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文居

首页 > 诗歌流云 > 古诗风韵 >

大臣论

时间:  2025-09-20   阅读:    作者:  苏轼

  以义正君而无害于国,可谓大臣矣。

  天下不幸而无明君,使小人执其权,当此之时,天下之忠臣义士莫不欲奋臂而击之。夫小人者,必先得于其君而自固于天下,是故法不可击。击之而不胜身死,其祸止于一身。击之而胜,君臣不相安,天下必亡。是以《春秋》之法,不待君命而诛其侧之恶人,谓之叛。晋赵鞅入于晋阳以叛是也。

  世之君子,将有志于天下,欲扶其衰而救其危者,必先计其后而为可居之功,其济不济则命也,是故功成而天下安之。今夫小人,君不诛而吾诛之,则是侵君之权,而不可居之功也。夫既已侵君之权,而能北面就人臣之位,使君不吾疑者,天下未尝有也。国之有小人,犹人之有瘿1。人之瘿,必生于颈而附于咽,是以不可去。有贱丈夫者,不胜其忿而决去之,夫是以去疾而得死。汉之亡,唐之灭,由此之故也。自桓、灵之后,至于献帝,天下之权,归于内竖,贤人君子,进不容于朝,退不容于野,天下之怒,可谓极矣。当此之时,议者以为天下之患独在宦官,宦官去则天下无事,然窦武、何进之徒击之不胜,止于身死,袁绍击之而胜,汉遂以亡。唐之衰也,其迹亦大类此。自辅国、元振之后,天子之废立,听于宦官。当此之时,士大夫之论,亦惟宦官之为去也。然而李训、郑注、元载之徒,击之不胜,止于身死,至于崔昌遐击之而胜,唐亦以亡。

  方其未去也,是累然者2瘿而已矣。及其既去,则溃裂四出,而继之以死。何者?此侵君之权,而不可居之功也。且为人臣而不顾其君,捐其身于一决,以快天下之望,亦已危矣。故其成则为袁、为崔,败则为何、窦,为训、注。然则忠臣义士,亦奚取于此哉?夫窦武、何进之亡,天下悲之,以为不幸,然亦幸而不成,使其成也,二子者将何以居之。故曰:以义正君而无害于国,可谓大臣矣。

  1瘿:ying,颈部的囊状瘤子。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2累然者:使人劳累、痛苦。

  苏轼这篇文章与前面那篇《正统论》似乎有些相关的东西,正统是就国家政权而言、国家思想而言,而这里的大臣就更加侧重于国家政权了。并且从前面我们读一些文章看得出来,过去的文人其实都是非常关心这样一些问题的,他们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所谈论的、所思考的、所写作的,就都是这样一些问题,那么就如同前面苏洵论述了一些列有关国家治理的策略一样,这里苏轼也是这样,写了一系列他所思考的有关国家治理的话题,从这些之中,我们能看出过去文人思考的集中点。苏轼在这篇文章中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大臣来说,一定要做到“以义正君而无害于国”。苏轼认为作为一个大臣,难就难在“天下不幸而无明君,使小人执其权”的时候。作者认为,在这个特定环境下,单是做一个“忠臣义士”是不够的,一定要处理好“以义正君”和“无害于国”的关系,面对昏君当朝,小人执政,“天下的忠臣义士莫不欲奋臂而击之”。并且说如果“世之君子”能够“先计其后而为可居之功”,那么“济不济则命也”,如果“功成而天下安之”。相反地,如果对于擅权的小人,君王没有下令让你去除掉他们,你却去除掉他们,这叫做“侵君之权”,这样的“功”不叫功,自然也是“不可居”的。我们知道既然过去的读书人是为了做官,是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么一旦他真的而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做官了,那么就意味着他要如何来对待自己所取得的这个位子,该在这个位置上究竟要做些什么才能真正算是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这就是苏轼这篇文章所要关心的话题。这些也是我们在阅读时应该注意的地方。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每日一善文案(精选94句)高情商emo文案(精选110句)有一种牵挂叫做:甘心情愿!每日一善文案正能量山村雨后题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精选27句)你在我的诗里,我却不在你的梦里止于唇角,掩于岁月时光是个看客左手流年,右手遗忘唯有暗香来其实爱不爱,变没变心,身体最诚实那一季的莲花开落那首属于我们的情歌,你把结局唱给了谁无处安放的爱情蓝色风信子少年的你为旧时光找一个替代品,名字叫往昔青瓦长忆旧时雨,朱伞深巷无故人你是住在我文字里的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