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文居

首页 > 日志大全 > 经典日志 >

陶渊明为什么归隐

时间:  2024-06-16   阅读:    作者:  南山

  很多语文老师讲到陶渊明归隐,都简单归纳为他是因为“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回家的——这件事还原一下,就是陶渊明在彭泽当县令的时候,来了一个上级领导(督邮),手下人告诉陶渊明应该出去迎接,陶渊明一生气,说那督邮狗屁不是,我怎么能为了五斗米就向他折腰呢?因此辞官归隐。

  这么说不算错,但是也太简单了吧?

  陶渊明多大的脾气,能因为不爱伺候上级领导就辞职归隐?

  所谓的“不为五斗米折腰”事件,其实只是一个导火索,陶渊明的归隐还有很多背后的原因。

  儒家思想有个特点:太平盛世的时候很适合用来统治百姓,一到乱世就不管用。先秦时期即使孔孟在世也没能让儒家走上统治地位,非到汉朝那种大一统时代不可。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然而汉朝灭亡以后儒家学者开始迷茫:不是说好了“天人感应”吗?皇上都是天子,有上天保佑,可是眼看着曹氏把天子逼得退位,司马氏又照葫芦画瓢取代曹氏,而司马氏又差点被少数民族灭了,原来天子也能当阶下囚,没了权力连狗都不如。加上从东汉末年开始战争不断,中国人口锐减,有学者统计,东汉时期的人口达到六七千万,而到了东晋连两千万都不到。王朝频繁更替、战乱不断、生存艰难等等原因,导致当时的人对儒家那套“君臣父子”的东西不再相信,更多人开始追求佛、道,尤其道家思想对当时的读书人影响非常大。

  陶渊明也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他不爱做官,只爱追求自然山水,在《归园田居》里也说过自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看不上那些功名利禄。陶渊明当过官,还当过好几次,基本上就是家里穷了就出来当几天官挣点钱,但是实在不喜欢官场,等到日子能过下去了就辞。只有最后一次,也就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那次,已经四十岁的陶渊明下定决心归隐,以后即使穷也不当官了。

  “官场黑暗”不是说当官的都贪污,比那还严重。

  学过历史的同学应该有印象,汉朝推行“察举制”,简单理解就是让地方给中央推荐人才,看上去是给平民百姓一个出头的机会,实际上察举制很多时候都是被权贵把持,那些贵族绝不愿意让平民百姓到自己的圈子里来分一杯羹!我们看《三国演义》里,袁绍、袁术兄弟整天不离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家四世三公”,强调自己是贵族,跟我们一比,你曹操就是个“小赤佬”。

  到了两晋更过分的“九品中正制”,强行把人分出等级,“上品无寒门”,朝廷基本成了贵族们争权夺利的圈子。陶渊明曾经在桓玄手下当过官——桓玄是个野心家,一心想取代东晋朝廷自己当皇帝,陶渊明当然看不上桓玄这种人,于是辞官回家。后来刘裕起兵讨伐桓玄,陶渊明投到刘裕手下,没想到的是刘裕比桓玄野心还大——这位刘裕就是后来的南朝宋武帝,也就是我们教材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里那位“气吞万里如虎”的“寄奴”——看着刘裕在朝中扫除异己、笼络人心,陶渊明对官场彻底失去了希望。

  多种原因共同的作用,才有了陶渊明后来的彻底归隐。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有一种牵挂叫做:甘心情愿!每日一善文案(精选94句)山村雨后题你在我的诗里,我却不在你的梦里止于唇角,掩于岁月唯有暗香来时光是个看客左手流年,右手遗忘蓝色风信子那一季的莲花开落无处安放的爱情青瓦长忆旧时雨,朱伞深巷无故人少年的你行至盛夏,花木扶疏你是住在我文字里的殇南方向北处,似有故人来为旧时光找一个替代品,名字叫往昔那首属于我们的情歌,你把结局唱给了谁其实爱不爱,变没变心,身体最诚实夏夜,望志路警笛呼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