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有快乐的时光,也有不愉快的时候。费孝通数学比杨绛好,杨绛在课堂上回答不上来的问题,就会被费孝通轻而易举地回答出来。
少年气盛又一直非常优秀的杨绛,哪里能受得了这样的“侮辱”?于是就总是对费孝通有着一种莫名的敌意。
老师让他们跳双人舞的时候,杨绛和费孝通是一组。杨绛心里非常不愿意,往日里积攒的怨气也在那一刻喷涌而出,她对着费孝通气呼呼地说:我们都是女生,你一个男生来这里干吗?
就这样,这对同学在玩乐与拌嘴中, 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
也不知到底是不是杨绛那句“气头上”的话,刺激到了费孝通。总之,一年之后,费孝通就离开了女校,进入东吴大学附中读书去了。
苦恋岁月
费孝通在东吴附中读书的日子,正是革命思想激荡在祖国大地上的时候。作为青年学生,费孝通同样被那冲破时代的热情所深深感染。
他立志报国,立志救人于水火。他打定主意,要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于是,他发奋读书,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东吴大学医预科。
而就在同一年,已经17岁的杨绛也面临着学校的选择。其实,对于学校,杨绛早已心有所属,她想到清华去,那里的一切好像对她充满了莫名的吸引力。
可惜的是,那一年清华在南方并没有招生名额。无奈之下,杨绛只能进入东吴大学读书。
就这样,阔别多日的“老同学”,又在东吴大学的校园里,重逢了。
这时,他们一个18岁,一个17岁,正处于感情懵懂的岁月。或许,在费孝通心里,振华女校那段只有杨绛搭理他的日子,已经成为深埋的美好。
如今再见,面对着已经亭亭玉立、出落为一个美人胚子的杨绛,费孝通内心深处的那份情感,怎能不被再度唤起?
可是,被杨绛深深吸引的人,又何止费孝通一个?良好的教养、姣好的面容,都成了东吴大学的学生们欣赏杨绛的理由。
他们往往打着各种旗号,向杨绛示好。据说,这些追求者已经达到了“孔门弟子七十二人”之众。
面对四处暗藏的“危机”,费孝通深感不安。他总是在想,如何才能防止更多的男生去追求杨绛呢?
最终,费孝通想了一个办法,他对外宣传:“我跟杨季康是老同学了,早就跟她认识,你们‘追’她,得走我的门路。”
费孝通的这个宣言,流传得很广, 甚至传到了杨绛的耳朵里。对此,杨绛是这么说的:“我从13岁到17岁,没见过他一面。我已从一个小鬼长大成人,他认识我什么呀!”
杨绛对费孝通的吐槽,是一点儿都不客气的。但是,对于别人来说,费孝通的这个宣言,却非常有效。很多人觉得,人家俩人青梅竹马,我在里面掺和个什么呀?
就这样,日子渐渐地安稳了下来。直到两年以后,东吴大学闹起了学潮,费孝通与杨绛的生活才又起了波澜。
费孝通进入东吴大学,本来是为了转投北平的协和医学院做准备的。但是,经历了更多事情之后,费孝通认为“学医救不了中国人”,决心投考燕京大学。
费孝通去了燕京大学之后,杨绛还留在苏州。她本来就要毕业了,可是学校由于学潮停课,开学还遥遥无期。
杨绛深感时间宝贵,决心要到燕京大学去借读。当时南北交通不便,杨绛要从苏州前往北平办理借读手续,非常麻烦。
于是,在燕京大学读书的费孝通就成了宝贵的“资源”。对于此事,费孝通自然非常乐意帮忙。
不久之后,杨绛的借读手续就办好了,她欣喜若狂,觉得自己完成学业非常有希望了。
可是,就在万事俱备之际,杨荫行却突然转变主意。可怜天下父母心,南北相隔,足有千里之遥,他如何放心自己的宝贝女儿一个人到北平去读书呢?
于是,杨荫行给女儿提了一个要求: “ 你若能邀约到男女同学各三人同行,我便同意你去。”
杨荫行本意是想难为女儿一下, 谁知道,杨绛还真的做到了。无奈之下,杨荫行只能说话算话, 同意他们一行人前往北平。
只不过,在苏州车站,一个女生临时反悔,六个人的团队变为了五个人。这五个人里面,有一个叫孙令衔的男生,将在杨绛一个重要的人生际遇里面,阴差阳错地扮演一个重要角色。不过,这是后话了。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