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不知道我这一生有没有读过万卷书,但读书却真的帮我明智并改变了我的人生。我能读书这得感谢时代的发展,更得感谢父母的远见卓识。
我总记得某个春末夏初的周末上午,还在读初中的我与母亲到自家番薯地除草。夏初的天气亦如娃娃的脸说变就变,之前还有一些蝉儿趴在长满绒毛的长玉米叶上“热啊!热啊!”地直叫唤,突兀一声惊雷“轰隆隆”巨响,明朗的天空瞬间乌云密布,不久就下起了瓢泼大雨。母亲急忙带我躲进了村那头月妹姑姑家菜地自搭的一个草棚里面。我与母亲就着一些枯草相互依坐在一块干地上。
“小时候,我以为爬上那座最高的山就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但等我长大,爬上了最高山的山顶,才发现山的那边还有无尽的山头。”一年到头忙于生计的母亲,鲜有的与我谈起了她小时侯的梦想。并从她的梦想转移到了为何要吃尽生活的苦,也要供我们五兄妹读书的初衷。
“你外婆生了我们几个,外公说我是老大,要留在家里做事。于是,我一天学堂门也没进过,每次担菜去小垣卖,算菜钱时总要吃别人的亏。所以,无论如何,我都不想你们几兄妹再跟我样,箩筐大的字都不识一个,吃尽生活的苦。”雨势渐小,母亲指着远处突降的彩虹,向我微笑述说着她对我们的期望。她期盼我们可以通过读书这条看似美丽却又充满艰辛的途径,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最终走出大山看到外面世界的精彩美好。原来,母亲以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只有读了书的人才有希望拥有生命中最想得到的一切。
通过这次谈话,我明白了母亲的苦心,也明白了在“重男轻女”还算严重的家乡,我们家却是无此现象为数不多其中一个的原因之一。我的眼前突然闪现出无数个冰雪覆盖着的清晨,父母在穿着单薄鞋袜的脚底缠绕着的一根根用稻草编织的草绳,只为牢牢抓紧地面,不让肩挑重担的单薄身影滑倒在狭窄陡峭的山路上。而父母所有生活的不易,就因为我们身处穷乡僻壤,稻田极少,只能靠到深山老林砍伐杂木当学费抵给学校食堂或开荒种地,待到赶圩日,翻山越岭,挑菜到离家十几里的原小垣钨矿(小垣镇)换些读书或生活的费用。
带着父母的无限期望,我们五兄妹相继走进了学堂。并因父亲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小时候家里总订有《少儿画报》《少年文艺》等书籍。在我目不识丁之前,我最喜欢看的是画报。画报色彩鲜艳,故事情节有趣向上。内容多以人物或动物的卡通图画为主,偶尔穿插几句对话,通常几幅连在一起就能勾勒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懵懵懂懂的我对于画册表达的具体意思不算很明白,但通过看图加上自个想象力的无限发挥,多数内容还是可以理解的。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女医生给小女孩打针的故事。打针前,生病的小女孩很是抗拒,但在女医生的亲切引导下,小女孩勇敢地接受了打针。
我进入小学后,学会了拼读,于是开始了一些自带拼音的书籍阅读。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山海经》里面《精卫填海》的故事。炎帝的小女儿私自驾船游东海溺亡后,化作鸟儿栖息在发鸠山。因她日夜发出“精卫、精卫”的叫声,故给她取名“精卫”。精卫日夜从发鸠山衔草石飞往东海,欲填平东海。精卫填海的故事让幼小的我懂得了不能私自离家出走和下河玩水。还有一个关于“吹风抖抖”的故事,一个小女孩因受后母的虐待,自小就要从事很多的家务劳动。小女孩在一次纺线过程中,突遇一阵猛风刮过,线儿被吹乱了。小女孩因怕后母打骂,着急要把线团理顺,只是越急越乱。正在哭泣之时,头顶飞来一只小鸟,嘴里叫着“吹风抖抖、吹风抖抖”。聪明的女孩瞬间明白了鸟儿的意思。她静下心来,轻轻抖动着手中的乱线,最终成功理顺了那一坨坨的乱线。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遇事要学会冷静处理,方能解决问题。
随着年级的升高及识字量的增多,父亲每月订的那几本书及课堂用语文书根本就无法满足我对知识的渴望。每找到一本书都有一种久旱逢甘霖之感。特别是读到一本自以为满意的书时,这一天感觉不吃饭都会饱,整个人的心情犹如万里晴空上飘荡着的那一朵朵雪白云朵飘啊飘的自在无比。
在我离开家乡去郴城读书前,我获取书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翻看高年级兄长的课本及少部分藏书;二是跟身边的同学老师借读。
兄长比我大五岁,我读小学,他已读初中;我读初中,他已读高中。当我把手头能读的书都翻遍后,我就会冒着被兄长责骂的风险,偷翻他的书柜。所谓书柜,只不过是一个简单的木质壁橱而已。壁橱里的那些语文课本及偶尔翻到的几本小说,总会在一段时间内缓解一下我无书可读的焦虑感。其中给我给印象最深的是《青春之歌》和《笑面人》两部长篇小说。
《青春之歌》是一部中国长篇小说。这篇小说展现了以主人公林道静为代表的小zcjj知识分子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心路历程。林道静在跟旧式家庭彻底决裂后,嫁给了跳海自尽时遇到的救命恩人余永泽,并享受到了爱情婚姻带来的温暖,但在抗日烽火连天的社会环境下,她受到了卢嘉川等共产党人的帮助,决定与自私平庸的丈夫决裂,最终成为了一名勇敢的无产阶级革命者。这部小说带给我美丽兼并震撼的感觉。它让我明白每个人的人生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无论你走或是不走,时代的潮流总会催着你拼命地往前走,直至你活成最阳光灿烂的那天为止。
《笑面人》是一部外国长篇小说。小说主人公关伯伦本是贵族后裔,但自幼不幸落入人贩子之手并被毁容摧残,靠行走江湖卖艺为生,并与瞎眼姑娘蒂相爱。后来由于偶然的因素和英国政坛的需要,关伯伦得以重获爵位,但他却拒绝了这一笔表面看似光鲜实则肮脏的恩赐。在蒂离开人世后,关伯伦也投海而死。这部外国小说相对中国小说而言,我看得感觉生涩吃力一些。但关白伦不被利益而左右,最终选择遵循本心的历程还是让我动容,同时也让我明白了中西方小说的写法终因了文化差异的不同而各具千秋。
读书的另一条途径是跟同学、老师借。特别是读初中时对于课外书的痴迷简直到了饥不择食的地步。每到下晚自习后,只要听说附近哪位同学家里有闲书,就会约上几人到她家看上一晚。好在那时看到的基本都是一些健康的,再加上心思单纯,基本没受到不良书籍的负面影响。不过,上课偷看小说的经历是常有的,我总记得年近七旬、顶着满头白发的物理胡老师走到我座位旁语重心长说的那些话“小分啊小分,你这么优秀的学生也开始偷看起小说来了”。特别是读初三那年,除了吃饭睡觉,我的眼睛基本就没有消停过。我至今还记得与我同床秉烛夜读的英是真的在熬夜苦读,而我却是在苦读着那一本本或薄或厚的杂文小说。因为看书太猛,导致于某天上晚自习,突兀发现老师写在黑板上的斗大粉笔字都看不大清楚了。好在顺利中考到郴城读书,才配了眼镜。要不然,戴副眼镜在家种地,也是会被村人耻笑的。
待到郴城读书后,偌大的城市给了我一个全新的感觉。特别是走进学校图书馆,真有一种“刘姥姥进大观园”之感。图书馆那些《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茶花女》《简爱》《飘》……无论是中国或是外国的名著均被我囫囵吞枣地啃了一遍。我记得毕业留言本上曾同学的一段留言:每到周末,我就看着你捧着一部厚厚的“砖头”就着一包瓜子在我的上铺磕着啃着的舒适。那个时候,我对言情、武打小说看得比较多些,读小六时的班主任杨老师给我寄来的林语堂语录反而看得有些索然无味了。或许是哪个年龄段就该看那个年龄段的书吧。
毕业参加工作后,或是因工作任务的繁重,经济条件有了,看的书反而少了。即便看也是有选择地看。直到现在,整天沉迷于电脑或手机,看的书也是更少了。包括近年来曾立志苦练格律,故买了几本诗集,也终是没有翻过几页的。原来,时代在变化,人的兴趣也会发生变化的,包括看书的兴趣。但我终是感谢读书带给我的好处,至少我的生活不再如父辈那么艰辛,也或许实现了母亲心中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冬芒江风完稿于2023年3月31日晚)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