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过乎?有之,陵历斗蚀1是也。地有过乎?有之,崩驰竭塞2是也。天地举3有过,卒不累覆且载者何?善复常也4。人介乎天地之间,则固不能无过,卒不害圣且贤者何?亦善复常也。故太甲思庸5,孔子曰“勿惮改过”,扬雄贵“迁善”,皆是术也6。
予之朋有过而能悔,悔而能改。人则曰:“是向之从事云尔7,今从事与向之从事弗类,非其性也,饰表以疑世也8!”
夫岂知言哉!天播五行于万灵,人固备而有之。有而不思则失,思而不行则废。一日咎前之非9,沛然思而行之10,是失而复得,废而复举也。顾曰“非其性”,是率天下而戕性也。且如人有财见篡于盗11,已而得之,曰:“非夫人之财,向篡于盗矣12。”可欤?不可也!财之在己,固不若性之为己有也。财失复得,曰非其财且不可,性失复得,曰非其性,可乎?
1陵历斗蚀:陵历,超过、超越,谓星辰失序。斗蚀,突然之间发生日食月食。斗,忽然、突然。
2崩驰竭塞:山崩、地裂、湖竭、河塞。
3举:全。
4善复常也:善于恢复到经常的状态。
5太甲思庸:太甲,成汤之孙。庸,功。思庸,思成汤之功,感到为国不易,因为改弦易辙。
6孔子曰“勿惮改过”,扬雄贵“迁善”,皆是术也:迁善,向好的方面行进。
7是向之从事云尔:那是过去的事了。
8非其性也,饰表以疑世也:那并不是他的本性,而是文饰外表来疑惑世人的。
9一日咎前之非:一旦追究反省前日的过去。
10沛然思而行之:迅速地以行动改正过失。
11人有财见篡于盗:有人的财产被贼人盗走了。
12非夫人之财,向篡于盗矣:向,之前。篡,篡夺。
王安石这一篇文章说的是犯错与改过的问题。我们知道每个人不是一出生就是圣人,总会有犯错的时候,所以圣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既然每个人都不是一生下就是圣人,又都会犯错,那么重要的就是不随顺着自己的过错和缺点,而是用心改过,依照圣人的教诲,使自己也不断向圣人的境界提升、靠近,这才是最为关键的事情。王安石在这篇文章中也有这个意思。他在文章中先从高处立论,指出天地皆会有过失。时令不正、灾害肆虐、日蚀星坠是天的过失;地震山崩、草木枯死、河川壅塞,是地的过失。然而天地的过失不会影响它们覆载万物,是因为它们都能自动地恢复常态。而介于天地之间的人,当然也不会避免错误和过失,即使是圣贤也不例外。商汤之孙太甲,即位后荒淫无度,被伊尹放逐于桐,立志悔改,一心要建功立业,三年后终于恢复了王位。先圣孔子则教导弟子“过则勿惮改”,汉朝的扬雄也提倡改恶向善。这些古人之所以成为圣贤,就在于他们能够及时改正错误。接着作者文笔一转,落到实处。提到他的一位朋友曾经有过错误,但已经悔改。而那些好做“诛心”之论的人却以他的朋友现在的表现和过去不一样为借口,攻击他的朋友是伪装欺世。对于这种说法,作者义正辞严地予以驳斥,愤激之情溢于言表。他指出,人本来具备“五行”的灵性,但有时因不思不行而失掉了本性,一旦觉悟,“沛然思而行之”,便是恢复了灵性。有人见了却说这不是他的本性,这分明是引导天下之人去压抑,去戕害人的灵性。所以我们在平日里也应该注意非请是非,向着正确的去做,而不能随着自己的烦恼习气坏毛病,否则就是自己糟蹋自己啊!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