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文居

首页 > 日志大全 > 经典日志 >

端州砚遇

时间:  2025-08-10   阅读:    作者:  朱千华

  题记:端州,即肇庆。去肇庆数次,皆因想有砚遇。我在扬州的朋友武维春、胡源二兄,皆是藏砚名家。三人过从甚密,常在一起品茗赏砚。胡源兄乃鉴砚高人,藏砚颇丰,极品老坑,有十余方。秘不示人。维春兄雅爱玩砚,藏有老坑鱼脑冰、蕉叶白、青花极品数方。我为生计,长年奔波在外,只要回广陵,则三人即刻相聚。受他影响,亦藏有老坑几方,闲时摩挲把玩。今来端州,焉能放过去老坑的机会。

  当然,端州之四方名胜,亦不能错过。那些名满天下的胜迹,如鼎湖山、七星岩等,自然要登临膜拜,驻足观光。只是,这些著名胜迹,不在我的记述之中。我所寻找的,是那些偏远角落里的新奇古怪,哪怕是一座破旧的古村落,一条湮没的古驿道,一条山谷里激荡奔涌的溪流,都会让我激动不已。那才是我要记述的内容,因为很多鲜为人知的秘密,正是藏在这些荒草丛生的断垣残壁处。

  【一】砚说

  这个社会,除了几个玩家,很少有人对砚感兴趣。不奇怪。信息太丰富,娱乐太多。砚,石头而已。如果真的想玩赏石头,何不去买玉。砚属于古代。属于那些闭门苦读的书生。在古代,书生为取得功名,只有闭门苦读。几乎没有任何的娱乐。如果是富家子弟,出行就很阔绰,带上书童,背着书箱,就可去求学赶考。即使没有求得功名,凭家中之殷实,花钱也能买个官做做。穷书生就不一样了。软囊羞涩,饥寒交迫。书生们缺少银子,不能远游,不能求学。只能在家闭门苦读,没有任何出路。

  十年寒窗,有的人考一辈子。茫茫岁月,漫漫长夜,都是怎么过来的?那个蒲先生别出心裁,灯下枯坐之际,幻想狐狸精,纯情美丽,红袖添香。可是蒲先生只有一个。绝大多数的穷书生呢,每日早晚枯坐,埋头读书,与己相伴的,只有笔墨纸砚。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可是天天如此,实在乏味。呆呆地发愣,想着前程渺茫人生艰难。百无聊赖之际,忽然看到刚洗好的一方砚上,有些斑纹。再仔细看,此砚柔润细腻,泛着幽幽的光。那些斑块,居然是翡翠色。太不可思议了。在人生枯寂前途一片灰暗之际,忽然有许多碧绿的色彩,感觉在郊外踏青,春日晴和,阳光明媚。神情为之一爽。从此以后,书生视此砚为至宝,读书困顿乏味之余,捧出有翡翠斑的砚石,摩挲把玩,心中若生春风。

  有了这样一种神奇的发现,书生对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到镇上的砚铺里,看看还有没有新的发现。这一次,他惊呆了。砚有斑纹,为次品。很多被挑选下来的这些所谓的次品,被店家胡乱堆在墙角。书生对店家说身上没有多少钱,买不起好砚,就买这些次品砚吧。店家说,那些砚没人要。你随便给几个钱,一起拿走吧。书生如获至宝。他把吃饭的几个钱全部换成了这堆次品砚。

  书生把这些砚拿到溪边反复清洗。这一次,又有了新的发现。那些砚石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神奇的花纹与色斑。书生已经忘记了读书。他整日里迷恋这些花纹与色斑,陶醉在这些奇形怪状的图案里。某日,邻村的几个书生来访。他把这些有色斑的砚一一捧出,告诉他们自己的发现。大家仔细一看,还真是那么回事。那些斑纹,有的成块状、有的成带状、有的成斑状、有的成花点状。又有白、青、蓝、红、褐、绿等颜色组成的各种图案。有的说像云,有的说像浮萍,有的说像芭蕉叶,惟妙惟肖。于是,书生送每个人一方带有花纹图案的次品砚。从此,有此砚相伴,读书不再枯燥。累了,就把那方花纹砚捧出,细细赏玩一番,越看越觉得趣味无穷。那些神奇的图案,宛如天成。

  这件奇异的事很快就在读书人中间传开。读书之余,可以把玩砚石,这是个惊人的发现。到最后,县太爷知道此事,特意找几方砚来观赏,果然觉得名不虚传。除了砚石上花纹之妙不可言,还发现此种砚石细腻温润,宛若小儿肌肤。于是就花钱买回几方。县太爷又把这些砚献给府台大人,层层向上,最后到了皇帝那里。皇帝把玩一番之后,觉得此种砚精美异常,花纹精妙无比。遂命人查访此砚石出于何地。几经打听,终于弄明白,此种有花纹的温润砚石,出自端州。这件事一经传出,立即在文人中间掀起一股收藏端州砚之旋风。且愈演愈烈。风靡全国。

  若干年后。东坡贬谪岭南。他对传说已久的端州砚,进行了细细的考证。他认为,端溪石,始出于唐武德之世。那么,这种端砚,到底有什么好处,让这些文人疯狂地追逐寻找呢?首先是它的实用性。端砚的一个特点是,石质细腻,滋润,发墨不损毫,呵气能研墨。研出的墨汁油润发亮。且发墨快,不吸水。蓄水久不干涸。除了实用性之外,端砚上的斑纹,是它的最大特色。那些精妙绝伦的斑纹图案,最终使端砚成为四大名砚之首。

  砚石上的那些花纹,实际上是一种瑕疵。但一旦进入了欣赏的范畴,则由石疵变成了石品,天壤之别。古代文人的娱乐休闲生活,非常单调。这样他们就有足够的时间来揣摩那些端石上的花纹。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那些石品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的形象,有了惊人的神似,并从中找出了一些规律。大体上有这么几种石品:鱼脑冻、蕉叶白、石眼、天青、青花、冰纹、金银线、火捺、翡翠、黄龙纹。

  【二】端砚名贵石品

  鱼脑冻。我们不能不佩服古人对文字超常的想象力。鱼脑冻,只这名字就让人感觉到晶莹剔透。冻,而不是冰。冰太硬。鱼脑冻,最能形象地表达出石品中最细腻、最幼嫩、最滋润之感。其中,以洁白如晴云为上品。其状多半圆形、圆形或椭圆形。凡有鱼脑冻的砚石,砚工都会把鱼脑冻完整保留。有鱼脑冻的砚石,质地高洁,白如晴云,吹之欲散。

  蕉叶白。这个名字,更是让人匪夷所思了。蕉叶白成片状。蕉叶初展,一片娇嫩,色泽洁白,略带绿色,或微黄。含露欲滴。妙不可言。古人云,蕉叶白浑成一片,净嫩如柔肌,如凝脂。

  石眼。就是在砚上长出的小圆形石核。其状若鸟类的眼,故名石眼。以其大小、形状、色彩,万历《肇庆府志》载,眼之品有六,名鸲鹆眼、鹦哥眼、雀儿眼、鸡公眼、猫儿眼、绿豆眼。石眼呈翠绿色,或黄绿色,或米黄色,或黄白色或粉绿色,神态各异。好的石眼圆正完美,晕圈数层。中间有瞳,叫活眼。

  因石眼稀有,有眼之砚,价颇不菲。石眼形态美妙,生动,活灵可爱,砚工常将眼置于砚堂外,作装饰用。因为有眼,整个砚石在瞬间就活了。历代文人无不视若至宝。清代初期的潘次耕在其《端石砚赋》中这样写道:人为至灵,乃生双眸;石亦有眼,巧出天工。黑睛朗朗,碧晕重重,如珠剖蚌,如月丽空。红为沙丹,黄为象牙,圆为鸲鹆,长为乌鸦。或孤标而双映,或三五而横斜;象台斗之可贵,维明莹而最佳。

  天青。是一种蓝黑色的石品。古人所谓:“如秋雨乍晴,蔚蓝无际”是上品天青。在端砚石中天青微带灰白,纯洁无瑕。端石中的天青较为少见难得。如临近黎明前的天空,深蓝微带苍灰色。

  青花。自然生长在砚石中,呈青蓝色。点小斑微,一般要湿水方能显露。青花以细者、活者、沉者佳,粗者、枯者、露者次之。青花的品类繁多,各有不同的名称,如微尘青花、鹅毛氄青花、蚁脚青花、玫瑰紫青花等。

  冰纹。老坑独有。有晕的银线,向两边融化,似线非线,似水非水,冰纹冻是一组面积较大的冰纹,冰纹有如悬崖的瀑布,一泻千尺。在瀑布四周,有白茫茫的水雾。颇为稀有。

  金银线。它呈线条状横斜或竖立在砚石之中,黄色者称金线,白色者称银线。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火捺。又称火烙,端砚中有些部位出现好像用火烙过的痕迹,呈紫红微带黑色者。清屈大均《广东新语·石语》:“其火捺以紫气奔而回礴,又如血晕散开,有若云雾之气,或小而圆轮若金钱者。”火捺像用火烙过,色紫红,微带黑,有老、嫩之分:老者,紫中带微黑;嫩者,紫中带微赤。

  翡翠。翡翠在端砚石中呈翠绿色的圆点,或椭圆点,或条状,并有翡翠纹、翡翠斑、翡翠点、翡翠条和翡翠冻之别。翡翠有别于石眼,它既无瞳子,又不像石眼那样圆正,外围没有明显的蓝黑色边缘,翡翠在端砚石中亦是名贵的石品。

  黄龙纹。俗称黄龙,其色泽似由土黄、黄褐、米黄及青绿、苍灰混合而成。有时会在砚石表层出现,跨度较大,呈条带状。

  【三】端砚名坑遗址

  端砚老坑遗址在烂柯山。历史上著名的烂柯之梦,源于晋·虞喜《志林》:信安山有石室,王质入其室,见二童子方对棋。看之,局未终,视其所执伐薪柯已烂朽,遽归乡里,已非矣。后南朝梁·任昉在《述异记》中进行了加工。后世之人对于烂柯山位于何处,一直争论不休。烂柯之梦主人公王质,也变得无家可归。而端州之烂柯山,也是其中之一。

  老坑遗址位于肇庆市北郊七星岩背后,北岭山及西江羚羊峡以东烂柯山一带。始凿于唐武德元年(618年),按天然石口开凿而成,因年代久远,故称老坑,又因洞内长年累月为泉水浸渍,故称水岩。又此坑砚多是进贡皇上御用,又称皇岩。位于羚羊峡南岸江湄,自唐代起,历代均有开采,坑洞很多,老坑砚石集端溪各名坑砚石优点于一身,石质细嫩,叩之无声,下墨发墨快。砚石呈紫蓝带青色,被视为砚中至宝,唐代以来被列为贡品。

  洞内原有飞鼠洞,东洞,正洞,洞仔,大西洞,水归洞等。今存大西洞和水归洞。大西洞长125米,水归洞长100多米。老坑自开采以来曾多次塌方,清末停止开采,直至1972年又重新开采。

  坑仔岩又名康子岩,位于水岩之南山上,距老坑洞约二百余米。砚石质优,细腻,坚实,滋润,青紫带红。但坑仔岩砚不像老坑或麻子坑那样层次分明,石色青紫稍带赤,颜色花纹均匀,也不如老坑或麻子坑砚石色彩斑斓。在端砚名坑中仅次于老坑。自宋治平年间开采以来,历代均有开采,后因塌方,已停采100多年,至1978年又重新开采。

  麻子坑位于水岩之南山。沿端溪逆流而上,山内有麻子坑,清乾隆年间开始开采。相传此坑由一陈姓石工首先开采,因其是麻子脸,故名麻子坑。砚石质地高洁,娇嫩,细腻。麻子坑砚石层次清晰,砚石色泽油润,青紫色略带蓝色,近似老坑砚石的色素,以水湿之观察,色彩丰富斑斓。自清乾隆年间开采,后因塌方淤塞而停采,至1962年恢复开采。洞口在山岩上,距山脚之端溪约600米。该处山坡陡峭,怪石嶙峋,山道崎岖险峻,攀登不易。

  宋坑位于北岭山一带,盘古祖殿后约2公里,坑口有好几个,西起小湘峡,东至鼎湖山,分布在盘古坑、将军坑、伍坑、陈坑、蕉园坑等地,自宋代起开采,面积近100平方公里。砚石色泽紫如猪肝,凝重浑厚。宋坑砚石的色泽是紫色,叩之金声,质理细腻、坚实,下墨快,发墨良,不损毫,呵之即泽,贮水不涸。今除伍坑、陈坑、蕉园坑仍有开采外,其余各坑已没有开采。宋坑端砚有八德:

  历寒不冰,质之温也。贮水不涸,质之润也。

  研墨无泡,质之柔也。发墨无声,质之嫩也。

  停墨浮津,质之细也。护毫加秀,质之腻也。

  起墨不滞,质之洁也。经久不乏,质之美也。

  梅花坑开坑采石始自宋代,因在高要沙浦典水村附近,故称典水梅花坑。典水梅花坑采出的砚石多眼,眼中有点。目前梅花坑砚石多在肇庆市北郊北岭山的九龙坑开采,九龙坑的梅花坑砚石色苍灰微带褐黄,眼多而无睛(无瞳子),眼呈米黄色。

  梅花坑石以多眼为主要特点,呈苍灰白微带青黄色,其中有梅花点者为佳,石质近似宋坑,下墨亦快,但与老坑诸砚相比,略显粗糙。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每日一善文案(精选94句)有一种牵挂叫做:甘心情愿!高情商emo文案(精选110句)每日一善文案正能量山村雨后题你在我的诗里,我却不在你的梦里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精选27句)时光是个看客止于唇角,掩于岁月左手流年,右手遗忘唯有暗香来那首属于我们的情歌,你把结局唱给了谁无处安放的爱情那一季的莲花开落其实爱不爱,变没变心,身体最诚实蓝色风信子少年的你你是住在我文字里的殇为旧时光找一个替代品,名字叫往昔青瓦长忆旧时雨,朱伞深巷无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