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符时,封泰山以文1天下之平,四方以芝来告者万数。其大吏,则天子赐书以宠嘉之,小吏若民,辄锡金帛。方是时,希世有力之大臣,穷搜而远采,山农野老,攀缘狙杙2,以上至不测之高,下至涧溪壑谷,分崩裂绝,幽穷隐伏,人迹之所不通,往往求焉。而芝出于九州岛岛、四海之间,盖几于尽矣。
至今上即位,谦让不德3。自大臣不敢言封禅,诏有司以祥瑞告者皆勿纳,于是神奇之产,销藏委翳于蒿藜榛莽之间4,而山农野老不复知其为瑞也。则知因一时之好恶,而能成天下之风俗,况于行先王之治哉?
太丘陈君学文而好奇。芝生于庭,能识其为芝,惜其可献而莫售也5,故阁于其居之东偏6,掇取而藏之。盖其好奇如此。噫!芝一也,或贵于天子,或贵于士,或辱于凡民,夫岂不以时乎哉?士之有道,固不役志于贵贱,而卒所以贵贱者,何以异哉7?此予之所以叹也。
皇佑五年十月日记。
1文:文饰。
2攀缘狙杙:攀缘,攀爬。狙杙,
3谦让不德:谦虚而不矜骄。
4销藏委翳于蒿藜榛莽之间:在丛林之中隐藏而不显现。
5惜其可献而莫售也:可惜本来可以献出来的却没有途径。
6阁于其居之东偏:在住房的东边建造一个阁楼。
7固不役志于贵贱,卒所以贵贱者,何以异哉:本来不因为富贵贫贱而改变自己的心志,而终究与富贵贫贱的差别,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不同呢?
王安石在这篇文文章中说到了一个灵芝祥瑞的问题,我们知道在过去人们常常提到祥瑞,而在今天人们将称之为封建迷信,所以要打倒。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究竟有没有祥瑞一回事呢?我们常说在发生某件事情之前,一定会有些征兆,这里所以的祥瑞有点这个意思,不过既然是祥瑞,那么发生的一定是好事情,要是是坏事情,自然就不能称之为祥瑞了,而在今天到处批判这个说事迷信,但是征兆就是征兆,不会因为你的批判它就不出现,只是我们平日里粗心,没有注意罢了。不过我们也不能为求祥瑞而怎么怎么样,最重要的是做好人,自然就不能趋吉避凶、逢凶化吉了,因为心好的人,自然老天都会帮助他,表面好心不好的人,人看不出来,老天可看的出来,骗人骗得了,骗鬼可骗不了,所以当时时小心谨慎,才能避免不好的事情发生,这就是祥瑞之道。王安石在这篇文章中首先是写灵芝被视为祥瑞之物,在天子的重视下,立即显贵的情况。这里既描写了大臣们为受到宠信嘉赏,派人到处穷搜远采之状,也描绘了山农野老攀援绝岩涧壑身遭危险之情,在大臣、山农的两相对照中,使读者看到灵芝给不同的人们带来的悲喜苦乐是绝不相同的,从而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接下来是写仁宗即位后,谨慎谦让,不以封泰山来文饰太平。从此大臣不敢再说封禅祭天地之事。皇上还下诏书说凡是报祥瑞的人都不要接纳。于是像灵芝这样的神奇之物,就隐蔽在野草丛木之中了,此后山农野老也就不再知道灵芝是祥瑞之物。这些都是我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应该注意的地方。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