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亭在青田县若干里,令朱君为之。石门者,名山也,古之人咸刻其观游之感慨,留之山中,其石相望。君至而为亭,悉取古今之刻,立之亭中,而以书与其甥之婿王安石,使记其作亭之意。
夫所以作亭之意,其直好山乎1?其亦好观游眺望乎?其亦于此问民之疾忧乎?其亦燕闲以自休息于此乎?其亦怜夫人之刻暴剥偃踣而无所庇障且泯灭乎2?夫人物之相好恶必以类,广大茂美,万物附焉以生,而不自以为功者,山也,好山,仁也。去郊而适野,升高以远望,其中必有概然者。《书》不云乎:“予耄逊于荒3。”《诗》不云乎:“驾言出游,以写我忧4。”夫环顾其身无可忧,而忧者必在天下,忧天下亦仁也。人之否也敢自逸5?至即深山长谷之民,与之相以接而交言语,以求其疾忧,其有壅而不闻者乎6?求民之疾忧,亦仁也。政不有小大,不以德则民不化服,民化服然后可以无讼,民不无讼,令其能休息无事,优游以嬉乎?古今之名者,其石幸在,其文信善,则其人之名与石且传而不朽,成仁之名而不夺其志,亦仁也。作亭之意,其然乎?其不然乎?
1其直好山乎:仅仅只是喜欢山吗?
2其亦怜夫人之刻暴剥偃踣而无所庇障且泯灭乎:暴剥偃踣,暴露剥蚀躺倒僵卧。庇障,庇护。泯灭,字迹漫灭。
3予耄逊于荒:我家老成之人,皆逃遁于荒野。
4驾言出游,以写我忧:写,泄的意思。
5人之否也敢自逸:人敢自己放纵自己升高远望吗?
6其有壅而不闻者乎:堵塞心中想法而不使人知道吗?
王安石这篇文章是写的一个风景名胜的地方,我们知道在古代最轻松的就是做官的了,因为他们每天没事,人们教育好了,家族把一切该管该处理的事情都已经管好了处理好了,所以也就无须官员来操心了。所以官员们都很悠闲,所以就天天吟诗作画、舞文弄墨、游山玩水、野外郊游,这都是过去的官员们常常的事情,因为整天没事做,不做这些做什么,所以在厚厚的《四库全书》中,最多的就是“集部”,那都是这些当官的人写的,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过去当官的是多么轻松了,可谓是天下太平,人民安康,自然当官的就没事做了。王安石这篇文章首先是写石门山是一座名山,上有石门洞,至今仍是风景优美的游览胜地。古代的人都将自己观游的感想刻在石上,留在山中,那些石刻相对而望,难以数计。朱君为令后就建了石门亭,把那古今石刻都拾取来立在亭中,成一胜景。并且写信让外甥婿王安石作篇“记”,记其作亭之意。接下来是围绕朱君“作亭之意”展开笔墨。一开头以排比的设问式揣度作亭的本意。文中一连串五个设问句,以排比出之,加强了揣度的语势,引起人们一连串的思考,急切地想得到答案。下面就分别予以分析作答。首先是人与物之相互好恶必然因其相类,那使万物附在上面而生长,不以此为功的“山”,是“广大茂美”,富有仁爱精神。那么爱好此山之人,当然有“仁”爱之意。其次是离开城郊到野外,登山而望远,其中必有感慨产生。为了阐明这一点,作者引用了“《书》不云乎:‘予耄逊于荒’”及《诗经》中的“驾言出游,以写我忧”。这些都是我们在阅读时应该注意的地方。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