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问题是,杨绛等五人,要从苏州赶往北平,在那个年代,可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他们走完铁路走海路,走完海路再上火车,足足走了三天,才赶到北平火车站。
在他们赶路同时,费孝通也在焦急地等待着,一次次往火车站跑着接人。终于,苍天不负有心人,费孝通还是等到了想见的那个人。
于是,就发生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接到杨绛等人之后,费孝通聊尽地主之谊, 带着他们去吃饭,然后去看宿舍。
这一路,费孝通的心情是激动的。他和杨绛,终于又可以成为同学了,终于又可以在燕京大学共同完成学业、实现理想了。
只是,沉浸在兴奋与幻想中的费孝通,却没有想到,一个他始终难以撼动的“情敌”已经悄然出现了!
杨绛虽然已经办理了借读手续,但是按照燕京大学的规定,还是需要经过考试才能正式注册入学。
那天,杨绛终于结束了入学考试,准备去清华大学看望老朋友蒋恩钿。而前面提到的,那个将扮演重要角色的孙令衔也提出要去清华园看望表兄。于是,两人便同行而去。
在清华的女生宿舍“古月堂”,杨绛见到了好朋友,而孙令衔则自己去找他的表兄。蒋恩钿看到老朋友也来了北平非常高兴, 嚷嚷着要让杨绛来清华借读。
虽然清华之于杨绛,始终是一个美好的梦想。但是,既然已经办理了在燕京大学的借读,杨绛对于借读清华就有了一丝犹豫。但是,蒋恩钿并不愿意就此放弃,她表示要去替杨绛再打听打听。
就在两闺蜜聊天之际,孙令衔带着来送他的表兄来到了古月堂。那是杨绛第一次见孙令衔的表兄,从那以后,这个人的名字将伴随着她的整个人生:这位表兄叫钱钟书!
初见的那天晚上,钱钟书穿着一件青色的大褂儿,脚上一双普普通通的老布鞋,带着一副有点儿古朴的眼镜。可是,就是这样平平无奇的打扮,却给杨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钱钟书,也同样被眼前这个有才又有气质的少女,深深吸引了。古月堂匆匆一面,却成了两人都难以忘怀的一个场景。
不久之后,蒋恩钿为杨绛办理好了借读的手续。或许是因为清华不需要像燕京大学那样的入学考试,或许是杨绛一直以来对清华大学的渴望驱使。总之,杨绛放弃了燕京大学,入读了清华。
这中间,古月堂那一面,有多大作用呢?恐怕除了当事人,谁都不知道。不过,杨绛的母亲后来曾就此事打趣过杨绛:“阿季的脚下拴着月下老人的红丝呢, 所以心心念念只想考清华”。
其实,进入清华的杨绛,与钱钟书之间的红线,还有一个“障碍”。原来,费孝通吸取了在东吴大学时的教训,为了防止别人追求杨绛,他提前跟好友孙令衔合作,让后者四处宣称杨绛已经有男朋友了。
一来二去地,这话就传到了钱钟书的耳朵里。而另一边呢,孙令衔又告诉杨绛,他表兄已经订婚了。孙令衔这话,倒也算是有根据。只不过,钱钟书和那姑娘都不乐意,只是两家大人在中间强扯红线而已。
所幸,钱钟书与杨绛都没有轻易相信“流言”。当收到钱钟书邀她相会的书信之后,杨绛非常开心,立马前去赴约。
两人见面以后,钱钟书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而杨绛的第一句话则是:“我也没有男朋友”。
说完之后,两人相视而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误会解开以后,钱钟书与杨绛开始了书信往来、吃饭约会的日子,慢慢地,他们的感情逐渐得以确立。
感情确定之后,杨绛就给费孝通写了一封信。虽然费孝通从来没有对杨绛表白过,然而如杨绛之聪慧,又如何不懂费孝通的意思。
但是如今,她既然已经有了心属之人,那对费孝通就要快刀斩乱麻。所以,杨绛的那封信上写的是:“我已有了男朋友”。
费孝通接到信以后,宛如雷击,久久不能回神。他的心里,终究是无法接受这一残酷的事实。他要再见杨绛一面,他还有很多话要对杨绛说。
于是,他跑去找到了杨绛,直言不讳地对她说:他们同学这么久,他认为自己比别人更有资格成为杨绛的男朋友。
心中有了钱钟书的杨绛,自然是不会接受费孝通的表白的。费孝通也只能退而求其次:我们做朋友好吗?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