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讲究出身,热衷于和历史名人攀亲,李白在诗文中自称是西汉李广的后裔,白居易家族追溯先祖至楚国白公胜,李商隐自称是皇族宗室……出门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给的,大家也都默契地不捅破。但有一位诗人,确实称得上“王孙公子”几个字,那就是李贺。
“哀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这是李贺在《金铜仙人辞汉歌》中写下的千古名句。在诗中,“哀兰”的实物和“天亦老”的想象,共同营造出一种宏观层面的沧桑感,读者阅读后的第一反应是被其中无可奈何的哀愁所触动。都说诗即心声,李贺是郑王的后裔,作为宗室子弟、名门贵族,他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呢?这可能和他的人生轨迹有关。
荒诞是李贺一生无法回避的现实。被荒诞反复捶打之后,这股幽愤反映在诗歌上,成就了他奇隽凄艳的独特风格,他也因此被称作“诗鬼”。李贺的远祖是唐高宗李渊的叔父,和皇室的血缘关系已经淡薄,他这一支早已没落,生活清苦,王孙公子的好处他并没有享受过。李贺7岁能诗,绝对是天才,可他的人生道路走得十分艰难,到死也没能实现理想和抱负,天才的运道也从未青睐过他。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18岁时,李贺因为《雁门太守行》得到韩愈的赏识,成为大唐诗坛的明日之星。当他正准备借着这股名气参加科举考试,一鼓作气谋得一官半职时,他父亲去世了。按照当时的法律,他必须服丧3年,只能中断科考。
蛰伏3年后的李贺,一路披荆斩棘来到长安。当他正要参加最后的殿试时,却遭人恶意举报,说他父亲的名字叫“晋肃”,和进士谐音,犯了忌讳。在以孝治国的大唐,如果李贺参加科举考试,就是大不孝。这个荒诞的理由竟被采纳了,被斩断仕途的李贺只能黯然离开。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这是李贺在《南园十三首·其五》中的名句,也是他的个人抱负。韩愈惜才,举荐李贺任从九品的奉礼郎,可是他并不想按部就班地过完一生,开疆拓土、建功立业才是他的理想。3年后,他辞官参军,没想到军队在不久后就解散了,命运再一次戏弄了李贺,让他的所有反抗和努力化作泡影。
李贺存世的诗歌有200多首,在这些作品里,“死”出现过20多次,“老”出现过50多次,他将心中的愤懑和厌世心理融入创作。阅读他的诗歌,森森鬼气让人心惊。同样是写听音乐,白居易写“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李贺却写“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不祥之气快要溢出来了;纪念佳人苏小小,罗隐写“西陵路边月悄悄,油壁轻车嫁苏小”,李贺却说“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李贺身材消瘦,少年就有白头发,且因苦吟伤身,27岁早逝。也许是从小身体不好,少年丧父,死亡是一直是徘徊在李贺头顶的阴影,人生苦短、时光飞逝也是他反复在心底咀嚼的主题。在《苦昼短》这首诗里,这种感伤达到了极致,直击人心——“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哀愁伤感,成就了李贺的艺术造诣,却也吸干了他的生命力。如果李贺能活到五六十岁,留下更多的诗歌,可能唐朝诗人的排位都会因此而改变。可惜,世上没有如果,那个幽愤的青年也许并不愿意被荒诞驯服,宁愿以生命为长戟,向着永恒的虚无奋战到底。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