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者,何耶?名耶,实耶?正统之说曰:“正者,所以正天下之不正也;统者,所以合天下之不一也。”不幸有天子之实,而无其位,有天子之名,而无其德,是二人者立于天下,天下何正何一,而正统之论决1矣。正统之为言,犹曰有天下云尔2。人之得此名,而又有此实也,夫何议。
天下固有无其实而得其名者,圣人于此不得已焉,而不以实伤名3。而名卒不能伤实,故名轻而实重。不以实伤名,故天下不争。名轻而实重,故天下趋于实。
天下有不肖而曰吾贤者矣,未有贱而曰吾贵者也。天下之争,自贤不肖始,圣人忧焉,不敢以乱贵贱,故天下知贤之不能夺贵。天下之贵者,圣人莫不贵之,恃有贤不肖存焉。轻以与人贵,而重以与人贤。天下然后知贵之不如贤,知贤之不能夺贵,故不争。知贵之不如贤,故趋于实。使天下不争而趋于实,是亦足矣,正统者,名之所在焉而已。名之所在,而不能有益乎其人,而后名轻。名轻而后实重,吾欲重天下之实,于是乎始轻。
正统听其自得者十4,曰:尧、舜、夏、商、周、秦、汉、晋、隋、唐。予其可得者六以存教5,曰:魏、梁、后唐、晋、汉、周。使夫尧舜三代之所以为贤于后世之君者,皆不在乎正统。故后世之君不以其道而得之者,亦无以为尧舜三代之比,于是乎实重。
1决:判定。
2正统之为言,犹曰有天下云尔:所谓正统,就是从谁能引导天下这个角度来说的。
3以实伤名:因为实情而毁坏名声。
4正统听其自得者十:名实相符的时期共有十个。
5其可得者六以存教:后来能够仿效的有六个。
苏轼这篇文章说到了一个我们常常说,却并不太清楚究竟是什么意思的问题,那就是“正统”,对于这个词,我们是常常听说的,而且我们一般好像又有点理解,但是具体的是什么,我们似乎又不太清楚,那么苏轼在这篇文章中就为我们说了出来。苏轼这篇首先就说:“正统之说曰:‘正者,所以正天下之不正也;统者,所以合天下之不一也。’”意思是:所谓“正”者,指与不正相对而言。所谓“统”者,指有统一的天下。接着说在上古时期,圣人并不一定有统一的天下,但却“得其名”,这实在是不得已之事。但是,上古圣人并不因为无其实而妨害其名,而名也终不妨害其实,所以“名轻而实重。又因为当时“不以实伤名,故天下不争。名轻而实重,故天下趋于实”。接着谈论到就贤与不肖来说,往往有不肖(不贤)的人说自己是贤人,此即无其实而争其名者。但却没有贱者而说自己是高贵的。于是,“天下之争”,正是“自贤不肖始”。从苏轼的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正统”一词,重要的就在于一个“正”字,那么怎么才能算是一个正字呢?这是非常要紧的问题,古人常说要培养一身正气,要培养自己的浩然正气,那么这个正字究竟是什么呢?如何才能算得上是正呢?这是第一。第二,这个“统”字当然是说国家的统一,国家的政权,那么这个统字就与这个“政”相连了,而这个“政”字又与“正”字相连,所谓“政者,正也”,也就是这个说法,所以这个“正统”其实还是一个“正”字的问题。而苏轼在这篇文章中就为我们论述了这样一些非常重要的问题及其相关的一些问题,所以我们可以参考一下,来看这个“正”字。这是我们阅读时应该注意的地方。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