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经济发达,而且推崇“士大夫治天下”的文官制度,这使得宋代的假期非常充裕,官员们的公假、私假加起来有120天之多,而且,宋代对于休闲娱乐非常重视,由此衍生的假日休闲活动也是如火如荼。当时的文人墨客有大量的时间进行创作,研习书法,因此,宋代的文人们在琴棋书画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就。
宋代文人中间有很多就是艺术家,不仅擅长诗词歌赋,而且精通绘画、音乐、书法,成就斐然。文人们即使在朝为官,也并不全是整日追逐财富与名利,心中依然向往自然,留恋山水,这大大地活跃了宋代的社会生活。
宋代最发达的城市汴京(今开封) 、洛阳、临安(今杭州)等,都有茶楼酒肆、勾栏瓦肆以及各类园林休闲场所,供各阶层的民众休闲娱乐。
《东京梦华录》中随处可见对当时遍布城市的酒楼茶肆的记载:“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骈闻如此。州东宋门外仁和店、姜店,州西宣城楼、药张四店、班楼,金梁桥下刘楼,曹门蛮王家、奶酪张家,州北八仙楼,戴楼门张八家园宅正店,郑门河王家,李七家正店,景灵宫东墙长庆楼。在京正店七十二户,此外不能遍数,其余皆谓之脚店。”
汴京还有东角楼街巷、潘楼东街巷、马行街、寺东门街巷、大内西右掖门外街巷等商业聚集地。汴京城内著名的酒楼有樊楼、会仙酒楼、潘家酒楼等,都是闻名的供人休闲之地。最著名的樊楼,后又改名为丰乐楼,在宣和年间,“更修三层相高,五楼相向,各用飞桥栏槛,明暗相通,珠帘绣额,灯烛晃耀”,许多达官贵人们可以在这里宴饮、会客。
宋代会弹琴的仕宦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范仲淹和欧阳修二人,他们不仅喜好弹琴,还提出了自己的弹琴理念。陆游《老学庵记》载,范仲淹喜弹琴,可是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时人谓之“范履霜”;欧阳修也喜好弹琴,尤其喜欢弹奏《流水》,他在自己的《三琴记》中说:“余自少不喜郑卫,独爱琴声,尤爱《小流水》曲。平生患难,南北奔驰,琴曲率皆费忘, 独《流水》一曲梦寝不忘。今老矣。犹时时能作之, 其他不过数小调弄,足以自娱。”可见,弹琴是他们的一种休闲方式。
古琴位列“四艺”之首,相传为伏羲所造,抚琴听琴既能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还能养生疗疾。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言:“ 故音乐者, 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北宋欧阳修不仅诗文天下秀,而且对古琴情有独钟, 他习琴、赏琴、藏琴,还善于以琴养生疗病。
欧阳修年少时即与琴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三琴记》一文中,他说“余自少不喜郑卫,独爱琴声”,他不喜欢《诗经》中的郑风、卫风等靡靡之音,独爱弹奏古琴。宋天圣五年(1027年),时年21岁的欧阳修落第南归,写下了“挥手嵇琴空堕睫,开樽鲁酒不忘忧”的诗句,以抚琴听琴排解心中的苦闷。他闲暇之际与文人名士游园唱酬,在名山古刹间把酒临风,弹琴煮茶,真可谓“援琴写得入此曲,聊以自慰穷山间”。
古琴之于欧阳修,是良友,亦是养身之良器。
欧阳修认为,琴曲“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写其幽思”(《送杨寘序》),琴声平和静定,有助于调节心气。心病可医,身体之疾也可医。他在《试笔•琴枕说》一文中记载:“昨因患两手中指拘挛,医者言唯数运动以导其气之滞者,谓唯弹琴为可。”由于整日书写不辍,手指劳累过度,两手的中指都出现了拘挛的症状,医生建议他多活动手指以疏导气血,并推荐其弹琴,果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欧阳修到了晚年,由于支持韩琦、范仲淹等人参与推行庆历新政而遭贬谪,后因长期郁愤难抒患上“幽忧之疾”, 他在文章中提到了这个问题, “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他通过学琴、抚琴、听琴,久而久之竟然治愈了抑郁,“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疾之在其体也”,并将这种音乐疗疾之法推荐给了好友杨寘。杨寘由于屡试不中,抑郁成疾,欧阳修特地送给他一张古琴,称用药物治疗不如以琴曲来排遣忧思,并将其亲身经历及体会撰写成脍炙人口的《送杨寘序》。他在文中这样讲道:
我曾经得了忧劳的病症,退下来闲居,没有医治好。后来在朋友孙道滋那里学习弹琴。学习了五声和几支乐曲,时间一长觉得很快乐,不知道那疾病还在自己身上呢。
弹琴作为一种技艺,是很小的了。等这技艺到了极点,大的是宫声,小的是羽声,按着琴弦迅急弹奏,声调便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声音急促的,显得很凄惨;声音和缓的,显得很舒畅。有时好像山崩石裂,泉水从高山上涌出来,又好像夜晚发生了大风大雨;有时像旷夫、寡妇的叹息声,又好像和睦的雌鸟、雄鸟互相唱和。它的深沉的忧虑和悠远的思绪,就是虞舜、周文王和孔子的遗音;它的悲惨、愁闷、感慨、愤激,就是孤儿伯奇、忠臣屈原所发出的叹息。喜、怒、哀、乐的情绪,一定深深地打动人的心弦;纯厚、古雅、淡泊的音色,却跟尧舜三代的语言、孔子的文章、《易经》所表现的忧患、《诗经》所包含的怨恨讽刺,没有什么区别。它能够凭耳朵听出来,能够随手弹出来。如果选取那和谐的音调,排遣忧郁,散发幽思,那么,往往感动人心,极为深切。
我的朋友杨君,喜欢研究学问,很会写文章,屡次参加进士考试,都不得意。等到依靠祖上的官勋,才调到剑浦去做了县尉。小小的剑浦在东南面几千里路以外,在这种情况下,他心里确实有不平的地方。并且从小又多疾病,可是南方缺少名医良药,风俗饮食与中原两样。以他多病的身体,抱着不平的心思,却生活在风俗不同的地方,哪里能够长久地沉闷下去呢?然而要平静他的心思,疗养他的疾病,那么弹琴也能够收到一点好处吧!因此我写了这篇谈琴的文章来给他送行,并且邀请孙道滋参加,喝一樽洒,弹一回琴,当做临别的纪念。
弹琴时快速的曲调能够激发人心,徐缓的音调使人听了心情平静舒畅。欧阳修还将琴声与上古语录、圣人文章以及《周易》《诗经》等并提,在他心中,琴音就像是古代圣贤,“其忧思深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其喜怒哀乐,动人必深,“ 能和其心之所不平”。琴之乐,乃平和之乐、自在之乐。通过抚琴、听琴,能够培养人的高尚精神,陶冶人的性情,提升人的修养,于潜移默化中达到养德养生的目的。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