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凡柯,可能是这个世界剩下的唯一一个热爱万花筒那个变幻世界的窥视癖。并由对一只万花筒的热爱,渐渐波及了对一切奇怪与神秘事物的窥视。由于生逢其时,与我相比,凡柯真的是越来越喜欢这个五花八门、每天一觉醒来就奇妙无比的时代了。这个时代的一切,和手上不断转动的万花筒相比,显得更加生动、有趣和丰富。想想看,作为一个人,自从他的父母给了他一对时常带着那么一点点令人神往的迷茫,又微微突起的漂亮眼球之后,这双眼睛,在它们能够感知,并开始自动捕抓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就从没有停止过它们的好奇。甚至即使是睡眠时间,凡柯的眼睛,也仍然会在睡梦里打开,尽最大可能,吸吮那些飘忽不定和模糊不清的影像,以便在睡梦中去抓住夜晚的本质。由于对万花筒变化无穷的美丽世界以及由万花筒延伸出来的对窥视的热爱,或者说,近乎一种探寻世界秘密和事物真相的本能,我和周边的人,已经几乎或根本就不会认为这一切会是凡柯的缺点。相反,我们觉得窥视对于我们这个信息丰富、资讯爆炸的时代来讲,其实正是好奇心和稀缺的想象力在人类身上的最佳体现。不管你态度如何,是不是认同这些观点,总之我赞美对世界的窥视。
有意思的是,凡柯第一个最喜欢窥视的物体,竟然是一台日本产的“画王”电视机,这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点意想不到。
这个黑色的四方形的电器,是他十几年前,为了看意大利世界杯足球赛而花了很大价钱,在一个专营进口商品的店铺买的。产自日本,二十九英寸,质量上佳,而且图像格外清晰。自从拥有了这台电视,凡柯的生活,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除了上班、洗澡或上厕所,以及迫不得已的睡觉,持续地窥视这台电视机,已经成为他最大的快乐。每天凡柯一踏进房间,第一件事情,绝不是先跑去厕所洗手,而是径直快步走到客厅,抓起电源线,熟练地把插头插进墙壁上面那一排白色的插座,然后按左边的电视机开关,屏幕跳出图像的时候,他已经坐在一张沙发里了。他的手里拿着一个长方形的电视遥控器,这个黑色的小玩意,为他带来了各种他想窥视的世界。从中央一台到地方台,从晨间节目到晚间的电视剧,也或者,一个来自香港的电视节目和故事片。当然,在没有电脑和互联网的那些年,凡柯也曾在朋友那里借回过一些毛片,通过一台“爱多”牌VCD,凡柯可以尽情地一个人在家里,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观看毛片里那些模糊不清的图像。不得不承认,有一段时间,更准确地说是在结婚前,这台电视机成了凡柯窥视这个世界,窥视其他人的生活、爱好、习惯甚至性行为的一个超级有用的工具。如果没有这台不需要研究其内部结构的电视机,凡柯的生活,大概就只能像上世纪80年代一样,围着收音机、收录机和书籍打转。
那天晚上,我去找凡柯,到他家里的时候,他正一个人在客厅观看菠萝台一个叫作《超级女声》的节目。时间过得真是快啊,与上世纪90年代各种体育、经济、生活播报不同,现在的电视节目,已经让隐藏在城市各个角落,平时难得一见的俊男美女,以及形形色色中性打扮的男孩女孩,通过选秀节目纷纷涌现了出来。现在,观看或者应该说是继续窥视这台电视机,成了凡柯如今最大的快乐。事情确实也是这样,很多时候,凡柯一个人买了些漓泉啤酒、牛肉干、南乳花生,或者原味葵瓜子之类的零食,就坐在沙发上观看。周末的电视里,正在上演超女们紧张激烈的PK。菠萝台也仿佛格外珍惜这样的机会,总是以尽可能漫长的方式,将镜头对准那些台上跳舞、扭动、摇摆的姑娘。台下和屏幕之外,总是有一大群打着各种旗号,举着巨幅彩照的超女的粉丝。作为旁观者,凡柯乐于看到每一个超女五花八门的表演,她们支持者的表情以及喜怒哀乐,这太有趣了。在凡柯看来,《超级女声》几乎引发了一场全民对娱乐节目的关注。因为他后来发现,在这个世界,并不只是他一个人在观看《超级女声》,在关注每一周整个比赛的进展。所有的媒体,所有的互联网新闻,所有的稍微有一点时尚的男生和女生,甚至包括社会各个层面的人,都在谈论并知道整个事件的进展以及经过,他们的喜好溢于言表,争论也空前广泛,谈起这个话题,往往总是热闹非凡。像我这样对《超级女声》漠不关心的人实在是太少了。有一次,在一群人出发去芝加哥市中心参观建筑时,几个男生在车厢的后面,又谈论起《超级女声》最后的决赛,并为最后前几名全是剪着短发的女生相互PK而感到失落时,我还以为《超级女声》是一种在广场或者操场上,比谁嗓门大的公益活动,结果引来一群人的哄堂大笑。当然,这没什么,毕竟我不是凡柯,我对窥视这一类娱乐的电视节目,实在是没有多大的兴趣。
当然,因为这样的节目,凡柯喜欢上了一个叫叶依倩的姑娘,并且为了她几乎迷晕了头。每天,凡柯除了通过电视,还从网络和各种报纸上,下载收集了叶依倩的大量图片和资料,并为她写过一首诗。这样的爱好,极大地满足了凡柯的窥视欲和想象,以至于我在楼下喊他,或者打他手机让他赶快下楼一起去M5酒吧喝酒时,他都差点忘记了应答或者接听电话。单从这一点上说,凡柯其实首先要感谢菠萝台,感谢那些想出这种比赛形式的导演和节目制作人。但一切果真是这样吗?谁能说电视台就不应该感谢凡柯,感谢类似凡柯这样的观众?他们的需要是相互的。因为凡柯的存在,或者说,因为一大批类似于凡柯的男男女女的存在,《超级女声》的比赛才得以继续进行下去,并在壮观的全民观看运动中,最终使《超级女声》的冠军登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这种看上去公平的投票和公开的PK,体现了一种时代活力、年轻人的爱好,与娱乐的风尚,并体现出这个时代最需要肯定的个性和开放,新鲜的比赛形式因此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与关注。凡柯看上去近乎疯狂的对于这一类节目的窥视,其行为也就因此不难理解。正因为如此,我几乎从来不嘲笑凡柯的这种个人爱好。当然,和那些在凡柯看来庸俗不堪、围在舞台下面抛头露面,并且大惊小怪的粉丝们相比,凡柯只不过是一个默默隐匿在电视机后面的观看者而已。但是,只要看看短信的投票率,就会发现,像凡柯这样隐匿的分散在城市各个角落,在周末的夜晚围观《超级女声》的年轻人,实在是多不胜数。单凭这一点,我怎么能够批评凡柯,并劝他放弃对一台电视机长时间的疯狂的窥视呢?在对一种轻松的娱乐节目的窥视中,他满足了自己感官需要。

后来我发现,凡柯第二个喜欢窥视的对象是一个女人——因为对叶依倩的疯狂迷恋,凡柯居然迷恋上了一个最近经常跑到办公室来推销保险的女人。原因很简单,只是因为她的下巴和叶依倩很相似。每次那个女人来到办公室的时候,凡柯总是心神不定地坐在那里假装工作,但耳朵却偷听着这个女人嘴里发出的任何声音,并不时观察她的一举一动。有一天,凡柯悄悄告诉我,说他大概迷恋上了一个女人,并且很强烈很疯狂地想了解有关她的一切信息。比如,她的生活习惯、她的爱好、她来自哪个城市,甚至她衣服和手提包的牌子,她是否有男朋友,或者是否已经结婚,等等等等。我问他那个女人是谁,他说不知道,只知道她是来这里办事的。从此以后,暗中窥视这个女人,就成了凡柯一个很大的爱好和强烈的愿望。有一次,那个女人又来了,事情办完后又很快离开,这一次,凡柯终于忍不住跟了出去,这一幕,那天因为我恰好在凡柯这里,所以被我看见了。但是,我并不清楚凡柯为什么会出去,他根本就没向我解释,但我隐约感觉到他跟着那个女人出去,并走到电梯里,大概就是为了多看这个女人几眼。这可以理解,对于每一个从我们身边擦肩而过的陌生人,尤其是那些能一眼吸引我们的陌生人,我们总是有一种强烈的希望认识他们的愿望,并且有一种强烈的必须抓住这种稍纵即逝机会的渴望,哪怕这种渴望转眼就会烟消云散。
“邂逅总是一种美好的东西。”
“对她们的探询当然也很有意思,是吧。”
凡柯经常向我描述他对邂逅的理解,但这一切,仅仅只是邂逅这么简单吗?我觉得不是,而凡柯也觉得,他对这个女人的秘密窥视能够给他枯燥的生活带来一种意外的刺激和美妙的想象力。
现在,我坐到凡柯卡位的椅子上,在那里等他,我相信他很快会回来。因为无所事事,我开始翻他桌子上的报纸,结果我看到在一张大概是凡柯特意保留的报纸上,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青年,迷恋上了他的女同事,一次趁他女同事不注意,他悄悄取走了她的钥匙,然后复制了一把。在一次女同事外出约会的时候,他悄悄地打开她的房间,进入她的家里。当然,他要干的,并不是去偷他同事的内衣,或者去偷她房间里那些宝贵的礼物,以便换取一些钱财,他不稀罕这些。他要做的,是把自己在商店买来的小型摄像机,安装在房间的一个角落,以便拍摄那个女同事的一切。他以为,这一天她出去约会她的男朋友,不会这么快回来,所以,那个青年感觉自己有足够的时间来安装这台摄像机。对于这个青年来讲,电影、电视、影碟,或者说别的什么图像,他已经看够了,他对自己渴望了解的女性,对她的生活、她的习惯,她所做的一切事情,甚至包括男女之间交往的事情更加感兴趣,这实在没什么可以责怪的。如果我们这么想,他是一名导演,或者说,是一名专业摄影,那个女同事就是电影的主角,男的是一个她在街头,哦,不,应该说是在酒吧里邂逅的英俊青年,这样的故事,虽然听上去有点土气,缺乏刺激,但事情本身就是这样发展的。通过自己安装的秘密窥视的镜头,那个青年获得的好奇和快感,显然要比电影之类有趣得多,毕竟这是一个他想了解的女人,这也就是这个青年这么做的原因,他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秘密的电影导演。但是,那个女同事没有出去太久,她很快就回来了,并且还带了一个男人,他不知道那男人是不是她的男朋友,总之,他只好被迫躲了起来,具体的位置呢,是在床下。他想,他们应该会很快干完一切他们想干的事,然后,他们会一起出去,换上光鲜的衣服,离开房间,去赴一场丰盛的晚宴。这当然是他的愿望,但是这一会,他被迫躲在床下,上面,是他的女同事和一个男人疯狂地做爱以及高潮时发出的呼叫声。当一切终于安静下来之后,他们就在房间里生活了起来。整整两天,他们一直这样待在房子里,吃饭,睡觉,聊天,看电视,做别的,或者继续做爱(那个青年被迫一次次地在床下忍受着那些尖叫)。到了第三天,他实在忍受不了了,因为他饿了,然后他终于被发现,然后他被控告了,因为窥视,因为闯入别人的房子影响了别人的生活。
我看着这个故事,觉得这个傻乎乎的青年,怎么跟凡柯这么相似,它很可能就是凡柯未来生活的一个版本和缩影,或者一个必然的故事?当然,凡柯后来告诉我,他说,那天他跟在那个女人后面出去,然后,一直在后面跟着她,跟了很久,走过了很多条街道,在一个休闲餐馆,他看到那个女人进去了,然后,他守在对面的一个书店,一个多小时后,他又看见那个女人出来,但是身边多出了一个男人。
“故事结束了,但我没有任何收获。一点都没有。只是满足了我的一段想象、好奇与幻想。”
直到有一天,那个女人终于彻底消失,再也没有在办公室出现,犹如一阵烟雾,彻底地从他的生活中消失。所有的线索全部断掉,再也没有任何一点那个女人的音讯,然后生活重新开始恢复正常。每次吃饭时,凡柯总是毫不掩饰他的沮丧、思念和失落,以及对一段美好邂逅的种种想象。我告诉他,这样的故事,在如今的现代社会简直太多了,这根本就不是他的问题。我劝他还是把注意力从那个女人身上移开,关注到更加有趣、具体的日常生活。比如多出来走动、多去玩、多和我们这些狐朋狗友一起去中山路夜市喝喝酒,我们放肆地在午夜街头爆发出来的大笑,肯定比死盯着一个来历不明的女人要有趣得多吧。我这样劝凡柯。
由于在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凡柯第三个热爱窥视的对象,其实是一台他管理的电脑。电脑和电视在外表上差不多,但尺寸要小,空间和内容却要大得多。每天,凡柯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电源开通后,黑色的屏幕很快就会出现彩色的画面。每天,除了在word文档里完成上司布置给他的计划以及工作,凡柯的爱好,或者说下意识的举动和习惯,就是登录互联网,浏览各种页面,通过互联网,凡柯看到了比电视节目更多的东西。电视是受控制的,节目全都是事先安排,但电脑却不是这样。有一次喝酒时凡柯这样告诉我,他疯狂地迷上了电脑,这也就是说他目前几乎已经离不开电脑了,或者说,一旦离开电脑一天,他自己就会感觉到坐立不安。很多时候,他坐在自己的椅子上,面对着一台画面可快可慢、页面可以不断切换的电脑,他感到了自己和这台电脑几乎已经联结成为一个整体。正因为这样,电脑比电影给凡柯提供了一个更大的想象空间。比如,通过互联网可以看到一切日常生活中看不到的图像、视频,他人在世界各处的生活,甚至各种性爱画面,这真是太方便、太有用了。你说这是好奇与窥视也行,是为了了解人类丰富多彩的生活、欲望和动物性本能也可以。这一切,比起以前用“爱多”牌VCD播放的那些图像质量低下、画面模糊不清的毛片,真的是强多了。
这些页面,是凡柯有一次偶然发现的。一次深夜加班,当他通过Google搜索引擎搜索一些别的资料时,突然下意识地被脑海中一些涌动的东西刺激到了内心某个隐秘的念头,然后不自觉地在搜索引擎的空白栏上,输入与身体有关的一些英文字母。结果电脑很快跳出来许多页面,凡柯随便挑了一个网页点击进去,然后再随便点击一个英文栏目,之后一群又一群裸体的男人和女人展现在了他的眼前,甚至还包括了那些平时隐藏在衣服下面清晰无比的器官。那些页面里的画面,从各个方位和角度,向屏幕以外陌生人的眼睛,提供了一种展示的好奇与观看。那些排列在一起的画面,总是不由自主地使凡柯感到有些兴奋和紧张。它们仿佛是一种有特殊魅力和强烈吸引力的东西,甚至类似鸦片一般,吸引他坐在椅子上,一直窥视与围观这台电脑。
这些有关身体的秘密画面,通过电脑被公开——不,应该是被互不相识的陌生者秘密窥视,应该是互联网的作用和贡献。秘密取消了,身体的隐私变得公开,局部的器官成为某种猎奇的画面,似乎没有了任何距离感。尽管这些只是图片,但仍然是一个曾经真实并发生过的世界。因为那一次经历,凡柯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去浏览一下这些隐秘的页面,结果发现图片总是会不断地更新,这说明有人或者机构在这个图像世界的背后,为陌生的好奇的窥视者提供一种观看的渠道和方式,甚至以此获得收益。有时,凡柯也会为自己愚蠢的浪费时间的举动产生羞愧。但是有一次,他决定不再羞愧,不管怎么样,这不是他的错,“这怎么会是你的错呢?”我坐在旁边,对凡柯说,你通过电脑观看这些隐秘的页面,如果抛弃道德的层面,其实和人们通过电影观看的效果是一样的。那天,我手上正好有一期电影杂志,其中正好有一篇谈论窥视的文章,我开始念给凡柯听——
“……其实心理专家一早就说了:人类对隐私的兴趣,从来就没有减弱过。然而,个体的偷窥是要受到谴责的不道德的行为,群体性的偷窥行为,却催生了一门新的艺术,即电影。”
“电影,你知道吧?”我故意这样问凡柯。
“在电影里,你窥视到了什么?”

黑暗的电影院,白色的巨大的银幕,每个观众在完全隐匿自己的情况下,将别人的世界观看得清清楚楚。虽然这个世界是导演自己营造出来的,但在观看模式这一点上,和你观看到的电脑画面又有什么区别呢。所以有人说,看电影其实就是一场公开的隐匿在黑暗里的偷窥,电影人也不过是偷窥的制造者,只要有人需要,就会有人提供满足偷窥欲望的机会、故事和画面。
在所有被偷窥的内容里,性无疑是重头戏,自古以来都是如此,而男性往往是偷窥的主体。当然,女人也有偷窥的欲望,只是她们在银幕上表现得更加压抑和疯狂。比如,《钢琴教师》中的艾丽卡在种种性狂想中,用刀片割伤自己的下体,又在露天电影院偷窥汽车中做爱的男女等行为。而这,正是黄色网页能够在这个世界存在下去的理由。我站在凡柯面前跟他分析。
“有时候,偷窥也是一个人成长经历中的一部分,尤其对一个男孩而言。”
“在不损害他人的前提下,身体的自娱自乐甚至是伟大的。”
从这个角度去说,通过电脑去看这些东西,是你个人的一个权利。我跟凡柯说,它构不成一种自我谴责和犯罪,你不需要用道德捆绑自己,你只需要学会清醒,并随时从那个图像世界的迷雾中抽离出来,回到你当下的现实世界。我这样对他说,也许,在这个城市的背后,有无数的人正与你一样,沉浸于这些毫无意义的图像堆积的沙丘,又困惑于自己的所作所为,而深深陷入一种自责呢。想开些吧,我这么劝凡柯,“天空这么自由,没必要纠缠那些破烂玩意,徒然增添了烦恼。”
放下了那种纠结之后,日常生活中的凡柯,他的第四个窥视的对象,是每天邮递员送到邮箱的报纸。这个每个人都应该知道,也应该很熟悉。报纸曾经是很多人每天必读的一种间接接触社会的工具,尤其是有老人的家庭。我喜欢读报纸,我的母亲也喜欢,即使互联网发达,但一份有吸引力的报纸,在日常生活中依然具有一种魔力。现在的报纸,相比于以前品种就更多了,从体育到娱乐,从世界新闻到各种八卦,从周末版到各种早报,这个异常活跃的传媒时代,正好满足了凡柯窥视的胃口。和一些新闻相比,凡柯的兴趣,更多地集中在娱乐方面和稀奇古怪的见闻上。而报纸也似乎完全摸清楚了他的心思,每天几乎总会有一个版到几个版的娱乐新闻以及奇闻逸事来等候他。报纸在这方面的报道,和凡柯的需求表现出了完全的一致。因为这样的读者存在,那些干劲十足的媒体记者,可以把一个简单的事件一直挖掘下去,无所谓对错。也就是说,它完全可以在今天是一种说法,而明天又全部颠倒过来,然后,再把这样的错误在报纸的一角一笔带过,甚至根本不提。对于凡柯这样的读者来讲,他只是想从中获得一种消遣的乐趣,真实性是次要的,关键是在事件中明星们的所作所为。尽管所有的当事人或者明星,都强烈地要求媒体报道的事件必须真实可信,并经常愤怒地指责媒体的谎言和罪恶,但谁能阻止媒体宣传和报道的权利呢。更何况,这样的报道,完全是为了满足一大批类似凡柯这样喜欢娱乐新闻的读者,可以说是体现了为读者忠实服务的原则。无论明星们做出何种举动,娱乐版将会一直存在下去。比如窦唯,他愤怒地把报社记者的汽车放一把火烧掉,但这又能怎样?娱乐新闻仍然存在下去,每个读者看到这样的报道,也许会有同情心,但也都乐于围观事情的进展,并把很大的精力放在事件戏剧性的发展上。人物的喜怒哀乐并不是每个人最终所关心的,关键是这样的新闻如何持续地、源源不断地被制造出来。
通过这样的报纸,可以说,凡柯几乎足不出户就了解到了这个世界尤其娱乐界的方方面面,并且甚至可以获得一种深度的了解。表面上,那些明星们似乎和他的生活毫不相关,但其实,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完全掌握在他的脑海之中。这些东西给凡柯的生活增加了一种谈资和新的丰富性,使他每天看上去有些暗淡的生活能够显得光彩起来。这方面,还真得感谢那些媒体,感谢那些穷追不舍的娱乐记者。因为确实是他们,在他一觉醒来不知道又发生什么新鲜事情的情况下,以铺天盖地的大标题,告诉了他现在发生的一切。尽管明星们都在抗议,但想想看,能够成为一种公众的谈资和舆论的旋涡,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事情。从这个角度去说,应该感谢那些乐于宣传的媒体。但媒体呢?难道它们反过来不应感谢报纸后面的一双双眼睛吗?在这些无数的眼睛中间,就有一双是凡柯的,他通过这样的一个很小的窗口,可以轻易地窥视到他喜欢或者不喜欢的明星们的生活,他们的言论、风采、身姿,无论他们对媒体有多大怨言,娱乐版将持续下去。
“谁叫他们是明星呢,是明星就得接受这样的生活。”
有一次在酒吧里,谈起窦唯时凡柯确实是这样跟我说的。“是明星就得承受人们的关注。关注也是一种影响力和生产力吧。”
“我也想被别人关注。关注多好。”凡柯说。
凡柯第五个窥视的对象,正好就是一扇大玻璃窗口。窗口是人在这个世界的另一双眼睛和一个公开的舞台,是城市的脸或者表情。凡柯最近搬了家,在老城区一片廉价的出租房里,他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一套房子。说是一套,其实也就是一房一厅,带一个厨房、一个卫生间和一个不算很大的阳台而已。凡柯搬进去住了几天的时候,发现对面房子有一扇特别的窗口,窗口是木头的边框,有一种老式的窗花图案,窗口的外面是一个雕花阳台,窗口很大,镶嵌了落地玻璃,大部分时间窗口始终是紧闭的,但是不久的一个傍晚,它打开了,一个陌生的年轻女人走了出来。因为这个女人,凡柯吃了一惊,他退回到自己客厅窗户的后面,在下垂的灰白色的窗帘后面,悄悄地观看这个女人,这个女人站在那里,然后抽一根烟,并不时地往楼下张望,这让凡柯对这个陌生的女人有些好奇,他猜想她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叫什么名字,每天下班回来,在夜晚,或者天色大亮的早晨,也或者一个周末,她究竟会干些什么?
这一切,让凡柯想起自己看过的好莱坞的一个电影,电影的名字就叫《偷窥》,他感觉自己变成了影片里的主人:一幢高级公寓楼的男主人,利用先进的摄像器材,偷窥每一个住户的隐私——比如女人沐浴时的自慰,情侣之间的亲热,他们在床上上下起伏与翻滚的身体、各种动作。那些陌生人的表演,对他总是具有强烈的吸引力,甚至偶然出现的一个杀人犯的作案过程,都会展现在他镜头的窥视之中。他将自己比作这栋公寓楼的上帝,能知道这里发生的所有一切,他身边的喜怒哀乐,各种意想不到的故事,比世界上任何一部电影都要来得精彩。有了这么好的天时地利,男主人自然就不再需要上电影院猎奇了,他每天生活在自己对他人生活的窥视里,并因此成为一种隐秘的乐趣。现在,每天,只要凡柯醒来,他就把眼睛往窗口观望,不管是下雨、阴天还是阳光灿烂,这个时候,他总是希望对面的女人突然出现在他的视野里。然后,他坐在床上,靠着枕头,就可以在房间里观看。尽管隔着一条宽度不大的街道,鸟儿的惊叫扰乱了周围安静的空气,他隐藏在对面的一套房子里,也并不知道这个女人到底会思考什么。但是,有这样一扇生动无比、随时可以看到一个陌生女人的窗口,总是一件令凡柯想象力越发活跃的事情,他沉闷的生活,也终于由此而变得丰富多彩、魅力无穷。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一天对面窗户换了主人,窗口窥视的剧情顿时开始改变。新近住进去的是一个男士,傍晚的时候,凡柯会看到还有一个姑娘也出现在对面的窗口里。通过一个想象的镜头,凡柯似乎看到他们所做的一切——甜蜜、拥抱、亲吻,裸露着身体去放肆地做爱,相互之间像两条充满渴望的水蛇纠缠在了一起。有时走动,有时争吵,有时又会愤怒地摔东西,一切就像一场电影在他面前展开。而他类似于法国电影《芳芳》的男主角,正对心仪的女子进行着全方位的偷窥。尽管对面的主角并不是电影中的女人,但他所戴的一副眼镜,足以让他在最隐秘和安全的窥视中,获得了极大的满足。这么说来,凡柯似乎是一个道德败坏者,但事实上,一切都没有发生,对面的男人或女人,只是在进行着自己每日单调平凡的生活,所有的想象不过是凡柯自己的借题发挥而已。当我们又一次在外面餐馆吃饭时,凡柯向我描述了他对对面那一扇窗口的幻想,而我笑话他想象力丰富的原因,不过是为了给自己单调乏味的生活添加一点佐料而已。事情也确实是这样,每一个人都会对自己对面的一扇窗口,对窗口后面陌生人的生活产生好奇,窗口外面游动着一双双好奇的眼睛,在我们这个被彼此观望的世界里,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我这样跟凡柯说。说不定我们自己在房间里所做的一切,也正被对面的人偷偷观看呢,谁知道呢?而这,正是我们在夜晚,会落下大幅窗帘的原因。窗帘阻止了偷窥的发生,但却阻止不了想象的进行。
有一次我和凡柯在酒吧喝酒聊天,谈到眼前这个世界,谈到他万花筒般的窥视爱好,我说这个世界可以窥视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数都数不过来,以至于我,几乎不愿意甚至再也没有兴趣,把凡柯的爱好逐一地描述下去。或者说,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我要完美地描述凡柯对事物的各种窥视爱好,几乎是不可能的,他的好奇心是如此之强,充满了对事、对人、对世界的关注与热爱。我也认识到在一个缺乏深度交流的世界,窥视正好可以通过想象力填补这种交流的空缺。
我们这个被物质充斥的世界,自古以来就存在观看与被观看的问题,加上巨大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观看成为一种引发艺术品产生的方式,促进了人类艺术的发展。由于观看的存在,也由于想象力和好奇心,秘密的观看逐步演化成了某种窥视,也似乎成了一种历史的必然。因为我们,在一个讲究身份的年代里并不想有失我们的身份,在一个没有任何秘密的年代,也想了解秘密的边界到底到哪里为止。我们被好奇心和想象力驱动,渴望着了解这个世界的秘密和变化,它生动的画面和每日发生的一切。各种媒体出现了,数字化和科技已经在重新塑造我们的生活,适合并满足窥视的工具,比如手机,以及各种可以满足窥视欲望的杂志纷纷出现。窥探生活、揭示隐秘,几乎成了促进社会进步和媒体进步的巨大动力。
因此,面对我身边这样一个富有窥视天赋的朋友,我怎么能够好意思再去责备他?他仿佛就是为这个时代所产生的,也或者,他对世界窥视的需求会一直存在,而我们的媒体、信息和一切数字化的科技工具,不过是满足了他们这一类人小小的需求而已。从这点上去说,凡柯万花筒般的窥视实在算不上什么。在酒吧里,我们经常交流各种对社会和现实的看法,或者,在兴趣盎然的时候,他仍然会生动地兴奋地向我描述他窥视到的那个世界。我想,如果没有凡柯这样一个超级的窥视爱好者,所有的一切图像、一切可以激发幻想的文字、一切可以创造巨大经济效益和文化价值的媒体,将失去一个巨大的市场,GDP弄不好将会下降,自媒体将没有人再有兴趣阅读,而这个市场,又涉及各个行业尤其是制造业。一旦人们不再观看电视、电影、报刊传媒,这个社会将不可避免地失去应有的活力,甚至创造力,从这个角度去说,我的朋友凡柯窥视的,绝不是什么人类的秘密或者个人隐私,他窥视的,不过是这个世界合理存在的证据。
是的,图像就是现实。
诗就是世界。
正如卞之琳所写的那首诗——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哦,这是多么符合我们窥视这个世界时一种美丽的诗意的想象。而那个著名的挪威艺术家爱德华·蒙克,不也是因为在黄昏降临的海边,在木头栏杆的一侧窥视到这个世界的时间与云彩隐秘流动的旋涡时,发出了那一声令世人记忆深刻的尖叫吗。
我决定以后不再去责怪凡柯,相反,我等待着他,再一次在酒吧或者咖啡馆,向我描述他微微突出的眼球最近所窥视到的那个精彩世界的一切。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