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东边是面老墙,老墙上有老门,门紧闭着,铁门闩,锈锁头。
课间,竹小站在门前,从细细的缝隙中望出去。外面是他熟悉的河套,这个夏天,竹小整日在其间游玩。
母亲告诉他,学校里感觉拘束了,就到东门前透透风,顺便往外看看。母亲为他担心,去年上学刚几天,竹小从教室的窗户往外跳,老师批评他,他就再不去学校了。
好几天,外面都静悄悄的。这天响起了脚步声,声响越来越大,在门前停下了。竹小想有什么事要发生,可过了好一会儿,不见动静。好奇,便对门外发问,于是,就有了门里门外的对话。
回到教室,竹小感到困惑,他是不敢和生人说话的,可刚刚他说了,他问外面人为啥站在门外,还说自己住在南街,才入学的。门外人说他每天都在堤坝上溜达,今天想听听学校的声音,就来到门前。
咋就和生人说话了?竹小想了一会儿便想通了,那时他并没有看见人呀,没看见就像没人;没人,就没有生人。
第二天,竹小依旧来到东门前。是你吗?门外传来昨日那个有些苍老的声音,上学开心吗?
竹小说,不开心。
是呀,他不开心,很不开心。
课堂上,老师提问,那么多同学举手,每个问题竹小都知道,可他却没有举过一次手。他不敢站起来说话,一说话就脸红。
那次老师看他们画的画。竹小画的是南京长江大桥,画的和本皮上的一模一祥。老师说是描出来的。竹小心里委屈,却没有分辩。
这些事,对母亲都没说过,这会儿竹小倾诉出来,他感觉不是自己在说,而是门外有股力量在把心里的东西往外拉。
门外,又透进话来,上学多好啊,可惜我小时候家里穷,上不起学。那时候,我在地里放牛遇到放学的孩子,就让他骑上牛背,听他给我讲学校里的事情。我常听到学生受委屈的事。那时我想能让我上学,就是受点儿委屈也愿意。
以后每天头堂课一下课,竹小都来到东门前,门外便有好听的故事传进来。这时是竹小最快乐的时光。
一天,竹小给外面人讲了他这几天一直苦恼的事:在其他课间,竹小常和几个同学待在一起。一面山墙边,堆了好大一堆石头。竹小他们站上去,眼光越过高墙越过河套直到远处的山顶,然后收回眼光,说他们看到听到的事情,还有山外他们想象的事情。竹小说的少,但听得很开心。
可有一天,他们就互揭短处,你说我鼻子塌,我说你嘴巴大,之后捧腹大笑。说到竹小长了一头黄毛,竹小脸红了,同学们说得就更凶了。那之后竹小再不敢走上石堆。
竹小说完苦恼的事,外面沉默了好一会儿,说,这么害羞可该改改了。这天门外人让竹小去找他。说下午放学后,他待在南街边上,看竹小能不能认出他来,如不能他们的缘分就尽了,他再也不来东门了。
竹小本不愿去找,他不想见那个人。这么多日子,竹小从未好奇过外面的人是谁,他的感觉中,门外是个精灵,是故事里说的那种精灵。可他不能不去找,他还想听那些美妙的故事。
以前竹小走在路上从未留意过,这个时候竟有许多老者坐在街西的阴凉里。他犹犹豫豫靠近一个老者,未说话便感觉自己的脸发热了,他慢慢调整心神,直到感觉自己不再是个想听故事的孩子,而是故事里一个勇敢的孩子。他问,火神庙胡同在哪儿?这南街人都知道,他想听听老者回答时的声音。竹小一遍遍问下去,在一个个老者面前越来越不紧张了。
竹小一直走到出街的地方,问过十二个老者,可他没有听到那个熟悉的声音,他不知自己是不是失望了。
竹小怀着复杂的心情回到家,发现炕上坐着一老者。母亲说,叫王爷爷。竹小却问,火神庙胡同在哪儿?老者一愣随后笑了,说,在南街商店的南面。竹小终于听到东门外那个熟悉的声音。
王爷爷是母亲厂里退休的职工,他到东门外是竹小母亲求他做的。
昨晚下了一夜的雨,东门楼倒塌了。
课堂上,老师让学生说一个天气预报的谚语。竹小举起了手,说,早上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这是故事里说的。这次他没有脸红。
墙修好后,没再留门。课间,竹小还常常到那个地方待一会儿。
阅读感言