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顺德,偶然一抬头,我看到一个巨大的广告牌,上面大字写着:均安——李小龙的故乡。看到这几个字,当时我心头就有种强烈的震动。我感到很奇怪,因为我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并不知道我的偶像李小龙的故乡就在这里,所以,我十分惊奇。很多人都是追星族。我也不例外。中外影星当中,能让我膜拜的有两位,女影星,我一直追随栗原小卷,我是她的铁杆fans。男星呢,我的偶像是李小龙。现在,我从那么遥远的地方来,忽然间就踏在李小龙故乡的土地上,怎么说也是一种缘分。我甚至怀疑,是不是有一种心灵感应存在。此次到了均安,无论如何,我要去李小龙的故乡看一下。
很多年前我是一个武术爱好者,习过武练过举重。我对李小龙各种信息几乎了如指掌。只是,我没有想到我会以这种方式来到他的先祖的旧居。由于李小龙显赫的声名,还有他在世界上的威望,李小龙三个字已是炙手可热的金字招牌,谁拥有了这三个字,谁就掌握了财富的钥匙。于是很多地方都说他们那里才是李小龙的故乡。
一点也不奇怪。各地政府忽然明白,经济建设还得文化先行。于是每个地方都有了自己的文化节。对于地方文化的热衷开发,一时间又使得许多历史名人无家可归。例如,诸葛亮的卧龙岗,到底位于何处,就让襄樊与南阳两地,争得不可开交。李小龙的祖居位于何处,也成为岭南各地争抢的对象。目前已有三种说法。广州市荔湾区永庆街一巷13号、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敦根村、顺德均安镇上村。这几处地方也不是平空想象,都能提供一些蛛丝马迹的证据。这其中,最有说服力的,还是顺德均安。
此说法最有力的证据,就是李小龙父亲李海泉墓碑上的铭文。香港长沙湾天主教墓地,有李海泉的墓碑。为李小龙五兄妹所立,该碑的上方镶有李海泉身着西装的瓷相,并刻着“顺德——先父李海泉圣名若瑟之墓”汉隶金字碑文。正因为如此,世人都倾向于李小龙祖居在均安一说。李小龙的胞姐李秋源曾经回忆,父亲常对他们说,他们的家乡在顺德江尾。江尾,是均安的旧称。
均安镇位于顺德市的南部,离广州约60公里,离大良镇约20公里,是粤剧名伶罗家宝、罗家英的家乡。在上村村口,可见一座高大祠堂,是李氏宗祠。厚实,庄重,宽敞整洁而又肃穆,颇具气魄。正堂上供奉着李氏祖先灵位。当地村民告知,这座祠堂建于清光绪五年(1879年)。
一个偏僻的小村里,能建有这样一座祠堂,很是不容易。其实也没什么奇怪的。在岭南一些并不起眼的乡村角落,随时都会有一些僻静冷落的古建筑、古桥,甚至一些古墓。它们就那样冷冷地埋藏在荒山野岭。如果你去问当地的村民,他们多数不知道其由来。因为当他们一生下来,那些古迹就早已存在了。
李小龙祖居离李氏宗祠不远,大约有半里路左右,位于以李小龙的名字命名的小龙巷中部。刚下过雨,这雨后湿润的空气映衬岭南民居,显得寂静而又闲适。祖屋占地五十多平方米,并不大。一房一厅一厨一天井,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砖木结构的民居,传为李小龙的祖父——曾在佛山镖局任镖师的祖父李震彪所建,李小龙的父亲、粤剧名伶李海泉就在这里出生并居住。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不到五岁的李小龙曾随父李海泉回到这里,当时的情形,上村的许多长者都还记得。
均安镇上村,是顺德地区很偏僻的一个小村庄。清秀、安静,并无多少特别之处,民风淳朴,并不尚武。上村是以李氏后人为主的村落,全村有1200人,其中李姓大约800人。李小龙祖屋的质量与家具的陈设都比较简陋、朴实,能讲述往事的线索已无多少踪迹可寻。我穿过陈列着一座木人桩和一座香案的大厅来到天井,这里有一个约20平方米的场子。走出李小龙祖屋大门时,我看到了门楣上挂着这样一副对联:
武德龙溪绵世泽;
英名鹤岭振家声。
李小龙,1940年11月27日出生于美国西海岸三藩市(旧金山)。初名李振藩。由于李小龙从小喜欢和人争斗,一心一意要习武,父亲李海泉别无他法,索性成全他。通过朋友关系,李海泉为儿子找到了一位武林高手做师父——把咏春拳从内地传到香港的一代宗师叶问,开始向他学习咏春拳。
咏春拳是中国武术的南拳之一,早年流行于广东、福建各地,此拳具有较强的实战性。其长处在于近身搏击。拳快而防守紧密,马步灵活,攻守兼备,注重刚柔并济,气力消耗量少,最适宜身材灵活者习练。可以说,李小龙最初学习的咏春拳,为他以后独创举世闻名的截拳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李小龙18岁那年,独自前往美国求学。从旧金山,到西雅图,最后在华盛顿大学选择了一个令人费解的专业——哲学。李小龙因此获益匪浅。他认为,许多事物一旦纳入哲学范畴,那将是博大精深且深不可测的。比如,中国的武术。李小龙博采众长,在中国南北派武术的基础上,他又修习了拳击、柔道、摔跤、空手道、跆拳道、泰拳,集东西各家拳法、武术之所长,创造出了一门属于他自己的武学——截拳道。李小龙称:截拳道是运用最少动作最少能量,直接表达自己感受的武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快速、直接。同时,这门拳法也是表现身体的艺术。而对于世人,似乎更为熟悉李小龙自己对截拳道的解释: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
李小龙在西雅图开设了一间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振藩国术馆,自任馆长。一时间声名大振。而他创造的功夫一词,CHINESE KUNG FU,也为世界所接受。一名叫琳达·艾米莉的美国女大学生,也来学习武术。琳达为李小龙英俊的外表、高超的功夫、幽默的谈吐以及摄人心魄的阳刚之气所倾倒,产生爱的火花。在相恋一年后,琳达与李小龙共同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后来,有了李国豪、李香凝一子一女。
李国豪长大后,也涉足电影界,在好莱坞拍戏。在一次拍戏时,意外死于假戏真做,一颗子弹毙命,终年28岁。事后,警方调查伤势,发表公告称事件是由于枪械检查过程中疏忽所致。更多的人则猜测可能是遭人暗算。各种分析现在仍在继续,有关李国豪之死又成为一个悬而未解的谜。
李小龙开创了功夫片的先河。李小龙回香港之后,一直致力于功夫片的创作。他的功夫片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欢迎。大家奔走相告,兴奋而狂热。连续创下票房纪录。他将中国武术用电影这种形式,进行了酣畅淋漓的表达。李小龙的代表作如下:
1971年7月:由美返港,为嘉禾电影公司主演的首部功夫片《唐山大兄》公映。
1972年3月:主演的第二部功夫片《精武门》上映,同年,该片获金马奖剧情片奖,李小龙获最佳技艺奖。
1972年5月:赴罗马拍摄了自编、自导、自演的《猛龙过江》。
1972年9月:李小龙自称“集合了世界上最优秀的武术家运动员”的功夫片《死亡游戏》开拍,开机两个月后停拍。
1973年1月:主演的功夫片《龙争虎斗》封镜,这是第一部由华人主演的好莱坞电影。
正当已经成为国际巨星的李小龙雄心勃勃地准备拍完《死亡游戏》时,他人生中真正的“死亡游戏”却不幸光临,这位完美主义者来不及继续他的人生奋斗,来不及接近他理想的完美境界,猝然离世。
我看过了李小龙主演的全部电影。说实话,看李小龙的电影,最大的感受就是过瘾。矫健的身手,凌厉的拳术,像一阵旋风、一道闪电般呼啸而至,刹那间将敌人打翻在地。从这些影片中,也可以看得出李小龙疾恶如仇的性格。李小龙给观众们展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力:快如闪电的身手、简洁干脆的招数、凌厉无比的腿法、坚如钢铁的肌肉以及永远对敌人轻蔑不屑的眼神,无不令中外观众痴迷疯狂。
著名的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在当时的《明报》社论中写道:
小龙突然暴毙的消息传出时,任何人都会难以相信。如果在昨天,要人们推举一个全中国最不容易死亡的人,预料李小龙极可能得到最多的选票。偏偏这个最不容易死亡的人,却突然在睡眠中一瞑不视。
李小龙的死讯对几乎所有人来说都是难以置信的。他是那么的强大健硕,他有着那么旺盛的生命活力,他是无敌的,即使对手是死神。
李小龙最终安葬于西雅图的湖景墓地。李小龙的妻子琳达在丈夫的墓前做了最后的悼词:
他活着的时候,每天都有所创造,他33岁的一生是充实的。
在李小龙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的文字:“布鲁斯·李(李小龙的英文名),1940.11.27—1973.7.20,李振藩截拳道创始人。”
在电影《猛龙过江》开头,有这样一段李小龙与师父讨论武术的对话:
“什么是武术的最高境界?”
“是把技巧隐于无形。其实又何止武术一道,凡事莫不是如此。”
我在影片中,非常仔细观察过李小龙的截拳道。早期练咏春拳给他打下了过硬的基础。尤其是咏春拳中的寸拳,极具爆发力。寸拳,是南拳中凌厉的一种击技法。但这只是南拳的基本功。李小龙在咏春拳之后,博采众长,加强了腿部功力的训练。截拳道,实际上对于腿部赋予了更大的杀伤力。这种腿法,不是传统的鞭腿,也不是鸳鸯腿,而是一种与寸拳异曲同工的腿部搏击。
李小龙给中国武术史留下了《截拳道》《截拳道研究》《功夫记录》等几大本武学笔记手稿。这些理论和他深厚的武术功底、高超的实战击技经验,终于使他无可厚非地成为一代武林宗师。
李小龙最后毙命香港。此事一直是个悬而未解之谜。疑雾重重,扑朔迷离。关于李小龙的死,无可避免地牵涉到一个女人:丁佩。
丁佩,1945年生,台湾女影星。其祖籍北京,舅爷是张学良,外公是军阀时代的北平警察局局长。1967年加盟邵氏影业公司,她所主演的多为美艳角色,代表作有《应召女郎》《一代巨星》《双星报喜》等。
丁佩是李小龙的好友。然而,1973年7月20日晚,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龙,暴毙在她的床上。可以想象,受千万影迷爱戴的李小龙,生龙活虎进入丁佩家中,却不明不白遽然逝世,这都是让人不能接受的事实。
那天晚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李小龙是怎么死的,这么多年了,丁佩一直保持沉默,守口如瓶。20世纪80年代,丁佩脱离影圈,离婚后隐居多年,如今已皈依佛门,行为十分低调。除她之外,没有人知道那晚的实际情形。她有她沉默的权利。也许,李小龙死因的真相,将永远成为一个不解之谜。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