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3月底,东北吉林省汪清县西北部,天气阴冷,残雪坚硬。
东满几十万旧军队改称的自卫军、救国军,在日寇的轮番“讨伐”下,濒临崩溃。面对关东军的进攻,为了挽救东满的抗日力量,稳住局面,党组织迅速作出指示,满洲军委书记周保中将一千多抗日救国游击军残部,转移到了东满特委所在地马家大屯。这里距县府百草沟较远,敌方势力相对薄弱,地形易守难攻。
日军闻讯,也将搜剿救国军的主力调了过来,又纠合延吉、和龙、珲春、汪清四县的三千多日军,由关东军少将鳖刚村一指挥,悄悄地包抄过来。东满特委书记童长荣和抗日救国游击军军长李延禄接到情报,派第2团和1个营及汪清游击队共五百余人,在马家大屯周围的4个山口伏击日伪军。同时,散发大量日文传单,瓦解日军。
3月30日早上,日伪军分3路围攻马家大屯,当进入伏击地域时,抗日救国游击军突然开火,顽强阻击,日伪军伤亡很大,未能进屯。日军穷凶极恶,用飞机和大炮猛攻守军阵地孤独山。战斗从拂晓一直打到了黄昏,日军还在不断进攻,烟雾弥漫中,孤独山上各处不停地打着请求补充弹药的旗语。哪里有弹药啊!军长李延禄心急如火。
战斗一直激烈地进行着,关东军间岛日本辎重队十多辆军用卡车,满载着武器弹药和粮食,在长白山东麓的山路间行进。路过一个个小村庄,土房或围墙上都用中日文字写了大批“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打倒日本军国主义!”“你们的母亲、孩子天天盼望你们回家!”等标语传单。
25岁的日军士兵伊田双手紧紧地握着方向盘,驾驶着卡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
“上野,你看见那些标语了吗?”伊田对身边副驾的二等兵上野平夫说道。
“看见了,这里的人对我们好像不太友好。”
“怎么可能好?我们抢人家的东西,烧人家的房子,砍人家的脑袋……中国人对日本军人早已恨之入骨!”
“我们可是来帮助他们的呀,建设繁荣的大东亚共荣圈,这里将是王道乐土。”上野说。
“帮助人家要用刺刀和炸弹?多么的失礼!把人家都打死,这也叫去帮助人家吗?”伊田愤愤地说。
上野惊讶地看着伊田,半天说不出话来。
“进入人家的土地,就是非正义性的,何况还要给人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伊田一边开车,一边从衣兜里掏出几张宣传单,递给上野。上野接过一看,吓得脸色煞白:“伊田君,看这东西很危险,我们不少战友夜里偷偷看,上个礼拜有个青森县三等兵就是因为看传单被枪毙了。”
“长辈教育我们做人要做善良的人,你可知道我们日军有多么的凶残?”伊田说:“战场上固然是残酷的,但面对无辜的百姓,我们没有遵从基本的道义人伦,我们的罪孽深重。”
“长官说了,只有我们大日本帝国才是世界上最优等的民族,对低等民族就是要用枪炮来对付。”
“看来,你也是个毫无人性之人呀!”
“伊田君,请不要再说了,否则我要去上级那里告发你。”上野对他吼了起来。
“你不要去告发,对你我都没好处。”
两人不说话了,伊田只是默默地开车,脑子里飞快地旋转,构想着自己下一步的行动。
伊田是一个善良的人,他曾多次试图劝说自己的战友,让他们不要那么残忍。然而,周围被洗脑的日本士兵并不认同他的观点,反而对他产生了不满和歧视,孤立了他。
伊田1908年出生在日本京都,年少的时候接触了马克思主义,他的父亲同样是个反战反法西斯人士,对他的影响很深。
1931年,伊田被招入伍,跟着日本东北近卫军第五师团到达了中国。战争何其残酷,伊田看到日军在中国的兽行,内心憋闷难受。当他又看到日军对中国人进行活体试验之后,几天都吃不下饭,愤怒之余又感到羞耻。在战场上,他没有发射过一枪一弹,对发动战争的日本法西斯深恶痛绝,他的良知决定要为这一切进行赎罪。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