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钻】与竹笱的结构相似。这也是岭南一种常用的捕鱼工具,为竹篾编制,圆柱形。岭南地区使用的鱼钻有两种,无须钻,有须钻。鱼钻装置于流急的小河滩上和溪涧里,鱼入鱼钻中,可进不可出,脱不得身,乖乖就擒。
【弓钓】这实际上是一种钓鱼工具。无人守看。装上钓饵之后,只要有鱼吃饵,即自动弹上岸来。弓钓的弓,约五尺长,由富有弹性的竹枝制成。上系钓丝,钓丝中段,系一截二寸长的小竹竿。
另外,弓钓还需要钩桩。钓桩亦用竹竿制成。竿长七八寸,留竹枝钩杈,约三寸许。装置方法为:把钓竿一端斜插于河岸,钩桩插在水边,钓竿与钓桩相距约两尺。
装上钓饵后,弯下竹竿,使系在钓丝中段的小短棒卡在钩桩上。这是一个小小的机关。当鱼食饵时,拉动钓丝,小短棒就从钩桩脱落,钓弓瞬即弹起,将鱼拉出水面。由于无人看守,不管白天黑夜,皆可设置。一条溪边,可同时安装钓弓数把。远远望去,那些钓弓一动不动,很耐心地守在水边。如有钓弓伸直了竿,那就是有鱼儿上钩了。
【罾鱼】这是一种常见的网捕法。罾,俗称板罾,是一种约有八尺见方的网,四角用两条交叉弯曲的竹枝撑着。另外用一根长竹条,系在竹枝的交叉点上,作起落竿。不分南北,这种罾鱼网都是有的。岭南地区的罾鱼网与汉壮地区的大致相同,只是瑶族地区河小水浅,其网较小,网眼密细。
【架鱼跳】这种捕鱼工具比较奇特。为岭南所特有。鱼跳用竹篾编制。是一种槽状竹编。把鱼跳固定在木棍上,再把木棍悬挂在溪河横断跌落的小瀑布前。多用于春季捕鱼。春季鱼类溯河而上,到小瀑布前,跃出水面,恰好跌落于鱼跳内。那种情景也是非常的壮观。上面是落下的瀑布,白白水花往下落,下面呢,成群的鱼儿逆流而上,鲤鱼跳龙门,争先恐后,只是没想到,一只只跳进了悬挂着的陷阱。
【毒鱼】俗称闹鱼,是一种将毒药投入溪河中使鱼晕死的捕鱼方法。闹鱼季节多在秋冬水浅之时。鱼药主要有辣藤、辣蓼、求月木、山桃木、石灰、茶麸等。这种毒鱼法,在历史上曾流行过相当一段时间。主要还是南方的草木繁多,有些草木含有毒、辣、麻醉等作用。岭南人即因此用来捕鱼。宋·朱辅著《溪蛮丛笑》“痨鱼”等载:山瑶无渔具,上下断其水,揉寥叶困鱼,鱼以辣出,名痨鱼。
毒鱼活动多在夜间进行,而且是一次集体活动。夜晚,沿河山民将含有毒汁的植物根茎叶捣烂,倒入溪中。那些鱼儿受了药物刺激,先是纷纷跳跃水面,跳着跳着,就麻木了,失去知觉,一条条浮在水面上。这时即可捞取。如果时间一长,那些浮鱼,还会苏醒的。这种方法捕鱼,虽然简单易行,但有副作用。首先是鱼,一些毒素会残留在鱼的体内,对人体造成伤害。还有就是河水,如果长期毒鱼,水质就会受到污染。所以,这种破坏性的捕鱼法,在岭南山区,已经很少有人使用了。
虽说岭南捕鱼风俗殊异,有如许捕鱼工具与技巧,但也不是滥捕。鱼类资源毕竟有限,山区百姓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为了山村年年有鱼,很多地方订有捕鱼公约。曾在大瑶山中,金秀县的沿河十村,见一则捕鱼公约,全文如下:
一、每年钓鱼期为二月春社以后,至八月秋社为止;
二、装鱼钻期与钓鱼期相同;
三、不许撒网和毒鱼;
四、家中须用鱼作祭品时,只许塞溪滩捕捉数条,不得多捕多捉;
五、办红白之事,只许塞溪滩捕捉一天;
六、别人在自己田中装鱼钻捕鳅,田主不得丢钻或毁钻。
有句俗语,无鱼不成席。鱼余谐音。过年过节,鱼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当然,先敬神,然后再吃。南方的习俗,对于鱼,很有讲究。年夜饭呢,当然少不了,还要大鱼。意为年年有余。办喜事,喜庆有鱼。生意开张,利市有鱼。上席的鱼,不剖开,叫合欢鱼,剖开背脊,肚腹连着,掰开,扣之盘,名曰双喜鱼,像双喜字。想一想,人类之于鱼,应该怀有感恩之情。
在岭南山间,还有一种毒鱼的情况,即求雨。遇大旱之年,有佛潭的寺庙,则成了求雨的地方。大家烧香拜佛,将毒草汁洒入水中,名曰闹佛潭。如果水底有鱼不停跃出水面,则意味着,天公将会起云为风雨。真是一件可悲的事。此时的鱼,已经成为灵物。既是灵物,何故又要去闹佛潭呢。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