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文居

首页 > 短篇小说 > 青葱岁月 >

那年夏天

时间:  2025-08-03   阅读:    作者:  崔立民

  听见有人在喊父亲的姓名和我们家的门牌号,想出去看看怎么回事,姐姐已经跑出了门,不一会儿,姐姐跑回来,气喘吁吁地站在母亲面前:“妈,电报!”双手呈上电报,门口择菜的母亲“嗯”了一声,看都没看姐姐一眼,抬抬下巴,示意姐姐把电报放桌上,姐姐突然大声喊道:“河南——加急!”母亲手中的青菜用力摔进簸箕里,叫喊道:“电报,你喊个什么?”

  我心里咯噔了一下,心想,又该父母发愁了。

  电报是父亲的哥哥从“河南省临颍县三家店崔庄”这个地方打来的。

  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告诉我,这个地方是我们的老家,并让我在学前反复临摹这个地址的全称字样,背诵这个地址的全称发音——尽管我两三岁大时离开这个地方后,再没有去过这个地方,但这个地址已经被父亲把它安装在了我的大脑里,就像上学后课本告诉我,北京是祖国的首都而我从未去过祖国的首都北京一样。

  电报上,父亲的哥哥告知父亲,他们的父亲病危,要求父亲回去看他们父亲最后一眼。这封电报之前,父亲收到过他哥哥的一封来信,信上说的都是他们父亲生病缺钱抓药的事。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接到这封信后,母亲愁死了。

  那天晚上,我们上床后,父亲来到我们的床边,手指头点了点床上的脑袋和床下的鞋,转身回到他和母亲床边,拉上那张床单帘子,我们这边和他们那边,看皮影戏一样。

  母亲的声音:“单位借支吧!”

  父亲的声音:“借多少呢?”

  母亲的声音:“你说呢?”

  父亲的声音:“至少也得20块吧?!”

  母亲点点头,伸手墙上划拉了一下,电灯熄灭,皮影戏结束。

  我们家这个门户里,有两个家庭,五十几平方米的居住使用面积里,郝家夫妇领着俩闺女,住那间20多平方米带套间和阳台,我们家住这间14平米的单间,共用厨房厕所。我们家里,两张木板床,一张方桌,四个方凳,都是公家配置的(上面印有武钢字样),如果冬天需要采暖,还得在这个空间里放个烧蜂窝煤的铁皮炉子,炉子上配置一个成直角的马口铁排烟管道,一头接在炉子的排烟孔,一头插过窗玻璃上的空洞通往室外,烟囱接口处还得吊个罐头瓶,渗出的烟油滴在地上或谁的身上都挺嫌人。

  我们这个家,应该叫“窝”。刚住进来的时候,年龄尚小,感觉不到什么别扭,有温饱便乖顺,稍大点,断奶后的小崽子一样,总想往外跑,又跑不出去,埋怨和牢骚变成了叽哇乱叫和扯皮打架,吵得父母也心烦,但他们都是新中国的建设者,能够耐心说服孩子们要体谅国家的困难,虽说他们教育孩子时的语言很不规范,阐明他们的家国情怀时也不乏连打带骂。

  当时,这地方的影院里正在放映《列宁在1918》,电影里列宁的警卫员瓦西里安慰他妻子那一句台词“面包会有的”,不但安慰了我们的父母,也安慰了千千万万像我一样的孩子。

  我们在父辈们建设国家的过程中,别别扭扭地成长着。

  姐姐初中毕业后,本可以继续上高中的,但她选择了下乡,同屋郝家大闺女郝玉莲能够继续留在家里上高中,不是她的学习成绩比姐姐好,也不是她比姐姐爱读书,人家能够心安理得继续上高中,是他们家比我们家多了间房,而姐姐却因为家里无处容身放下课本,走上了社会。

  姐姐下放的地方是武汉市水产科研所,在市郊南湖,从红钢城乘公交车到武昌北站转通勤火车可抵达,当天可以跑个来回,虽是下放知青,享受水科所职工待遇,休星期天,每个月还有18块钱的生活费,但姐姐很少回家,有时候一两个月都不回来,现在姐姐待在家里,是跟单位请了假,理由是要回老家看望病危的爷爷。

  其实,这是个幌子,姐姐现在赖在家里的主要原因,是她的这个月的饭菜票被人家偷走了。老家那封来信让回家求援的姐姐,找到了个跟单位请假的理由。

  父亲今天上白班,晚上7点钟后才能够到家。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郝家的座钟响了7下后,我们家屋里安静了下来。我们在等一个信号,只要这个信号一来,母亲便会进厨房打开炉门,姐姐也会条件反射地跟着收拾桌子,摆上碗筷,我和两个妹妹跑到门口,朝澡堂方向的那个路口张望着。

1/7页
下一页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每日一善文案(精选94句)有一种牵挂叫做:甘心情愿!高情商emo文案(精选110句)每日一善文案正能量山村雨后题你在我的诗里,我却不在你的梦里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精选27句)时光是个看客止于唇角,掩于岁月左手流年,右手遗忘唯有暗香来其实爱不爱,变没变心,身体最诚实那首属于我们的情歌,你把结局唱给了谁无处安放的爱情那一季的莲花开落蓝色风信子少年的你你是住在我文字里的殇为旧时光找一个替代品,名字叫往昔青瓦长忆旧时雨,朱伞深巷无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