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新学在子城东南,治平三年,司农少卿建安李侯某仲卿所作。侯之为州也,宽而有制,静而有谋,故不大罚戮,而州既治。于是大姓1相劝出钱,造2侯之廷,愿兴学以称侯意。侯为相地迁之3,为屋若干间,为防环之4,以待水患。而为田若干顷,以食学者。自门徂堂5,闳壮丽密,而所以祭养之器具。盖往来之人,皆莫知其经始,而特见其成。既成矣,而侯罢去,州人善侯无穷也6,乃来求文以识其功。
嗟乎!学之不可以已也久矣7,世之为吏者或不足以知此,而侯知以为先,又能不费财伤民,而使其自劝以成之,岂不贤哉!然世之为士者知学矣,而或不知所以学,故余于其求文而因以告焉。
盖继道莫如善,守善莫如仁,仁之施自父子始。积善而充之,以至于圣而不可知之谓神;推仁而上之,以至于圣人之于天道,此学者之所当以为事也,昔之造书者8实告之矣。有闻于上,无闻于下9,有见于初,无见于终,此道之所以散,百家之所以成,学者之所以讼也。学乎学10,将以一天下之学者,至于无讼而止。游于斯,餔于斯11,而余说之不知,则是美食逸居而已者12也。李侯之为是也,岂为士大夫之美食逸居而已哉?
1大姓:名门望族。
2造:来到、拜访。
3相地迁之:相,勘察。
4为防环之:建造围墙环绕。
5自门徂堂:从大门口到里堂。
6州人善侯无穷也:善,感激。
7学之不可以已也久矣:学校不能废弃。
8造书者:写书的人。
9有闻于上,无闻于下:上面的人知道,而普通百姓不知道。
10学乎学:学习圣贤之道。
11餔于斯:餔,吃、食。
12美食逸居而已者:仅仅只是吃饱喝足、住的舒适就行了。
王安石这篇文章中所说的是关于学校的事情,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了,“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与学习是第一重要的事情,所以在中国,几千年来,每个国家第一重要的事情,就是办学校、办教育,从周代开始一直到清代,无不是这样,重视圣贤学问的传播、教授,已达到教化人心、安定社会、和乐百姓的目的。因为只有教育,只有圣贤人的智慧的教育,才能真正改变一个人、一个地方、一个国家的心性,使他们好善好德,自然争斗就少了、祸乱也就少了。而国家要用人才,也得靠教育,只有真正良好的教育才能培养出真正有德行有能力的人才出来,要是没有这两样,忽略了这两样,而仅仅只是关注技术方面的培养、知识层面的训练,那培养出的人就是除了会做事外,连人都不会做,不懂得做人,自然也就不动人如何相处,不懂得为人之道,自然也就不可能获得幸福快乐,不能获得幸福快乐,自然就很容易生出一些反社会反人类的情绪来,自然各种各样的不好的事情就发生了。所以,教育永远是第一位的,真正好的教育,把好的思想传递给学生,让孩子们从小就能够懂得如何去帮助别人,如何去体贴别人,如何去味他人着想,如何去处理与大自然的关系,这样自然从小扎根,就能够建立起一整套关于仁爱的精神来,以后长大了,无论到哪里,都能够很好地与别人打交道,自然就幸福了,而且又懂得什么事对,什么是错,知道到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那样就更加能够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而获得身心轻松愉悦了,这是多么好的事情。所以第一条应该重视的就是德行的教育,做人的教育,可悲的是,我们今天刚好就是没有这个,这将有很大的后患,是我们应该及早注意和改正的。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