆“大牌照”车给抓过来。
他虽不认得参会的两位赣东北苏维埃代表,但也有所耳闻,他知道自己摊上事了。情急之下,他才出此下策,解救了两位领导。
而后,他与上级“曾先生”接头,成功瞒过当局第一道调查,并开始调查泄密“两会”的叛徒。
一月后,赵宝昊向党申请,要执行“四号方案”接头,传递任务结果。
不料消息发出仅过了两小时,赵宝昊便被侦缉分队逮捕,而他为保守秘密开枪自尽,壮烈牺牲。
案件大致情况如此,而这桩悬案中,最令人困惑的莫过于赵宝昊究竟是如何暴露了身份,他最后想要报告的叛徒究竟又是谁?
“悬办”成立,分配完悬案任务后,1950年5月28日,负责“马字三号”的第四专案组,召开了一次会议,大家集思广益,对案件进行分析。
该专案组的组长是洪思愚,上海本地人,抗战时期就曾是中共的地下情报人员,政治可靠,了解情报工作,是合适的人选。
“马字三号”一案没有书面材料,众人立刻明白,这个案子并不简单。
他们认为,应该先了解那时案发现场的状况。
经过一番折腾,专案组的工作人员将线索锁定在了一个吴姓老头身上。
当年,他是警备司令侦缉分队宿舍的门房。
大家找到他时, 他已经7 3岁,但身体蛮硬朗,记忆力也没问题。
那时,他给侦缉分队当过3年门房,拿的薪水很少,从未参加过任何组织。新中国成立后,他就被划分为了“城市贫民”,只不过他这个“贫民”的日子过得不错,儿女事业有成,不愁吃穿。
他听闻有两位从市里专案组下来,特意调查1930年的那场枪战,他顿时就来了劲,还赶紧给两位工作人员沏茶张罗点心。
他回忆,赵宝昊牺牲当天,他正在整理报刊,突然阎望仕带着四个特务进了宿舍。
此人外号“活阎罗”,是军法处的军法官,也是那群人当中心肠最为歹毒的军官。
四特务中,“小郭”与吴老头相熟, 用无锡话尊称人一句“爷叔”。
那天也是小郭问他,小赵在没在宿舍,还补充说是挨了枪子的那个。
吴老头没留意,就说小赵应该还在宿舍里,他也不太清楚。
实际上,那天小赵出了门,只是那时吴老头在生煤炉,刚好背对着没看见。
案发后,他也只知小赵早上去了茶馆,此后一概不知。
其实, 小赵有机会逃过一劫,但好巧不巧,他在那要紧关头回来了。
吴老头回忆,小赵回来时,手上拿了包芝麻酥糖,边走边吃。“活阎罗”拦下他,但并未开枪,几个人对峙,小赵逐渐大声说话,小郭质疑他,他坚决否认自己“通共”。
随后, 小赵冷不丁冒了一句: “ 小郭啊, 我看你还真是‘无锡十三点’啊!”
小郭是无锡人,平时最爱唱锡剧,尤其擅长反串花旦,而他也把舞台手势带进日常生活里了。因此有人笑称他为“无锡十三点”,他平日里最厌恶别人这么叫自己,还扬言谁再敢叫,就要收拾谁。
而小赵竟如此大声地称呼这个外号,他当然十分愤怒,只不过他还未发作,“活阎罗”就先动手了。
小赵反应快,几人冲上前的工夫,他便将酥糖朝人脸扔了过去。不知是不是在里面掺了什么东西,上前铐人的特务捂着眼睛惨叫。
霎时,他拉住一个惨叫的人做盾牌,掏出手枪与其他人激战。阎、郭二人开枪还击,不知是谁甚至还对准“ 盾牌”开了火,而后那名特务和小赵都中枪倒地。
小赵自知命不久矣,无力还击,为了免受折磨,保守秘密,他举起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壮烈牺牲。
根据吴老头所说,专案组认为,军法处可能此前并未解除对赵的怀疑,极有可能放了烟幕弹。
而1930年6月18日那天,敌人来的时候,肯定是找到了证据。那么,“活阎罗”又是如何发现赵宝昊有问题的?
专案组决定试着寻找“活阎罗”,这一次,他们能找到事情真相吗?
专案组告别吴老头的第二天,就开始寻找“活阎罗”。
此人没抓到小赵,还折损了一将,肯定是要挨处分的,果不其然他们查到了“阎罗王”的下落。
虽然上级给了他处分,但雷声大雨点小,小郭和另一个特务被开了军籍,而阎望仕则被调往江苏的第二监狱,去当狱卒。
不过,别人觉得委屈他这个大官了,刚报到没三天,他就改作了采办员。
靠着这个,他在镇上混得风生水起,还养了三个情人,胆子逐渐变大,还做起了私放犯人的生意。
不料惹了乱子,他没几天就辞职去了南桥镇。专案组又找了好几个人,这才了解到老阎早就死了。
他去南桥镇当晚,曾经放跑的梁老大设宴酬谢,不知阎说了什么惹恼了他,一枪下去人就没了。
酒醒后,他才反应过来叫人不许走漏风声,杀掉恩人,在江湖上可是大逆不道,传出去了他以后也别想在江湖上混了。
于是,他对外称阎先生死于急病,亲自办了场丧事,坟墓仍在南桥镇。这条线索断了以后,专案组又是如何找到新方向的呢?
1950年6月10日,专案组汇报工作后,再次对案件进行梳理。很快,他们就发现了新的调查角度,那就是赵宝昊自伤的伤口。
在那时,针对枪伤的调查分析就已经非常细致了。敌人只需观察他的伤口便可判断情况。要想瞒天过海,赵宝昊必定找了医生处理了自己的伤口。如果要找到真相,或许,他们应该要找找当年的那位医生。
侦查员很快就查到了,当年为小赵处理伤口的医生名叫方仲知。而这个医生,在1930年6月18日,也就是枪战发生当天,离开了上海,而后前往香港。另外,那时辅助手术的护士共三人,钟文雅在18年前离开了上海,并且正好嫁给了在香港的方仲知。
那时情况特殊,他们只能乔装去香港了解情况,而后经过一番折腾,这才将方仲知夫妇请到了上海。而在他们口中,侦查员这才了解到了一部分事情真相。
原来方医生在上海工作时,与杜月笙的管家万墨林交上了朋友,经万介绍,他正式加入了青帮。而像他这样的书生,是不可能去参加帮会活动的,不过他本人在杜月笙等三大亨,还有一众小喽啰中都口碑不错。
他为这些人治病时总是尽心竭力,偶尔也会根据这些人的要求,在创口上做手脚,以瞒过法医。而赵宝昊正是听说了方医生的名声,才托关系找到他处理了自伤伤口,瞒天过海。
方医生不知小赵的身份,就连后来老阎过来问他情况,他也春秋笔法,还拒签笔录,后来巡捕也未再找过他。
直到一个月后,也就是枪战当天,青帮一好友打电话通信,说巡捕房的要来抓他。在朋友的帮助下,他离开了上海,前往香港,定居后,他就跟初恋情人护士钟文雅写信,说了自己的情况。
他也是十多年后才知道,当年巡捕房抓他确实有据,他帮的人是共产党。
方医生的嫌疑排除后,专案组很快接到另一个线索,那就是护士司徒萱。据同事反映,专案组找她们回忆情况后,原本健谈的她变得沉默寡言,还有些精神恍惚。
侦查员敏锐地察觉到问题,立刻找到她进行审讯,而她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原来,那时还20岁的她,喜欢上了方医生,而她初来乍到,自知不该动那份心思,便默默观察医生的情况。令她难过的是,原来方医生早已心有所属,喜欢上了钟文雅。
她认为钟比不上自己,她要想办法争取到方医生。然而,方医生是个迂腐书生,不解风情,两人除了工作没有单独相处的时间,自然也不会有感情。她因爱生恨,产生了报复人的心理。而赵宝昊的枪击案给了她机会,起初,她不知道这手术中有猫腻。直到钟文雅将赵宝昊案发时穿的那件衣服交给她,要她亲自烧掉。她便留了个心眼,发现左肩处有一烧灼的痕迹,她便私藏在了更衣箱内。而后,她对寄送血衣一事犹豫不决,害怕惹麻烦,一直拖到了1930年6月17日。
那一天,她听同事说方医生和钟护士去看了电影,她一气之下就将血衣寄给了警局。不过后面的事并未如她预料的发展,她大哭一场,而后和他人组成了新家庭。
她一直不知道自己的举动给那名伤员造成了多大影响,直到专案组来调查,她这才知道自己害死了个人。
至此,案件侦破了一半,而另一半则由公安部查看每日的侦办报告侦破了。
组长洪思愚一直不明白这背后的情况,几年后,他才知道,案件的另一半真相,就藏在赵宝昊的“无锡十三点”里。
原来赵宝昊一进门就知道自己九死一生,于是他故意说特务小郭的外号,以自家宁波口音传递了一个代号“沪西二十六”。他知道这件事一定会成为当地的大事,吴老头等人必定会将这个代号传出去。这正是沪上一地下交通员的代号,也是他将“两会”代表送入秘密会场。
1 9 3 0 年冬天, 这位“沪西二十六”因出卖同志被组织发觉,即刻下令处置。而在19年后,又因专案组的调查,专家最终这才确定,在赵宝昊生命最后一刻,他仍未背叛组织,凭自己的智慧传递了讯息。
1950年10月27日,司徒萱、李连升、荣富贵,被当地军管会判处死刑,并立即执行,“马字三号”一案终于尘埃落定。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