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收到他的提示:为什么不能说端午节快乐,因为端午节是一个忌日,请这一天大家互助安康吧。我与他调侃:一边吃粽子一边哭屈原,倒是抚今昔怀古人,可是我做不到呀。因为历史太久远了,我没有那么遥远的情怀。只要记住这位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吃到粽子就想起他,也无论什么端午不端午吧。
今天早上手机刚一打开,就听到叮咚一声,连忙打开一看,是他发给我刚写的三首七言诗《端午节有感》:
第一首:屈子纵身汨罗江,殉道义举震众乡;投粽饮鱼护大夫,端午祭祈史流长。
第二首:汨罗一跳惊天地,楚辞离骚经典藏;五湖四海话端午,粽叶燃情糯米香。
第三首:李杜诗风润文坛,楚辞浪漫耀华章;白首习帖学韵律,夕歌唱晚颂安康!

我大致掠过一眼总是不以为然,觉得一点新意也没有,有点像是说套话,我忍不住也写了一首:七绝 端午:
汩罗江上怀屈子,百代千秋粽叶青,糯米粘牙情不厌,
龙舟赛罢鬼神行。虽然也是索然无味,但是不至于掉入像他一样的套路中。
我把自己写的这首绝句发给了他,当然是不无得意,一来是想给他一个提示,叫他明白写格律诗一定不要把思想性作为创作的思路;二来是与他叫板,别以为自己写过好多本书,发表过好多篇文章,就能写出别具一格的诗词来。也许我太狂妄了,可是骨子里就是这么七个不服八个不忿,告诉他别在我面前卖弄。
人家到底是城府深,一直都不搭理我,我心里觉得憋屈,哪怕给我点个赞呢,也表明你的态度呀。反正我不能把自己憋死,他不理我,我找别人夸我去。一动手指就把他写的和我写的都发给了总能给我最中肯评论的另一位朋友。
我对他说:这是一个记者写的,我也写了一个,你谈谈感觉呗。他立马回复我:记者写的一般,第二句:震众乡,是凑字。一首里有一字或一句有"凑字",则整首诗就是失败的。
我听了乐死,赶紧问他:我写的咋样啊?
他说:你写的当然棒啦。
我又自作聪明地说:记者是迎合,我是反思,对吧。
他说:史流长一一一也是凑句。真是记者写的吗,你认识?若真如此,我也能当记者,你更能干记者。
他真的是记者,大记者,资深记者,军旅作家。他还出席过七五年的国宴呢,牛着呢,写了好多好多书呢,天天给我发他写的书,他说也要写什么格律,你瞧,这是他学着写的格律,我先不说他写的合不合格律,就这构思,他也敢往外发,我随便一写就白震他,对不对?
我是个什么人呀,小人一枚,胆敢背后诋毁作家记者,还自我感觉是女中豪杰呢。
就在我洋洋得意的时候,收到了我家九五的媳妇闪送给我的粽子礼盒,我高兴啊,比我写一大堆文字有价值多啦。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