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卢纶
“神箭手”一词于大家而言并不陌生,关于描述“神箭手”的诗词成语等,有诗句“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也有“百步穿杨”、“一箭双雕”等成语。
我国古代,英雄辈出,同时也出现了许多神箭手,例如春秋时代楚国的养由基、汉朝名将李广、唐朝的李晟,将才勇士,数不胜数。下面讲述的就是宋辽时期北宋大名鼎鼎的神箭手——何灌。
何灌自小家庭贫困,后凭着卓越的射箭本领得人赏识入军,虽然年纪不大,技艺却十分精湛,尤其是骑射造诣非常,但在军队中因出类拔萃,鹤立鸡群招来了他人的嫉妒,可何灌次次用自己的实力赢得了别人的认可。
随后被提拔为火山军巡检,在边境巡逻。要知道古时候守边境虽说职权重,但也不是什么轻松的差事,他得时刻注意着边境两国的形势,以免发生战乱。
何灌年少便出名,绝非仅靠一朝一夕的努力,成功的背后必定突破了重重险阻,正如书中所言“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一日,契丹人跑到宋朝境内取水,还顺带抢掠了财物,于是何灌一气之下便禁止契丹人进入,蛮不讲理的契丹人竟带着几万辽国士兵到城下,意图挑衅叫嚣让宋兵开城门迎战,这让何灌哪里还能坐得住,立马掏出弓箭,朝着辽兵方向瞄准射击,先后射死了辽兵几人。
可是敌方嚣张气焰只高不低,于是他心生一计朝着辽兵旁边的石头射去,辽兵还以为何灌射偏了,纷纷嘲笑他,直到何灌二话没说接连两箭朝着第一箭方向射去,才堵住了悠悠众口,吓得辽兵屁滚尿流,仓皇而逃。
原来这三支箭一差不差的射在了同一个位置,还把那块大石头穿了个洞,可见何灌这射箭本领极为精湛,也不奇怪几万辽兵都被吓跑了,自那以后何灌三箭退敌千万便家喻户晓了。
直至三四十年后,一位辽国的萧太师拜见何灌,偶然谈起此事,萧太师绘声绘色地盛赞那位将领三箭射穿石的故事,并将其奉为楷模,崇拜万分。
何灌见此场景微微一笑,说道:“你口中这位‘神箭手’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就是我啊!”语毕,萧太师连忙跪拜,由此可见当年何灌不仅彻底击败了辽军,还彻底征服了辽国人的心,风光威武了数十年。只可惜即使这样也没能躲过小人的嫉妒之心,逃过英雄末路的悲惨命运。
世人常说“好人有好报”,但是很多时候现实却很残酷,好人常常没能落下好的结局。何灌为朝廷效力几十余载,终究逃不过小人的嫉妒之心。靖康元年,金军进犯,意图攻打宋朝。朝廷却故意把主力军队调走,只留给何灌惨弱的兵马几千,后来战败,皇帝还以此理由降罪何灌。
试想如果一个军队里没有强军当作主力,只有老弱病残,即使将军再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也绝敌不过对方的上万军马,更过分之举是后面战况惨烈,朝廷并没有拨出一兵一卒来援助何灌,最后坚持了没几日,几千兵马葬身战场,何灌也没能幸免于难,终于为国捐躯了。
世人长叹最可惜不过“英雄末路,美人迟暮”。读过《何灌传》的人应该都会为这位宋朝神箭手感到惋惜吧,“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是他的印照,他没有显赫的背景和家庭关系的支持,只靠自身的努力取得了“神箭手”的荣誉称谓。
杀敌无数人,为朝廷争光数次,风光威武了数十年,虽然最后没能逃过被小人陷害的命运,有惋惜和遗憾,但也战死沙场,死前一刻还在战场拼命,为国效力,他是我们当之无愧的大英雄,应该被世人敬仰。
像何灌一样的英雄还有许多。比如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里面讲述的各个英雄,没有几个有好结局的,梁山一百单八将,基本战死沙场, 为国捐躯;文天祥抗击元军,即使被俘也不屈于名利之下,悍然赴死;史可法为护当地百姓周全,死守扬州, 最后战死沙场,为国捐躯;被称为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早期落魄,韩信幼时便父母双亡,只抛下自己孤单一人,主要靠钓鱼换钱维持生活,经常要靠别人的施舍来填补生计,没少受到别人冷眼和笑话。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古时英雄人物多在逆境中磨炼成长,英雄的经验教训也告诉我们顺境使人迷失,逆境使人成长的道理。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