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里处士有善推命知贵贱祸福者,或俾予问之1,予辞焉。他日复以请,予对曰:“夫贵若贱2,天所为也。贤不肖,吾所为也。吾所为者,吾能知之;天所为者,吾独懵乎哉3?吾贤欤?可以位公卿欤?则万钟之禄固有焉。不幸而贫且贱,则时也4。吾不贤欤?不可以位公卿欤?则箪食豆羹无歉焉5。若幸而富且贵,则咎也6。此吾知之无疑,奚率于彼者哉?且祸与福,君子置诸外焉。君子居必仁,行必义,反仁义而福,君子不有也。由仁义而祸,君子不屑也7。是故文王拘里,孔子畏于匡,彼圣人之智,岂不能脱祸患哉?盖道之存焉耳。”
曰:“子以为贵若贱,天所为也,然世贤而贱,不肖而贵者,亦天所为欤?”曰:“非也,人不能合于天耳。夫天之生斯人也,使贤者治不贤,故贤者宜贵,不贤者宜贱,天之道也。择而行之者,人之谓也。天人之道合,则贤者贵,不肖者贱。天人之道悖,则贤者贱,而不肖者贵也。天人之道悖合相半,则贤不肖或贵或贱。尧舜之世,元凯用而四凶殛8,是天人之道合也。桀纣之世,飞廉进而三仁退9,是天人之道悖也。汉魏而下,贤不肖或贵或贱,是天人之道悖合相半也。盖天之命一,而人之时不能率合焉。故君子修身以俟命,守道以任时,贵贱祸福之来,不能沮也10。子不力于仁义以信其中,而屑屑焉甘意于诞谩虚怪之说,不以溺哉!”
1或俾予问之:有人也想我去问问。
2贵若贱:富贵或贫贱。
3吾独懵乎哉:就我一个人不知道吗?
4则时也:是时机的问题。
5箪食豆羹无歉焉:粗茶淡饭也没关系。
6则咎也:只会招来灾祸。
7由仁义而祸,君子不屑也:因为施行仁义而遭受祸患,君子也不会有所推辞的。
8殛:遭到惩处。
9飞廉进而三仁退:飞廉,商纣王时的谀臣。三仁,箕子、微子、比干。
10不能沮也:沮,阻挡。
王安石在这篇文章中所说的推命,其实就是指的算命的意思,我们知道范仲淹在年轻的时候曾经去算命,首先他就问算命先生自己有没有做宰相的命,那先生觉得他年纪轻轻,口气倒不小,就没有回答他,范仲淹看到先生那个样子,就认为自己是没有做宰相的命了,于是就又问那么我有没有做医生的命,这先生一下就奇怪了。因为我们在古代宰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而医生跟老师都是很清贫的,也是很有道德的,救死扶伤,不主动收钱的,所以受人尊重。这先生很奇怪,为什么范仲淹一下子从高端跌倒一个穷医生了呢?范仲淹说做一个好的宰相可以救世,如果我没有做宰相的命,那么我就做一个好的医生,来救人。这算命先生听了这话,说“你是真宰相之心!”意思就是说,虽然你还没有做宰相,但你这颗心已经是宰相之心了,我们知道后来范仲淹果然做到宰相的位置,而且为天下百姓谋福利,主持“庆历新政”。所以这命都在自己,只要自己有一颗为百姓、为人民的心,何愁没有好命!要是老只想着自己,做些损人利己的事情,自然好命都被转成坏命了。在这篇文章,王安石首先叙述吴里处士善“推命”,有人一再请作者代自己去问贵贱祸福,于是作者便向他谈了自己对“推命”的见解。作者认为:人的富贵贫贱,是天命所为;而贤与不肖,则靠自己。人们对自己的作为十分清楚,难道对天命就糊涂了吗。如果自己是贤能的人,就必然会富贵。假如不能富贵,那只是时运问题。而如果是不肖之人,则处于贫贱又那里会不满呢。即使是侥幸得了富贵,也只会招来灾祸的。这是非常明白的事情。这是我们应该明白的地方。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