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之不一久矣1,人善其所见2,以为教于天下,而传之后世。后世学者或徇乎身之所然,或诱乎世之所趋3,或得乎心之所好,于是圣人之大体,分裂而为八九。博闻该见4有志之士,补苴调胹5,冀以就完6而力不足,又无可为之地,故终不得。
盖有见于无思无为,退藏于密7,寂然不动者,中国之老、庄,西域之佛也。既以此为教于天下而传后世,故为其徒者,多宽平不忮8,质静而无求,不忮似仁,无求似义。当士之夸漫盗夺,有己而无求者多于世9,则超然高蹈,其为有似乎吾之仁义者,岂非所谓贤于彼,而可与言者邪?若通之瑞新、闽之怀琏,皆今之为佛而超然,吾所谓贤而与之游者也。此二人者,既以其所学自脱于世之淫浊,而又皆有聪明辩智之才,故吾乐以其所得者间语10焉,与之游,忘日月之多也。
琏尝谓余曰:“吾徒有善因者11,得屋于涟水之城域中,而得吾所谓经者五千四十八卷于京师,归市匦而藏诸屋12,将求能文者为之书其经藏者之岁时,而以子之爱我也,故使其徒来属,能为我强记之乎?”善因者,盖常为屋于涟水之城中,而因瑞新以求予记其岁时,予辞而不许者也13。于是问其藏经之日,某年月日也。夫以二人者与余游,而善因属我之勤,岂有它哉?其不可以终辞,乃为之书,而并告之所以书之意,使馋诸石14。
1道之不一久矣:不只一家之道通行的时间已经很久了。
2善其所见:认为自己所学习的道理很好。
3或徇乎身之所然,或诱乎世之所趋:有的因循自身本来的样子,有的被世俗的力量所诱使。
4博闻该见:广学多闻。
5补苴调胹:补缀调整。
6冀以就完:希望能学完。
7退藏于密:在秘密的地方隐藏起来。
8宽平不忮:宽厚平和而不激烈。
9士之夸漫盗夺,有己而无求者多于世:夸漫盗夺,浮夸无礼、巧取豪夺。有求于世、希望有所得的读书人很多。
10以其所得者间语:以我自己所学得的东西相互探讨。
11吾徒有善因者:我的徒弟中有一个叫善因的。
12归市匦而藏诸屋:买箱子装经书,然后藏在屋内。
13予辞而不许者也:我想推辞但不答应。
14使馋诸石:镌刻在石头上。
王安石这篇文章写到的是一个寺庙的修建情况。我们知道在过去儒释道三家三而一、一而三,虽然是学儒的,但是也会学习道家和佛家的学问,虽然是学佛的,也会看道家和儒家的书,同样的,虽然是学道的,但是还是会阅读佛家和儒家的典籍,所以儒释道三家成了文人们必读的书籍,并且这三个方面共同撑起了中华文化,使得其建构成一个丰富的完整的智慧体、价值体,于是中国文人在其间翱翔,中国人在其间展开生命的历程。并且不只是相互看对方的典籍,而且儒释道三家的学人都常常相互往来,关系也是非常好的,这我们在历史上经常读到这一类的记载。一些儒家学子虽然是以科举功名为主要地方向,但是经常在工作之余、学习之余,寻师访道,游览名山宝刹,遍览各地的道观寺庙,在其中与那些大德高僧们交往、讨论,所以过去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其实也是非常丰富的,无论是世俗的事情,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还是超越世俗、提升到灵魂、灵性境界的领域,都能够实现自身的和谐,所以也就不存在什么精神危机的问题。这儒释道三家组成了大的文化体系,使得中国人的生命融入其中,在这之间经世出世,获得今生的幸福,也获得来生的安康!所以这一套完整的精神体系,像一艘大船,载着中国人航行了几千年而依然平稳不倒,原因就在于它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丰富的和谐的健康的生命体。而王安石这一篇介绍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佛弟子善因有房屋在涟水城中。他在京师获得佛经五千零四十八卷,回来后买了箱子装了经书藏在屋内,想求能文的人替他写经藏记,大约有一年了。因为安石与怀琏友好,所以让其徒善因来拜求,请安石费心作篇记。这些是我们在阅读时应该注意的地方。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