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文居

首页 > 日志大全 > 经典日志 >

佟医生

时间:  2023-12-02   阅读:    作者:  刘亚荣

  一

  正月,春风尚裹着寒气,佟医生穿着一件七成新的墨绿色呢子大衣来报到。她脑后拖着一根乌黑发亮的大辫子,是那种已不时兴的麻花辫,却给她平添了些许迷人的韵致。一绺恰到好处的刘海儿,使她宽阔的额头不那么引人注目,五官因此显得格外生动——小巧挺直的鼻子,被时间忘却了的光洁的小圆脸。

  佟医生来乡医院时30多岁,喜欢哼几句西皮流水。我喜欢佟医生圆润动听的声音,如果非要说像谁,她的声音挺像京剧大师李胜素的。如果妇科没有病人,门半开着,泡桐树的影子在屋门和窗户上游移,李铁梅或者阿庆嫂的唱段便会交替飘了出来,随着树影的跳动荡出屋。我匆忙走在台阶上的脚步,便像收到了某种指令,不由自主地慢了下来。

  我也爱京剧,又和佟医生的妹妹是同桌,跟她自然更亲近些。初中时,数次去她家,佟医生的小脚姥姥带着她的妹妹们住在那里。一人高的土墙大院中,四间青砖房子隔出前后两个院落,前院种着青菜、韭菜、茄子、西红柿,后院种着桃、杏、苹果、梨,她家常年卖院子里产的菜。我没少吃她家的果子,夏初吃杏子,夏末吃“烂酸梨”——此梨并非烂了不能吃,而是有梨的异香,离开家乡后再也没见过。

  二

  佟医生是个有故事的人。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20世纪70年代末,扎着两个抓髻的佟医生蹦蹦跳跳地出了校园。恰逢国家重视农村妇女保健问题,培养女医生,佟医生得以到县办卫校培训,3个月后回村保健站司药打针,跟随乡医院陈医生搞妇女保健普查,每年挣2400个工分。土地承包后,佟医生成了保健站的负责人。这期间,她学会了接生,多了个糊口的本事。这些年轻人觉得陌生的词语成为改变她命运的契机。此时,她有了双重身份——农民和乡村医生。

  佟医生扛锄头、背药箱20年,在这两个驿站忙碌,一直是农民。她没想到,年近40岁还能到单位上班。那年,乡医院成立防保科,需要招聘几位防疫人员。刚开始她还迟疑,怕耽误家里的活计,放不下女儿小青。还是姥姥豁达,说:“去吧,孩子我帮你带。”

  她来乡医院晚,转正却比我早,我没有一丝嫉妒。更多的机缘,让佟医生的人生充满变数。

  家乡习俗,寒衣节是不能去看望朋友的。但近三年,很多计划被打乱。就在这个不适宜的秋祭节,我对爱人朱说:“我还是想去看看佟医生。”

  她的声音一如既往的甜美,笔直的腰杆并没有被岁月压弯。她骑着自行车从不太宽敞的巷子里出来接我们,没有太多寒暄,说跟她走就行。她跨上自行车,留给我一个穿墨绿色上衣的背影。我惊奇地发现,她身后还是拖着一条麻花辫,只是细了。我的记忆突然发生重叠,这两幅影像相隔32年。她的黑发替她战胜了时间的侵袭,那些被时光折叠起来的日子化为粗线条的白描,铺展在月光皎皎的纸上。

  我和朱坐在铺着褪色桌布的八仙桌边,吃着佟医生递过来的石榴——刚从窗前石榴树上剪下来的咧着嘴的大石榴。

  下午三点的阳光铺在阔大的院子里,棒子垄摆了十几行,玉米棒子闪着金灿灿的光,芝麻秸靠着西墙。靠南有一棵粗大的柿子树,绯红的叶子稀疏,灯笼一样的柿子挂在树梢。

  朱说:“我记得院子特别小呀。”

  佟医生叫着我的小名,说:“坤知道,这是姥姥的院子,她上学时常来。”

  中秋节的午后,朱工期紧张没能回来团聚,我的心空落落的,就带着女儿珠儿去野地逮蚂蚱。二八月,看巧云。大平原上成熟的田野与蓝天白云更像一幅巨大的水彩画,大自然300多天的寒暑孕育出的颜色和味道,散发着迷人的气息。没想到,我们会在玉米地遇到佟医生,要不是纱巾下露出来的大辫子,我都不敢相信是她,娇小的身躯背着半袋沉甸甸的玉米棒子,头上、肩上落满干枯的玉米花。

  看到我,她停了下来,跺跺脚上的泥土,拍打拍打身上的玉米花。www.xinwenju.com“趁午休帮你姐夫干点儿活,十来亩地,他太辛苦了,一会儿我就去上班。”她的嘴唇因为缺水泛着白线,十指如炭。

  三

  苗医生调走后,佟医生进了妇科。

  妇科科室随后搬到了我宿舍的西边。春、秋、冬,佟医生的门大都紧闭着。她用我的大搪瓷盆洗衣服,在屋里偷着做布鞋。其实,光明正大地做也没关系。佟医生没有超常的禀赋,此前就是一个会接生的村医,医术远没有从正规卫校毕业的苗医生高明,故而,苗医生调走后,妇科病人锐减。她有点儿自卑,面子上却撑着。有时能听到她在屋里哼唱:“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有一次,我故意逗她,急促地敲她的门,凝神能听到办公桌抽屉“咔嗒”合上的声音。我推门闯进去,忍不住笑,她正紧张,发现是我,伸手作势要打:“丫头,吓死我!”又拿出纳了半截儿的鞋底,哧溜哧溜地纳起来。我由衷地赞叹起她的好手艺。这细密的针脚,横平竖直,斜看是由无数个菱形组成的图案,鞋底也足够硬实。她却说:“你姐夫整天泡在地里,一双鞋穿不了两个月就坏了。”阳光透过窗户,形成一个漂浮着灰尘的光柱,她端坐在光柱下,大辫子垂在肥大的白大褂后面。白大褂、听诊器、草筐、锄头、棉布、针线,与流光溢彩的京剧突然一同闪现在我的脑海中……我愣怔了片刻,回屋翻出朱发的劳保翻毛大头皮鞋,送给了她。

  珠儿长得太快,奶奶戴着老花镜做的鞋,还没上脚就小了。我决定跟着佟医生学做鞋。从鲍墟集上买了一双塑料底,扯了花条绒布——所谓的花,也仅是红底上点缀着绿豆大的黑白斑。佟医生有白洋布供我做鞋底和鞋里,缝鞋口的黑布、夹纸她也有。我买了两包针,认真地学了起来。上了瘾,佟医生回家吃饭,我纳鞋底纳到半截儿,线脱针了,急得团团转,等着她来帮我做纫头。而她忙完家里的活计,面带愧色,迈着细碎急促的步子到办公室,成了迟到的人。每次开会,领导都不点名批评谁,但总是强调上下班时间和纪律。她低着头,抿着嘴,将辫子下半尺处的头发拆了编,编了拆。我挨着她,她的呼吸沉重,夹着一两声极力忍着的叹息。这叹息声让我想起了玉米地里的相遇。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我不擅长针线活儿,珠儿的棉衣后背厚得一把抓不透,边边角角却没有棉花,前襟处透风。秋天我给珠儿做棉袄,佟医生利索地把棉袄的里面朝下,里子朝上,用手捋平,絮上棉花。她说:“做棉衣时将棉花缀到边上,再翻过来引,保证不再跑风。加领子时你先用针线把中间钉上,这样就不会往上偏了。”于是,珠儿那件黄黑格子棉袄完成后,我拿着在朱面前狠劲炫耀了好几次。至今,每次换被罩,我都要将被罩的四角用针线固定一下。这些习惯和针线活儿技艺都受益于佟医生。

  我这辈子至此只做过两双鞋,从剪鞋样到成鞋,都是佟医生手把手教的。5岁的珠儿穿着妈妈亲手做的布鞋,站在春风中葱绿的苜蓿地,仰头看着布谷鸟从天上飞过,这张照片一直被我珍藏着。这些记忆就像蚌壳里藏着的珍珠,有着令人喜悦的光泽。

  四

  我在乡医院住着,没有时间概念;佟医生不同,她是被时间驱赶的人。

  同事玲生小孩时,赶上一场秋雨。绵绵的雨滴遇到潴龙河畔的沙地,田间地头三三两两都是披着雨衣或塑料布收玉米棒子的人。玲的婆家人捎来信,玲要生了。佟医生从地里赶回来,带着两脚泥。洗手,捅炉子,坐锅消毒,毫不迟疑地赶到玲的家。

  佟医生拿出相册,为我讲述着,被时间隐蔽的过往就在照片上显现了出来。她感叹老天待她不薄。八仙桌上摆着一对景德镇的瓷瓶,青花釉里红《婴戏图》象耳尊,瓶口绘有莲花纹和如意纹;西墙挂着的一幅画上写着“事事如意”,倒与屋外的柿子树和佟医生现在的日子很对应。

  青春岁月犹如波光粼粼的流水,从佟医生身上漫过,我对照着自己,那些人生风景忽然又返了回来,我也还年轻着。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有一种牵挂叫做:甘心情愿!每日一善文案(精选94句)山村雨后题你在我的诗里,我却不在你的梦里止于唇角,掩于岁月唯有暗香来时光是个看客左手流年,右手遗忘蓝色风信子那一季的莲花开落无处安放的爱情青瓦长忆旧时雨,朱伞深巷无故人少年的你行至盛夏,花木扶疏南方向北处,似有故人来你是住在我文字里的殇为旧时光找一个替代品,名字叫往昔那首属于我们的情歌,你把结局唱给了谁其实爱不爱,变没变心,身体最诚实夏夜,望志路警笛呼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