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司副使,不书前人名姓。嘉佑五年,尚书户部员外郎吕君冲之,始问之众史,而自李纮已上至查道1,得其名;自杨偕以上,得其官;自郭劝已下,又得其在事之岁时2。于是书石而馋3之东壁。
夫合天下之众者财,理天下之财者法,守天下之法者吏也。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法不善,则有财而莫理。有财而莫理,则阡陌闾巷之贱人,皆能私取予之势,擅万物之利4,以与人主争黔首5,而放其无穷之欲,非必贵强桀大而后能6。如是而天子犹为不失其民者,盖特号而已耳。虽欲食蔬衣弊,憔悴其身,愁思其心,以幸天下之给足,而安吾政,吾知其犹不行也。然则善吾法,而择吏以守之,以理天下之财,虽上古尧、舜犹不能毋以此为先急,而况于后世之纷纷乎?
三司副使,方今之大吏,朝廷所以尊宠之甚备。盖今理财之法,有不善者,其势皆得以议于上而改为之。非特当守成法,吝出入,以从有司之事而已7。其职事如此,则其人之贤不肖,利害施于天下如何也。观其人,以其在事之岁时,以求其政事之见于今者,而考其所以佐上理财之方,则其人之贤不肖,与世之治否,吾可以坐而得矣。此盖吕君之志也。
1自李纮已上至查道:李纮,明道年间为度支副使;查道,咸平六年,任度支副使。
2得其在事之岁时:能看到任职期间所作事情的时间。
3馋:镌刻。
4私取予之势,擅万物之利:百姓私自有了获取或给予的权力,独占万物之利。
5黔首:黎民。
6非必贵强桀大而后能:桀,同“杰”,杰出的意思。一定要达到富贵强大才停止。
7非特当守成法,吝出入,以从有司之事而已:并不只是遵守旧时的法令,在支出和收入上都很紧张,以从事一般部门按章应办的事。
王安石这篇文章是写的一个厅壁的地方,我们知道在古代最轻松的就是做官的了,因为他们每天没事,人们教育好了,家族把一切该管该处理的事情都已经管好了处理好了,所以也就无须官员来操心了。所以官员们都很悠闲,所以就天天吟诗作画、舞文弄墨、游山玩水、野外郊游,这都是过去的官员们常常的事情,因为整天没事做,不做这些做什么,所以在厚厚的《四库全书》中,最多的就是“集部”,那都是这些当官的人写的,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过去当官的是多么轻松了,可谓是天下太平,人民安康,自然当官的就没事做了。王安石说过去那些担任三司副使的官员,几乎都没有写下前任的名字。嘉佑五年,吕冲之以尚书户部员外郎的官衔被任为度支副使,这才询问那些管案卷的官员,结果从李纮以前直到查道他们的名字都查出来了;从杨偕以前,查出了他们的官职;从郭劝以后,查出了他们在职任事的时间。于是将这些名字刻上石碑,嵌在东边的墙壁上。接下来是强调提出当时兼并活动对国家财政经济的严重危害,主张坚决予以打击;办法是选用有革新思想的官吏来管理财政。这些思想,在九年以后他向宋神宗提出的《乞制置三司条例》的奏章中,又得到进一步的发挥。接下来是进一步分析“兼并”势力发展下去,给国家带来的巨大灾难:即使皇上还没有失去老百姓,也不过徒有空名。皇上即使吃素菜,穿破衣,身体憔悴,忧心忡忡,希望这样来达到天下富足,以巩固政权,也是不可能的。这就由一个厅壁的问题说到了国家治理得问题。这些都是我们在阅读时应该注意的地方。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