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文居

首页 > 精美散文 > 抒情散文 >

工人村的三重空间 ——论班宇《工人村》的“东北想象”

时间:  2025-08-30   阅读:    作者:  任毅

  在列斐福尔看来,社会空间中蕴含着社会关系,“工人村”系具有物质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三种特征的空间形式,故工人村“弥漫着社会关系;它不仅被社会关系所支持,也被社会关系所生产”,既容纳着工人村内部进行的日常生活,又不断接受来自其他空间、其他权力主体对其的争夺、支配与控制。

  某种意义上,空间成为工人村中不同社会阶层的表征物,也成为尊严的象征物。居民与工人村之间产生一种类似于乡土文学中常见的“人与地”的情感模式,即人是大地之子,人地之间存在母与子的纽带关系。这一情感模式是工人村在建设、发展、衰落、重建的历史过程中,围绕着工人生活共同体产生的依赖关系。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工人村扮演了工人们“大地母亲”的角色,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随着工人村的衰落,“母”与“子”之间的纽带关系断裂,人与“工人村”之间产生出居住、逃离、争夺、控制等关系模式。按照人物与工人村之间的关系模式,分为以下几类:

  (一)工人村的常住民

  这一类型以老孙、秦姨(《古董》);刘建国、吕秀芬(《鸳鸯》);张久生、王淑梅、张婷婷、余娜(《云泥》);董四凤、李德龙、二嫂(《超度》);以及“我”(《云泥》《破五》)为代表。此类型人物系工人村常见的居民形式,与工人村之间存在着朴素的“母子”关系,或下岗、或创业、或无业、或退休,工人村保障着其日常生活空间的稳定。

  (二)工人村的逃离者

  《工人村》文本中,存在着以赵晓东、李林为代表的逃离者,通过赵大明的叙述得知,赵晓东在美国读书,完成从工人村到密西西比的空间转换;而通过“我”的陈述得知,同学李林系高才生,在北京读书,留在北京工作,实现“阶层跃迁”。无论是依靠家庭送出工人村,还是通过个人奋斗走出工人村,这类角色依旧保留与工人村之间“根”的联系,身在外,归期未曾可知。

  (三)工人村的挑战者

  以《古董》中出现的黑社会大哥为主要代表,这些壮年男子的形象大多恶劣,“平头,黑背心,胳膊上文着龙、豹、罗汉、大佛,一个比一个凶恶”,队伍整齐划一,毫不客气地凿门与住户讨价还价。透过黑社会大哥,班宇让读者发现“工人村”之外的空间形式,开发商与工人村不存在“母子”般的依赖关系,单纯地想通过经济权利争夺并占有工人村的旧楼。

  然而,黑社会大哥是相对复杂的角色,一方面他代表着外部空间对工人村的争夺,而另一方面他也是工人村的“儿子”。在与老住户谈判的过程中,发现对方是其薄板厂的秦姨,在与秦姨家长里短的寒暄之间,黑社会大哥重新修复了与工人村之间的早已切断的“母子”关系。故而,事儿没办成,钱也没挣上。

  (四)工人村的支配者

  人物与工人村之间还存在控制关系,理想模式下的控制关系可以维持空间稳定,但工人村则集中表现人物对空间的支配权利。赵大明对工人村的“支配”权力主要来源于其警察的职业,从街道派出所到分局派出所,赵大明的人物形象十分复杂,他在大街上出头帮助余娜化解“掉漆”危机,下班时间也展现着警察维持社会秩序一面,同时赵大明也通过权力支配、控制着“菁菁足疗”。作为社会边缘产业的足疗店,总会遇上各式各样的麻烦,利用赵大明的职务之便,刘建国、吕秀芬的“菁菁足疗”不仅得以开张,甚至能在工人村屹立不倒。赵大明每个月都要去足疗店与刘建国攀谈,但其主要目的是从吕秀芬手中拿到用信封包裹的“份子”,甚至还用儿子赵晓东在外留学的辛苦,向刘、吕索要苹果手机。收人钱财、替人消灾,“派出所那边有赵大明的通风报信,各项检查来临之前,菁菁足疗门口红纸一贴,外出旅游,闭店几日。之后照常营业,生意不温不火,但能维持温饱”。

  赵大明穿行在《鸳鸯》《云泥》《破五》三个文本之中,是工人村的警察,是足疗店的保护伞,也是地下赌场的常客,有学者称其为“一个处世油滑欺软怕硬的警察,成为这些空间的游弋者和‘活动变人形’”。在他身上既体现警察对工人村空间天然的维系功能,同时也将与警察相对立的空间形式纳入其中,进行支配与控制。

5/6页
上一页下一页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每日一善文案(精选94句)高情商emo文案(精选110句)有一种牵挂叫做:甘心情愿!每日一善文案正能量山村雨后题你在我的诗里,我却不在你的梦里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精选27句)止于唇角,掩于岁月时光是个看客左手流年,右手遗忘唯有暗香来其实爱不爱,变没变心,身体最诚实那一季的莲花开落那首属于我们的情歌,你把结局唱给了谁无处安放的爱情蓝色风信子少年的你为旧时光找一个替代品,名字叫往昔青瓦长忆旧时雨,朱伞深巷无故人你是住在我文字里的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