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部张君诗若干篇,明1而不华,喜讽道而不刻切2,其唐人善诗者之徒欤?君并杨、刘生3,杨、刘以其文词染当世,学者迷其端源4,靡靡然穷日力以摹之5,粉墨青朱,颠错丛庞6,无文章黼黻之序7,其属情藉事,不可考据也8。方此时,自守不污者少矣。君诗独不然,其自守不污者邪。
子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9。”观君之志,然则其行亦自守不污者邪,岂惟其言而已!
畀予诗10而请序者,君之子彦博也。彦博字文叔,为抚州司马,还自扬州识之,日与之接云11。
庆历三年八月序。
1明:明白。
2喜讽道而不刻切:喜好讽刺世道却不尖刻。
3君并杨、刘生:张君与杨亿、刘筠齐名。
4迷其端源:不知晓头绪。
5靡靡然穷日力以摹之:沉迷其中,整日地学习。
6粉墨青朱,颠错丛庞:庞杂错乱的辞采,粉饰雕琢的形式。
7无文章黼黻之序:没有文章应该的结构。
8其属情藉事,不可考据也:寄托感情、援引前事,都不可考辨。
9诗者,志之所之也:诗歌史用来表达心志的。
10畀予诗:将诗集送到我这里来。
11还自扬州识之,日与之接云:从扬州回来认识了人,而后每天都与他交往。
王安石这篇文章是为别人诗作所写的一篇序言。我们知道在古代最轻松的就是做官的了,因为他们每天没事,人们教育好了,家族把一切该管该处理的事情都已经管好了处理好了,所以也就无须官员来操心了。所以官员们都很悠闲,所以就天天吟诗作画、舞文弄墨、游山玩水、野外郊游,这都是过去的官员们常常的事情,因为整天没事做,不做这些做什么,所以在厚厚的《四库全书》中,最多的就是“集部”,那都是这些当官的人写的,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过去当官的是多么轻松了,可谓是天下太平,人民安康,自然当官的就没事做了。同样的,从这篇文章的题目就可以看得出来,这又是一个做官人的作品。而在这篇文章的开头,王安石称道张君诗集中的作品“明而不华,喜讽道而不刻切”;显然介甫赞誉艺术上的适度,鲜明而不尚华丽,有讽于世事而不过于尖刻迫切,其核心还是艺术创作要有所为而发。这与他一贯的主张,“文者,务为有补于世用而已矣”是相通的。接下一句反问:这样的作品,不正是对盛唐优秀诗人、诗风的继承吗?称赞其诗而追溯源流,也正显出介甫对盛唐现实主义诗风及其空前的艺术成就的崇尚。王安石举出杨亿,举出风行一时的颓靡诗风,正与张君“明而不华,喜讽道而不刻切”的诗风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随后指出,“方此时,自守不污者少矣。君诗独不然,其自守不污者邪。”文章随后引用古代经典诗论,对张君之诗做理论上的概括。“诗者,志之所之也。”诗歌,是诗人心志的寄托和表现。由张君的诗歌,观看他的志向,再由他的诗歌和心志,观看他的品行,均可称为“自守不污”。这些都是我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应该注意的地方。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