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龚家山的故事,我总是习惯站在龚家山的观景平台上进行。
此刻,我就站在这里向西北方看着。近处俯瞰,平台的下面渐远,视线直到沱江边。在沟壑纵横的大山里,可以发现有几块难得的平地。它们被统称为:庙子坝。根据位置的不同,人们又分别称它们为上庙子坝,中庙子坝,下庙子坝。有坝子的地方,肯定就是山里最好的地方了。叫庙子坝也好理解,古时候,在老百姓心里,最好的地方除了做学校,就只能修庙宇了。
最上面靠龙宝山绝壁这块,叫上庙子坝的所在,曾经修建的是武庙。主要供奉历史上著名的武将们,比如:姜子牙、孙武、白起、诸葛亮、张良、韩信、李靖、吴起、乐毅、关羽、邓艾等等,当然,随着时代的延伸,庙里的武将也时有减增。
中间这块,也就是2019年用鸡冠花种植成巨型五星红旗的这块土地,叫中庙子坝,曾经是文庙的所在地。这里供奉的除了“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像”外,还设立亚圣、十哲、七十二子的牌位。要知道,过去,修文庙要许多规矩,比如一个县只能修一所,所以,文庙往往都修在县府所在地,比如金堂县城城厢,但是,在金堂,除了城厢的文庙外,谁能相信,在龚家山这个偏僻山野还有一座如此规模的文庙呢。事实上,解放后文庙都还在,当地老百姓稍加培整,曾经还做过多年的学校呢。
最矮处,那临近沱江的平地,叫下庙子坝,老百姓还给取了一个黑林盘的名字,那是龙王庙的所在。旧时专门供奉四海龙王、日月星君、雷公、电母、风神、雨伯等诸神。后来,鳖灵、李冰父子更成了这里的龙王庙的正神。所以,此庙又叫过丛帝庙、鳖灵庙、川主庙、三王庙等名字。

有趣的是,金堂八景中的金船舣峡就在这一段沱江里。《金堂县志》记载:有石绝类艅艎,横檥江心。相传昔有仙女得道尸解,沉金船于此,又名金龙船。天然造设,不假斧凿,亦奇景也。
曾经的三座庙宇中,都有过香火很旺的时候,都有过一些神奇的传说,都有过各自的辉煌。这里仅以武庙为例。
到了朱元璋洪武年间,朱椿被封为蜀王、龙泉山的这一段成为朱家的“皇家园林”后,朱椿在上庙子坝已有的庙宇基础上,又专为朱元璋时期的开国将军们修了一进庙宇,这一进当然是以朱元璋为中心了。徐达、汤和、李文忠、蓝玉、常遇春等等都曾经被供奉在这里。
朱椿是朱元璋的第十一子,洪武十一年被封为蜀王。洪武二十三年就藩成都府。永乐二十一年薨。他的蜀王传位十五代,到最后一代蜀王隆武元年十二月袭蜀王。都是因为朱椿不仅自己以身作则,遵守宗藩的规章制度,对子孙要求也很严格,使得蜀藩成了整个明朝51个宗藩中少数几个传承15代的与明朝共始终、独善其身的宗藩之一。朱椿本人为明初藩王中罕有的历事三朝且得以善终者。
当然,这和朱椿本人会做人、做藩王有关。人们都知道,朱元璋在每一个藩王那里都安插有眼线,定期要向他报告各藩王的表现的。朱椿于王府中堂大书“忠孝为藩”四个大字以自警;与高僧谈禅,作《正心》《观道》《崇本》《敬贤》四箴以自勉;到成都就藩后,有意“以诗书礼乐化一方”,聘请大儒方孝孺为蜀世子老师,隆重迎入成都讲学,表其居曰“正学”,以风蜀人;他还诣讲郡学,分禄接济博士,每月一石,并成为定制。
更让朱元璋满意的是下面这两件事情的处理。
人们知道,当时朱元璋建立大明政权后,“飞鸟尽良弓藏”,杀了许多曾经的功臣战将,朱椿总是能及时地把这些功臣从武庙里剔除出去。一般的藩王就没有做到这一点。也是,建庙是你朱元璋要求的,所谓要让那些为夺取政权作出了突出贡献的功臣们得到供奉,但杀掉这些功臣也是你朱元璋干的,这让几十个藩王无所适从。朱椿就做得好,朱元璋非常满意。
还有一件事,朱椿的马屁也拍得很到位。
朱元璋建立大明政权后,对许多表示他“受命于天”、是“真龙天子”的那些真真假假的事儿的宣传都很满意,唯独对有一件事非常不高兴。就是有些文人编派他在当放牛娃的时候,把地主的牛杀了吃肉这件事:
有一天,汤和跑到正在放牛的朱元璋面前发了一句牢骚,说好久没有尝到肉了,于是朱元璋就给大家出了一个吃肉的主意,并且告诉大家,到时候万一地主询问起来,一个也别吭声,朱元璋会自己解决。这个吃肉的主意就是把他帮地主放的小牛给宰了一头,弄来大家吃了。地主发现小牛少了一头后,朱元璋就说小牛掉在沟里摔死了,并且带着地主去看小牛掉下去的那个沟,地主只看到一个石头缝里插着小牛的尾巴,这个怎么能够骗得过老地主呢,因此把朱元璋痛打了一顿。那些编故事者想要表达的本意是,通过这件事,汤和从小就知道朱元璋有大智慧,有王者风范,于是就死心塌地地追随他。殊不知朱元璋本人却不喜欢这样诋毁他是耍小聪明的偷牛贼,不过,外人哪里知晓呢。
有一天,朱椿在龚家山狩猎时来到上庙子坝这里,无意中就发现了有吹捧朱元璋的好事者在这里画了这组偷牛的壁画,他知道朱元璋不喜欢,因此马上悄悄授意把整个这一进武庙烧了,做成失火造成的样子。当这件事情传到朱元璋耳朵里后,就更满意、更放心了。
这充分说明,朱椿太会做藩王了。至今,在这里的民间都还流传着这个的故事。
后来,朱椿又重修了这一进更“干净”的武庙。再后来,明朝灭亡后,又有好事者在这里的武庙里仍然画上了这样一组偷牛的壁画,而且在壁画的旁边,用文字记录下了朱椿的这一番骚操作。
接下来的近一千年里,庙子坝上的庙子修修补补,盈盈缩缩,但始终如一的都是庙子,只不过有时大有时小,有衰有盛。每一座庙宇都有非常精彩的传奇故事,许多都湮灭在历史长河中,期待有心人,不磨耐心,长河垂钓了。
直到“文革”前,中庙子坝上的庙子都还是金星村村小的教室呢,鳖灵庙都还香火旺盛着呢。后来,经过解放后的“大跃进”、大炼钢铁、“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等等骚操作之后,这些庙子才被完全损坏了。现如今,只有庙子坝的土地里,经常翻出来的许多瓦砾、巨石还在述说曾经的辉煌了。

要是这些庙宇都还在,今日的龚家山该会是怎么样呢?
唉!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